杭州市临安区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的措施及建议

2021-12-04 09:33杨雪飞
人才资源开发 2021年7期
关键词:临安人才

□杨雪飞

人才是实现城市发展的战略要素,人才是赢得城市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抓住机遇创新发展,勇立潮头,就要“坚持人才为本”,牢牢把握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原则。临安位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尤其是东部地区是高新产业集聚地,近年来一直积极探索着“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因此,研究如何吸引并保留各类各层次人才,进一步优化临安的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助推城市高质高速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目前临安区人才工作成果

1.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近年来,临安区委、区政府在全面贯彻落实人才强市战略的基础上,制定了《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若干意见》。截至2020 年7 月,全区新认定F 类以上高层次人才377 名,累计达到1059 名,其中新认定D 类以上高层次人才7 名,累计达到116 名。新引进海内外院士2 名,应届高校毕业生1800 余名,其中硕士、博士73 名,面向“双一流”高校(学科)和浙江农林大学招引党政储备人才20 名。新入选省“万人计划”2 名,引育杭州市“131”计划人才16 名,申报杭州市“115”引智计划13 项。

2.深入推进人才培育力度。坚持高层次人才和基础人才两手抓,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和基础人才的支撑作用。主动招引高层次人才项目,完成省“千人计划”申报23 名、杭州市“521”计划申报21 名。加大中介引才力度,会同科技城管委会等部门与2家中介公司签订引才合作协议。实施“天目春雨”“天目之鹰”“天目工匠”“天目创客”等工程。推进民生领域人才引育,教育、卫健系统累计培育名师(名校长)72 名、名医41名,以及社会工作者92名、农村实用人才21465名。实施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工程,成立新农人联合会,累计开展培训100 余场次、5000 余人次。

3.全力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围绕青山湖科技城主平台,聚焦微纳智造小镇建设,出台实施微纳产业发展专项政策,举办微纳产业发展论坛,完成国际人才项目签约落地8 个。加强人才工作站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累计达到5 家,其中新申报院士工作站3 家,同时杭叉集团蔡鹤皋院士工作站入选省级院士工作站;推进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累计达到13家,新增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个。深入实施大孵化器战略,提升企业创新研发水平,西子富沃德、福斯特公司荣获省科技一、二等奖。发明专利874 件,为在临企业提供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17 批次,在临实现产业化项目10 个,研发投入8.48 亿元。已完成英国阿平汉公学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引进签约;实施科技进乡村“十百千”活动,联合选派10 名科技特派员、100 名专家以及1000 名大学生开展专业服务和暑期社会实践,同时24 名大学生被选派到部门、镇街挂职锻炼。

4.精心打造人才生态环境。统筹推进科技人才服务,融管理于服务,融服务于管理。提升“店小二”式服务水平,面向F 类以上人才经审核后发放人才“金卡”,现已发放人才金卡、旅游年卡607 张,免费开放锦南新城体育场馆,提供部分特色民宿打折优惠等,组织高层次人才开展疗养休假活动。按照“分层次、保无房”的原则,分层分类为人才保障住房。推进人才新政20 条落地见效,对“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的高层次人才的奖励经费总额达340 万元,对应往届硕、博士的生活补贴,累计发放金额519 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方式趋同,政策弱化失灵。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将拥有优质的人力资源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广州、上海等地出台力度较大的人才引进政策。综观各地“人才争夺”政策,城市抛出的人才吸引政策主要有:落户、住房补贴、就业创业补贴、项目资助等。临安的人才吸引政策与上述各地政策大同小异,同质的城市人才引进政策,很可能使城市的竞争力在相互对比中处于劣势,难以发挥出期望的效果。

2.力度不显,效果有待检验。伴随全国新一轮的抢人大战,通过与其他地区人才引进政策的比较可见,临安的人才补贴力度还比较小,人才分类标准过高,且在配套设施水平上没有明显的优势,人才引进政策的成熟度不高、可执行性偏弱,会降低已经出台和后续出台政策的作用力度,不足以吸引“金凤凰”来安家落户,可能错失发展机遇。

3.总量较小,层次布局欠佳。近年来,该区经济结构调整逐步加快,“新制造业计划”全面实施,对人力资源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尽管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引进人才,但人才引进工作“欠账”较大,基本上每年实际引进人才的数量与每年年初的工作计划都存在“缺口”。总体来说,新兴产业领域引进人才相对较多,而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和文化领域引进高层次人才相对不足。从结构来看,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总量不够多,特别是顶尖人才严重不足,D 类以上高层次人才引育存量已基本挖完,2019 年增量仅为7 名。从部门来看,D 类以上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在人社局、卫健局、科技局、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等部门,住建局、科协等5 家责任部门至今还是空白。从行业来看,D 类以上高层次人才分散在不同行业,没有形成行业集聚效应。

4.价值低估,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已经出台了针对不同层次人才的一系列政策,并将人才进行等级分类,针对不同等级制定不同的优惠办法,以激励不同等级的人才,而在火热人才招募竞争中,比较看重高端人才和高校青年。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快速发展,成为决定未来城市发展的力量。对于在推动产业升级、优化产业发展,高技术水平和知识水平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技术人才招揽政策相对比较少。同时,目前很多企业没有建立一系列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激励管理制度,职工技术等级不能与利益分配或工资待遇呼应,严重影响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措施及建议

1.坚持“多元化”策略,扩大人才资源总量。吸引人才的核心要素不仅仅是解决人才的住房问题,更是人才对于组织的契合度。物质激励虽然是引进人才的重要条件,但不能简单局限于单纯的工资、住房、落户等内容,还可以考虑科技成果处理权、期权等。如广东鼓励人才中介组织、猎头机构和个人等举荐人才并给予奖励和补贴。中山市支持市内企业在国内外设立研发中心、孵化载体等,方便就近吸引人才智力资源;上海市支持“双创”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双向兼职等。广州、上海探索的招才引智市场化,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开放共享式人才数据库和综合服务平台。建议由相关单位和企业组建临安宣讲团或青山湖科技城宣讲团赴全国重点院校,向广大学子全面推介临安,集中招引青年才俊。通过业内人士推荐、专家举荐、中介猎取等方式引进中高端专业人才。研究设立“人才伯乐奖”,奖励对在人才的招引、培育过程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2.坚持“差异化”策略,提升人才梯队层次。在全面贯彻落实“人才强市战略”的基础上,根据临安总体发展愿景、产业布局目标等,开展人力资源调查,然后制定与临安现状相匹配的人才引进政策,从而更加精准地选择所要引进的人才。相关部门对标先进,开门定政策,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专家论证,在政策优化、提升上下功夫,力求政策更有针对性,将所需人才、城市特色、未来前景结合起来,创造性地组合经济收入、事业愿景、个人情感等多种不同的内容来吸引人才,避免简单高薪比拼和城市落户等条件。建立临安特色的人才分类机制,引进符合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从而构建临安人才金字塔。

3.坚持“培育化”策略,推进人才质量提升。人才引、育、用、留是一个连续过程,因此除了吸引、留用,人才培育工作也不容小觑。目前临安的人才培育政策主要体现在开展培训、组织进修等,在改善创业创新等方面的培育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当鼓励和支持科技、人才中介组织申报运作人才创业大赛、人才项目评审和人才创意活动。开展职业技能大赛,根据产业增加大赛工种项目,切实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实施“天目之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开展包括大企业大集团主要负责人、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和工业管理队伍在内的人才培训,开展十大功勋企业家、优秀企业家、创新企业家和优秀创业者的评定表彰。实施“天目工匠”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高标准开展行业技能竞赛和培训,鼓励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实施“天目创客”培养工程,坚持“创客+创导+创投”协同互动模式,实施首席创业导师制度。

4.坚持“导向化”策略,实现人才优势聚焦。着眼于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继续大力引入高教资源和科研院所,达到人力资源和产业发展的精准对接。例如,围绕信息经济、生命健康和环保产业在内的新兴产业,国内可以重点引入包括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在内的理工学院或研究所,尤其是整建制引入急需专业;国外引入知名高校的信息软件、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专业以及科研机构。结合当前产业跨界融合的特性,特别突出引入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和互联网在内的领域综合性人才培养机构和科研机构。推进科研院所之间、企业之间以及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实现基于产业导向之下的竞争或合作,共同做大做强优势行业的区域品牌,实现人才队伍资源向这一优势行业聚焦。

5.坚持“优先化”策略,推进人才制度支撑。建立开放、细化的人才引进体系,需要建立开放的环境,健全和完善学术评价、市场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统一的人才评价体制机制。同时充分考虑人才“优先化”策略:一是加大专项人才引进资金投入,增强对外来人才的经济吸引力。二是在现有的住房公积金政策尚未调整的情况下,提升高科技人才住房补助标准。三是建议引进人才结婚后可给予一定缓冲期,对引进人才子女教育问题要“特事特办”,不拘泥于绝对的教育公平,在就近入学为原则的前提下,可适当放宽户籍要求;对配偶工作等问题,在相同、类似的条件下,应该优先考虑安置和选拔进区属企事业单位。

6.坚持“认同化”策略,营造人才成长氛围。优秀人才对工资酬劳的认同通常会低于对城市的软实力认同,因此,在吸引人才时要重视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建设,提高行政服务水平、人文环境等,切实提升教育、医疗、出行等“软实力”。深入实施“最多跑一次”“跑零次”改革,简化办事程序,为用人单位和人才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建造人才事迹、贡献永久陈列馆或主题公园,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打造人才“引育用留”的良好环境。引导企业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塑造企业文化,大力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加强舆论宣传和社会引导,树立“精益求精、崇尚技艺、工匠为先”的共识。在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后,启动人才跟踪服务,采用“人才服务专员”“一对一”等方式,为引进人才营造良好的、有益的“软环境”。

猜你喜欢
临安人才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杭州,下一个一线城市?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浙江临安余村五代墓发掘报告
浙江临安郎碧村宋墓 一座平凡墓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