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文昌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贵州 纳雍 553300)
猪腹泻性疾病属于一种常见的多发疾病,呈季节性与区域性流行,冬季与春季是此病的高发季节。冬季天气寒冷,假如缺乏有效的保温措施,容易使寒气侵袭猪群。春季由于气温回升,出现冷热交替,就会使猪群出现腹泻疾病。猪群由于受到天气环境的影响以及猪自身免疫力低下等问题影响,很容易感染腹泻病。所以,人们要加强对猪腹泻性疾病的关注,采取有效防护措施[1]。
1)黄痢是由猪大肠杆菌所引发的一种发病急、致死性高的传染性疾病,常见于3日龄左右仔猪中,超过7日龄的仔猪发病较少。病猪常见的症状为排便失禁,且粪便呈浆糊状,病猪通常会表现为精神低迷、食欲减退、消瘦、脱水,严重的还会昏迷,甚至死亡。细菌性腹泻仔猪的发病率、死亡率都较高。
2)白痢主要是由大肠杆菌所引发的一种急性肠道疾病,好发于2~3周龄的仔猪,通常情况下,猪染病后食欲变化不太明显,但是会发生突然腹泻,粪便呈浆糊状,接着会呈白色或乳白色水样,伴随泡沫,含有特殊的腥臭味。临床表现上病猪会逐渐消瘦,伴随脱水、怕冷、精神不振、皮毛不光泽等症状。
3)猪痢疾。猪痢疾通常是由痢疾螺旋体所引发的一种腹泻性疾病,通常好发于1~12周龄的猪,最主要的特征是猪的大肠黏膜会产生坏死性炎症。猪痢疾腹泻常伴随猪高温、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呈水样粪便或带血粪便,后期猪粪便中还会有坏死的组织碎片,伴随恶臭气味。
1.2.1 流行性腹泻
流行性腹泻,主要是猪流行性病毒所引发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通常仔猪、保育猪的发病率较高,其中仔猪的死亡率高于保育猪。猪发病后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有呕吐、腹泻、粪便呈灰色或灰黄色,伴随脱水与食欲减退。通常情况下,仔猪在发病后会在3 d左右由于脱水发生死亡。肥育猪或母猪虽然伴随有食欲减退、腹泻,但是通常在4~6 d即可恢复正常。
1.2.2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会引发猪出现急性胃肠道传染疾病,即猪传染性胃肠炎。好发于各个年龄段以及各个不同品种猪群中,是猪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中2周龄仔猪感染率较高,感染后死亡率能达100%。在临床上常见的表现有仔猪发生水样腹泻,且粪便颜色为白色、黄色,个别猪会发生喷射状腹泻,伴随有凝乳块。对于很多猪来说,前期都会有体温升高的情况,然后腹泻发生后体温会下降。病猪会伴随口渴症状,出现明显脱水,体温降低,年龄越小的猪病程往往越短,病死率很高。
1.2.3 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通过猪的口进入体内,出现在易感动物肠道中,能对分解酶以及胃酸起到一定的抵抗作用,使得双糖尤其是乳糖发生消化问题,电解质由细胞外液逐渐转到肠腔,从而引发病猪出现水样腹泻。轮状病毒感染通常发生在8周龄以内的仔猪中,发病率高达50%~70%。
1.2.4 非典型性猪瘟感染
仔猪发生黄色糊状或水样粪便症状,类似于猪黄痢疾,经抗生素治疗无效,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就需要考虑为非典型性猪瘟感染。这种感染常见的表现形式是顽固性腹泻,粪便呈黄色水样、糊状,病猪体温升高,且精神不振,没有食欲,身体消瘦,体重增长缓慢或不增长,病猪发病一周后会有死亡病例出现,病程长的能达数周,很多病猪都失去了经济价值。
仔猪出生后通常胃肠道发育不完善,尤其是胃酸含量较低,杀菌能力差。仔猪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所以对病原体的刺激不能进行主动防御。当仔猪断奶后母源机体免疫能力急剧降低,所以仔猪的抵抗力较低,仔猪的小肠产生了炎症,因此,会使仔猪产生生理性腹泻。仔猪出生后由于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对环境变化很敏感,尤其不适应低温环境。冬春季季节交替,气温较低,常常会出现仔猪腹泻,表现为区域性流行。
在猪寄生虫性腹泻中,蛔虫性腹泻较为常见,各个阶段的猪都会感染,但4~5月龄的小猪感染后危害更大。病情轻的有食欲不振、磨牙、贫血、拉稀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猪生长缓慢,甚至成为僵猪。
仔猪出生一段时间会进行断奶,断奶过程中会从哺食母乳转为植食饲料。仔猪由于食物摄入的不同,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消化道负担;同时仔猪与母猪分离,也会使仔猪产生心理不适应感,并且造成其代谢功能紊乱。
仔猪由于过快生长,对于营养方面的需求较旺盛,相对成年猪而言,仔猪的胃肠负担非常重,容易出现消化功能紊乱的问题。当给仔猪喂食高蛋白食物时,由于仔猪胃中缺乏游离状盐酸以及胃蛋白酶,所以不能对进入体内的蛋白质进行有效消化吸收,尤其是猪饲料中含有的一些植物蛋白,一些没有经过消化的蛋白质进到大肠后,受致病菌影响会产生分解与腐败,刺激猪的肠壁,从而导致猪肠胃功能发生紊乱,在这种情况下,消化酶活性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就会引起仔猪腹泻。
当仔猪长期被饲喂受污染、变质的饲料,或误食有毒化学物质时,也会造成仔猪发生不同程度的腹泻。仔猪食物中缺乏必要的维生素(泛酸或烟酸等)、矿物质(铁、锌等)或其他营养物质时,也会造成猪抗病能力降低,从而发生腹泻疾病。
重视猪的饲养,减少饲养方式、饲养食物的变化对猪产生的刺激作用,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在饲养过程中保证食物全进全出,同时加强猪的免疫预防以及细菌培养。针对黄白痢情况,通常利用药敏试验,选出敏感药物,加强猪疾病的治疗。例如,复方硫酸新霉素、头孢曲松钠、环丙沙星片等。针对仔猪红痢,要合理使用疫苗,对于疫苗要视猪群发病严重程度而定,同时口服链霉素与甲硝唑配合使用,情况严重时,可加上止血敏注射。针对猪痢疾,在药物选择上,要选择林可霉素、痢菌净等。针对猪肠炎,通常会采用药物防控,常见的治疗猪肠炎药物有爱乐新、泰秒菌素等[2]。
传染性肠炎和流行性腹泻,好发于寒冷季节,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因素,要在每年的10月份对母猪进行两剂次弱毒苗疫苗注射,疫苗注射间隔为20 d左右。对于病毒性腹泻没有特效药物,针对不同年龄的猪可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5周龄以上的猪,可采用抗菌药物,如收敛止泻剂,以防止细菌发生继发感染。通过对猪注射碳酸氢钠、葡萄糖盐水,从而避免猪发生脱水或酸中毒等。通常采用抗菌药物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仔猪由于自身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以及体温调节机能还不完善,对来自外界的刺激缺乏一定的适应性,容易引起猪消化系统的紊乱,进而发生生理性腹泻。所以,为了避免猪发生生理性腹泻,要使猪舍内具备适宜的温度与湿度,避免由于温度骤降造成猪不适应,同时还要注意加强猪舍环境卫生消毒,使猪舍保持清洁、卫生、干燥;在仔猪断奶时,不要着急转群,要重视断奶前的喂养次数与喂养方式;对于饲料的更换,要注意转群时尽量不更换饲料。同时,要注意猪饲喂过程中的营养均衡,添加必要的粗蛋白、钙磷等物质,要使这些物质同猪的生长发育相适应,从而避免出现猪腹泻的各种应激反应。
要做好定期驱虫工作,加强饲养管理,通常应用磺胺类药物或四川百球清药物;肠道线虫引起的腹泻,一方面要采用驱虫药,另一方面还要在饲料中加入抗生素类药物。例如,在饲料中加入立克虫+15%的金霉素+80%的支原净,便于改善肠道损伤引起的炎症,修复寄生虫对肺部的损伤。在对病猪实施驱虫7 d后,还要采用敌百虫对圈舍周围环境进行喷洒,便于消杀虫卵。
仔猪断奶饲奶发生变化、气温的变化、环境的变化、母子分离以及环境卫生情况不佳,都会引起仔猪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进而诱发仔猪产生腹泻。仔猪断奶后出现了多种应激反应,引发腹泻问题产生,会使仔猪发生脱水,情况严重的仔猪还会出现精神不振、贫血等问题。为了防止脱水发生,就要对猪及时采取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氟哌酸进行治疗。
采用营养疗法。营养疗法就是利用饲喂等手段实现猪机体的营养平衡,从而促进猪消化系统、免疫机能的提升,达到止泻的目的。仔猪5 d左右就需要补充易于消化的乳猪料,其中有很多乳猪料都含有较为丰富的微量元素以及氨基酸等,一方面能满足仔猪生长发育的需求;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仔猪体质,提升仔猪消化能力,提升猪的抗病能力[3]。
引发猪腹泻性疾病的因素有很多,虽然猪腹泻性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不同,但是要依据各种疾病的发病规律,积极探明原因,通过免疫接种、对猪群做定期驱虫、合理用药,改善饲喂方法,实现猪机体的营养平衡等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科学预防与治疗,有效降低猪腹泻疾病的发生概率,从而减少由猪腹泻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