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工科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2021-12-04 06:05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张其文张秋余
亚太教育 2021年23期
关键词:工科工程专业

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张其文 冯 涛 张秋余

2017年2月发布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中,将新工科的研究内容定义为“五个新”,即新模式、新质量、新理念、新结构以及新体系。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伴随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对未来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传统工科教育相比,新工科教育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为适应新工科专业教育的要求,加快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兰州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结合专业特点和学校办学定位,引入企业资源,构建了新型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了实践教学的新理念、新体系。

一、新工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内容需要更新

目前学校教学仍然以“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为主,对于学生学到什么程度、是否具备企业岗位所需职业技能、是否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重视不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任务是否完成为导向,这依然体现了知识导向的教学理念。现有实践教学内容以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项目为主,而且实验内容多年不变,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没有以知识模块和岗位技能为需求设置课程内容。

(二)实践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需要改革

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所有学生需要完成的实验项目完全相同,没有差异化设置,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理念。另外,实验成绩评价方式单一,以学生实验报告为主,实验报告存在抄袭的现象,因此实践课程的成绩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师队伍实践经验缺乏,难以支撑新工科的要求

学校的师资队伍组成主要是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新入校的教师以新毕业的博士为主,都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和专业实践的锻炼,工程实践能力不强,致使高校“双师型”和“双能型”教师较少,与新工科工程人才培养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二、面向新工科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一)制定面向新工科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培养方案制定中,应加入以下理念和设置:第一,重视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建立系统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第二,增加创新性、综合性和自主设计实验课程,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产、学、研相结合,开设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类课程。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和竞赛,提升知识水平,开阔视野,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面向新工科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满足新工科工程教育的需要,软件工程专业按照“工程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诱导—工程技术培训—工程观形成”的思路,建立科学的、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对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工程意识的培养。工程意识培养就是要让学生用理论知识去认识工程问题、分析工程问题、指导工程实践。其次,对大学二年级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诱导,在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科研思维训练。这个阶段以研究型学习为主。再次,对大学三年级学生进行工程技能的培训,通过专业实践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训练,培养学生的工程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最后,对于大学四年级的学生,主要注重其大工程观的形成,大工程观是建立在科学和技术之上的包括社会、道德、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的整体意义上的工程。

第一,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在专业导论课堂教学中引入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初步的工程意识;第二学期开设4周的Java开发实践训练,通过实践项目使学生具备工程意识,同时开展科研创新训练Ⅰ。一年级的学生精力旺盛,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对未来生活和工作充满了期待和憧憬。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特点,播下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的种子。

第二,大学二年级开设32学时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在于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和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开设创新课程、创新开放实验,引导学生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创业的胆量、勇气。在上课过程中,经过集中交流与灵感碰撞,确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大学二年级开设科研创新训练Ⅱ,结合科研创新训练Ⅰ择优选取20%的学生深度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直至毕业。

第三,大学三年级的专业课程中60%以上的课程都融入了实践教育,同时,引入企业教师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和工程能力,在课程开设方面继续开设科研创新训练Ⅲ-Ⅴ,学生形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第四,大学四年级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技能实践和顶岗实习,同时开设创新创业项目实践课程,使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或直接到企业定岗实习,形成大工程观。

第五,开设第二课堂。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是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会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专长,不断学习和探索,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对于弥补自身项目经验的不足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六,积极主办和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和科技竞赛。竞赛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学生参与的各类竞赛主要包括ACM-ICPC、CCSP全国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等,通过参与竞赛形成工程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工程技能。

(三)建立面向新工科的师资队伍

师资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实践教学的教师可以由专职教师、校外兼职教师、企业行家共同组成。为了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我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师资培养。

1.制订教师培训计划

有计划地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双师型、双能型”师资建设与培养。根据现有师资的特点和特长,采取个人申请与专业发展需求相结合的方式,为每位教师制订详细的培养计划,将教师的“学、研、教”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教师培养成为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特色教师。

2.改革教学管理机制

在管理机制上,设立专项教学改革项目,通过项目资助的办法,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与实践教育挂钩,并积极申报和争取教学名师。

3.注重实践教育改革

鼓励青年教师探索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企业教学培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4.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

学校应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强化和企业的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

三、面向新工科的实践教学效果

经过几轮的实施、反馈、总结、调整,我校软件工程专业面向新工科的实践教学体系已趋于完善。通过对学生、家长、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调查分析来看,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学校教学质量均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明显提升,60.3%的毕业生在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百强软件企业就业。企业对学生工程能力的满意度也逐年提升,近三年满意度都超过90%。面向新工科的实践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软件工程专业是发展最快和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专业,新形势下,社会对IT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适应社会对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各个高校都在加强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我校软件工程专业建立了结合“新工科”教育理念、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面向新工科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按照“工程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诱导—工程技术培训—工程观形成”的思路,以学生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实践课程体系,开设了面向学生的、全方位的实践课程,进一步完善了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建立了新的实践课程成绩评价方法。按照新工科建设要求、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确立适合西部地区IT产业工程人才培养需求、具有工程教育特色的软件工程专业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猜你喜欢
工科工程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子午工程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