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 锡林郭勒 026000)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一种外来疾病。为了防止在我国蔓延,必须充分了解它的病症和流行特点,从而做好相应的防控和治疗措施。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属于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科和山羊痘病毒属。目前LSDV只有一种血清型。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具有极强的宿主针对性,主要感染牛。有研究表明,不同品种牛对结节性皮肤病的易感性差别较大,如杂交牛品种的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地方瘤牛品种则较低。牛结性皮肤病不会传染人。该病在牛身上的潜伏期一般是14 d,最多35 d就会发病。发病后,成年牛很容易被治好,牛犊发病比较严重。该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牛会精神衰弱,母牛的产奶量会变少,有消瘦、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头、颈、乳、阴部皮肤结节明显。若牛体有炎症,就会不停地打喷嚏和流鼻涕。患病母牛大概率会流产,公牛暂时或永久不育。
众所周知,疾病的传播在一定情况下是需要通过媒介完成的,例如蚊虫、蜱等。这些昆虫可以进行高效率的传播,对疾病的防控十分不利。通过调查得知,蚊子对于牛结节性疾病的传播与大范围发生有着直接的联系。除此之外,苍蝇也是病毒携带者,可以从病死牛尸体上带走病毒从而感染健康的牛群;非洲的蜱也是病毒的传播媒介,幼蜱主要以寄宿为主,成年蜱主要以吸食宿主身上的血液进行传播。
牛结节性皮肤病在牛群之间的传播主要是以接触为主,并且传播有非常明显的季节特点。寒冷的冬季疾病暴发率直线下降,反之,炎热湿润的夏季暴发性最大,范围也最大,从而控制起来十分棘手。另外,该病还可通过牛群间的哺乳喂养传播,母牛与患病的公牛交配也会得病。
1)当牛结节性皮肤病发生后,当地相关部门应当及时地将疫情通报全国,确保各地区能够提前做好预防与排查,增强各地区的疫病防控意识[1]。相关部门可以利用电视、广播、宣传册,结合微信、微博以及网站等方式,增强牛结节性皮肤病预防与控制专业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强对于牛只养殖、经营以及屠宰等环节中相关人员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地增强相关人员的自主防范意识,提升相关人员的防治意识,让养殖户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疫病防控工作中,从根本上杜绝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生。
2)加强养殖场内部生物安全体系的整体建设,积极引导相关企业组织开展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无疫区建设。相关部门做好专业技术指导以及培训工作。养殖人员定期清洗、消毒养殖场所以及养殖环境,彻底清洗、消毒被污染的动物产品、养殖设施设备以及物品材料,尤其是在牛结节疾病的高发期,最好是1周进行1次大规模的消毒与清洗。及时消毒处理病牛排泄的粪便。除此之外,也要适度提高牛群的营养,合理搭配牛群的饮食,提高牛群的抵抗力。
实施紧急免疫,建立免疫系统“防火墙”。对疫区和高危区,应按从外到内的顺序,接种4~5倍的山羊疫苗,鼓励养殖户扑灭饲养场所的吸血昆虫和幼虫,消除孳生环境和传播途径;全面监测疫情和疫情趋势,借鉴非洲猪瘟的防控经验,引入牛运输标准传播认证体系管理。严禁从疫区转移活动物和异地转移活动物。协调海关、边防检查站实施动物及其制品检验、消毒、源头消除等防控措施。禁止从原产国或者地区进口牛及其制品,严厉打击非法运输、走私染疫动物及其制品;各级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和相关从业人员应进一步加强对疫病的认识和控制,对养殖户进行培训。组建专业的科普队伍,建议有关部门积极建立相关媒体宣传平台上,通过挂图、电子宣传册、科教视频等形式对动物疫病进行科普宣传。
如果疫情可能会传入到规模化养殖场,但养殖场的扑杀处理能力欠缺,那么便需要采取紧急的免疫策略。如在发生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区域,对健康牛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并实施严格的隔离以及移动控制。如果疫情不断扩散,应当及时扩大疫苗免疫接种的范围。在养殖场所大力宣传与应用防蚊网、驱避剂以及杀虫剂等,对生物媒介采取控制措施,针对河流、山谷以及水稻田等蚊蝇容易滋生的区域采取全方位的扑杀措施。
考虑到牛结节性皮肤病具备强传染性、致病性与死亡率,一旦发现此病应全群扑杀,并无害化处理,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做好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工作,落实好经费,做好宣传、培训、生物防控等工作,并且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养牛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