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青海 互助 810500)
随着现代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规模化养猪场越来越多,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养殖户收入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养殖观念、养殖技术、养殖设施等的影响,对于规模化养猪产生的粪便未及时处理,这就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尤其是对空气、水源、土壤等的污染,所以,应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率,是构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重要途径。本文就规模化养猪场粪便处理不当所造成的危害,以及规模化养猪场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有效措施进行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不科学的养殖方式也加速了环境的污染。究其原因,一是由于部分养殖户的环保观念不强,对环保认知不够,认为区域面积大,动物粪便是有机肥料,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二是轻生态、重经济的思想严重,对养猪生产过程监管力度不够,导致粪便违规处理屡禁不止;三是当地畜牧业技术力量薄弱,无法为养猪专业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
目前,养猪造成的污染主要是粪便污染,一些地区养猪场的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就直接排放,一会造成生物污染,动物粪便中含有多种病菌,如果未经及时灭活处理,就会短时间内滋生蚊虫给人们健康造成影响[1],如登革热;二是污染空气,有机物分解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气体,很多呼吸道疾病都是因为严重的空气污染导致的,如支气管炎等;三是粪便中会释放有机物,渗入土壤中导致土壤肥力受影响,影响土地价值,流入水中会严重污染水源,或使水中的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水中生物过度繁殖而导致水生态失衡。
随着绿色农业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采取有效的养殖技术实现养殖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成为当前养殖业的重要课题。而养猪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是实现绿色养殖的关键所在。物理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自然干燥与膨化干燥技术来实现。所谓自然干燥,顾名思义就是利用自然的方式,如日光晒干、风干等。自然干燥的方式对能源的消耗少,但却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工成本,比如为了加快晒干或风干的速度,需要人工较为频繁地翻动。自然干燥对资源的消耗少,但是处理量有限,而且需要天气的配合,若遇上连续的阴雨天气,就无法进行粪污处理[2]。
膨化干燥法主要是利用设备对畜禽粪污进行搅拌、蒸发、脱水、除臭灭菌后作为肥料保存备用。生物处理技术是目前较为常见的畜禽粪污处理技术,是通过在粪便中添加生物菌剂,利用菌种产生的微生物对粪便中的有机成分进行分解,之后利用高温堆料的形式杀死寄生在粪便中的有害病菌,同时保留粪便中的有效养分,后期再转化为优质的复合肥进行再次利用。
要实现养猪场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除了利用物理技术之外,还可以采取资源再利用的方式,实现粪便的高效绿色处理,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3]。目前,较为常见的处理形式是利用沼气池的方式,这也是规模化养猪粪便无害化处理最为理想的方式之一。在养猪场附近建设沼气池,就近处理养猪产生的粪便,不仅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养殖以及所产生的污物,而且产生的沼气还可以进行再次利用,比如沼气可供养殖企业进行生产加工;同时,沼气池产生的沼液、沼渣等可作肥料来增加经济收益。
一些大型养猪场产生的粪便很多,所以仅仅依靠物理技术或沼气技术也不能完全处理掉。所以,为了提升粪便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效率以及粪便处理的经济效益,可以利用粪污转化有机肥生产技术进行处理,还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该技术尤其适用于猪粪、牛粪的处理。
粪便污染一直是制约养殖的大问题,要开展绿色养殖,就需要通过科学地选择和规划养殖场地来进行粪便的有效处理。比如建设养猪场时要远离水源地、居民生活密集区,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对水源污染的可能性。场址位置确定后,要合理规划,并采设置好排水系统和除粪装置,为粪便无害化处理打好基础。同时,要加强绿色养殖观念的宣传和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的推广。
养猪业已经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但由于养猪粪便处理不当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所以,要针对目前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推广绿色养殖技术,加大对广大养殖户的教育和引导,科学养殖,同时也要加大政策以及资金的投入力度,落实和强化绿色畜牧养殖的环境保护机制,进一步推动我国绿色养殖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