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浦第五中学 陈秀云
英语学习过程中有许多学困生,其形成原因是缺少学习自信心,导致学习成绩始终不理想。同时,学困生通常没有恰当的学习方法,他们局限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学习相对吃力,令他们难以集中精力学习英语。针对这个问题,尚未采取行之有效的教法。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将更多精力放在学困生的转化上,让学困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
激发学习兴趣,是转化学困生的首要任务。日常学习中,学困生通常缺少学习自主性,他们对知识学习的兴趣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学困生做到主动学习,要以适合的教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实际教学中,为了满足学困生的需求,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要尝试用有趣且具有吸引力的情境导入新课,让学困生模拟情境,主动参与到知识学习中。同时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猜谜、做游戏等不同方式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整个教学活动中,面对学困生出现的“卡壳”情况,教师要注意给他们一些提示,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让他们更好地投入知识学习中。例如,在“I'm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的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学过的运动项目的名称。在知识复习的过程中,为了集中学困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筛选一些运动的图片,让他们猜一猜图片上的学生正在做什么。如教师先出示一张学生正在打篮球的图片,提问:“Do you know what they are doing?”激励学困生结合图片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时,学困生将阐述道:“They are playing basketball.”接着,教师可以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询问他们:“Do you like playing basketball?”让学困生积极参与到话题讨论中。然后,教师再出示学生打排球的图片,向他们提问。当学困生出现“卡壳”情况时,教师可以辅助他们回答,由此导入“volleyball”这一新学单词,引导他们顺利进入新词操练。以图片形式导入新课,能更好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注意力变得更为集中,从而展开相对有效的学习,实现个体发展。
分组学习能让学困生树立学习自信心,让他们不再在知识学习中产生畏难情绪。小组合作学习中,为达到相对有效的转化,教师要注意关注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困难,以“组内异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同组学生相互帮助,于互助学习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下,学困生的心理将变得更为轻松,同时他们将从中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自觉树立起学习自信心。另外,在分组学习中,为保证更多学生脱“困”,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指导他们自主梳理相关知识,保证他们在自主学习中牢牢掌握课堂知识。例如,在“I will remember our friendship forever”这一单元的教学中,为了让学困生收获成功的喜悦,建立起学习自信心,实现转化。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3a的教材内容,再为他们出示阅读任务:(1)Who will design and write on the blackboard?(2)Who has prepared dozens of cards for classmates?(3)What is Kangkang's package full of?之后,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助,合作读透文章内容,解决具体的学习任务。通过分组学习,学困生将得到中高层次学生在学习上的帮助,使他们顺利脱“困”。
分层提问能让学困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学情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课堂问题,以分层提问的方式照顾学困生,向他们提问,让他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相关知识。利用分层提问的方式,当学困生回答出问题的正确答案以后,教师要对他们表示鼓励,用“good!”等简单语言进行表扬,以保证学困生不再处于自由散漫的学习状态,能以良好的心态完成学习任务,进而实现脱“困”目标。例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这一单元时,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即学习询问一日三餐吃什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直观展示7:00、12:00、17:00三张钟表简图和一家人吃饭的情景。在这样一个真实的情境下,引出have breakfast、have lunch、have supper三个词组。当学生理解了三个词组的含义以后,教师针对班上的学困生提出“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have lunch?”这样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请他们结合钟表简图,用所学词组进行回答。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班级学困生将轻松回答出:“I usually have lunch at 12:00.”而对于中高层学生,可以提出难度更高的问题,如“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lunch?”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况自由作答。通过分层提问,学困生的课堂参与度变得更高,他们将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牢牢掌握课堂所学内容。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教师要充分考虑他们尚未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应该在日常教学中耐心传授学生方法与技巧,对他们的自主学习活动进行点拨,促进他们逐步提升,从根本上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引导点拨是一项长期工作,且需要对症下药,因此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要先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再细致、耐心地交给他们学习方法,促进他们在学习中取得小的进步,逐步积累实现成功转化。例如,在“Our coun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这一单元的教学中,为促进学困生转化,巩固他们对volunteer、bell、Africa等单词的积累,可以充分考虑学困生基础较差,尚未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情况,教会他们读音规则记忆法、字母组合记忆法等单词学习方法,耐心引导他们以适当方法记忆相对难的单词。实际点拨中,教师先为学生耐心讲解读音规则记忆法的具体含义,举例说明元音字母a、o、i、e、u等读音规则。当学生掌握了具体的读音规则以后,考虑到“volunteer”的读音相对简单,可以以之为例,引导学生按照发音进行记忆,具体方法是将其划分为“vo”“lun”“teer”三个部分,以准确记忆单词。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点拨学生学习单词记忆方法,能让学困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脱离学习困境,有所进步。
学困生通常会错误地认为学习是一种硬性任务,因而产生消极学习情绪。针对学困生自由散漫的学习状态,教师要加强拓展教学,以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在拓展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安排教学活动,引导学困生自觉使用英语。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他们将真正感知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进而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实现脱“困”。同时,在拓展教学阶段,教师要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于实践教学中锻炼学困生的口语、听力等多方面能力,实现转化,向更高层次发展。例如,在教学“I must ask him to give up smoking”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综合探究活动。开展活动时,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What's good for your health?”请学生围绕这个问题收集答案,越多越好,限时10分钟。班级的学困生将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主动在限定时间内向其他人询问:“What's good for your health?”于真实的对话中收集答案,再上台汇报“Doing morning exercises”等收集到的答案。对于收集答案较多的学困生,可适当地给予表扬。当学生完成任务以后,可以继续引导他们展开关于“What's bad for your health?”问题的调查,再次收集答案。通过设计实践活动进行拓展教学,能让学困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促进他们实现脱“困”,有所发展。
学困生是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自信心,要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安排小组学习活动,让他们通过互助获得一些成功的学习体验。同时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适当向学困生倾斜,精心设计分层问题,并给予学困生正确点拨,指导他们开展拓展学习,真正完成学困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