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习中的石化现象及其对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启示

2021-12-04 05:21天水师范学院杨瑞锋
亚太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习得者关键期第二语言

天水师范学院 杨瑞锋

第二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于1969年提出了中介语(interlanguage)这一概念。这一概念认为,很多语言习得者最终所学到的语言是一种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中间的一种语言。Selinker在1972年又提出了“中介语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的概念。他认为石化现象是形成中介语的一个重要原因,即绝大多数外语学习者无法完全习得目标语,语言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停滞不前。石化现象可以发生在语法、语义、语音、句法、词汇等语言的所有层面。这一概念的提出引起了语言学习研究界的极大关注。

一、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

很多著名的语言学家都对中介语的石化现象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索,目前比较常见的观点如下。

Lenneberg从生理角度探讨了石化现象。他指出,儿童经历了关键期之后,左右大脑的功能分区已经基本成型,语言功能确定在了人的左半脑,这意味着语言的发展必定会受到一定的限制,阻碍习得者的进一步提高。年龄因素与中介语的石化现象密切相关,如成年习得者的外语口音总是带有自己母语的特点。

Selinker则从外语教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Selinker将中介语石化现象形成的原因归纳为以下五点:母语迁移、训练迁移、学习策略、交际策略、目的语的过度概括。

Ellis把石化的原因也分为五个方面:年龄因素、缺乏融入目的语的社会和文化的欲望、交际的压力、缺乏学习的机会、反馈性质对学习者二语使用的影响。后期,在社会和文化欲望方面,Ellis提到了John Schumann的social distance这一概念,指出二语习得者不愿意融入目的语的社会文化之中,导致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出现抵制心理。

在国内,研究石化现象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国内学者对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研究兴趣更多一些。陈亚平从心理学的研究角度出发,将石化称为“高原期”,并比喻为“大学生中二年级现象”,属于技能学习的普遍规律。张雪梅对石化现象进行了认知角度的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石化是陈述性知识输入不足和不及时的反馈导致的结果。

对于二语习得过程中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纳起来无非就是两个角度: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语言学习环境、教师的语言输入、教学指导、母语影响、教学方法、教材内容的设置、反馈等。内部因素包括学习者的生理机制、心理机制、认知方式、认知模式和认知情感等。目前,学界普遍认为石化现象只存在于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母语习得不存在石化现象。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人类天生就具备习得语言的特性,尤其是母语,适量的语言输入和刺激,幼年时期的人就会启动大脑中的语言习得机制,产生无限的语言能力。关键期假设(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认为,语言习得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年龄阶段,过了这个阶段,语言的习得就会变得困难或不完整。目前学界普遍认可的关键期是青春期,之后语言习得能力明显开始衰退。关键期假设同样适用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现,第二语言习得者学习的年限远没有他们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时间重要。青春期之前习得的第二语言知识几乎可以达到或者接近母语者的语言水平。可见,关键期是石化现象最重要的致因之一。总而言之,第二语言习得中石化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去考虑。

二、中介语石化现象对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启示

从以上对语言习得的石化现象所分析的种种成因来看,石化现象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特有的语言现象,这就要求习得者在石化现象出现之前,争取习得更多的语言知识。我国目前从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到九年级为止,学生正是处于青春期之前,所以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更应该引起重视,应该从多个渠道入手,尽量帮助习得者在石化之前多习得语言知识,并最大限度地推迟石化现象在习得者身上发生的年龄阶段。

(一)增加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培养对英语文化的兴趣

要增加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学习者必须全面了解英语语言知识,即语音、词汇、句型、语法及习语表达等方面的知识。关键期假设认为,语音的石化现象出现得更早,大约在六岁左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语音学习时,要尽量多接触英语本族人的地道发音,要购买英美国家录制的语音教材,从音标开始,努力模仿,逐渐过渡到对单词、句子和段落的读音模仿。有了一定的实践机会之后,教师归纳一定的语音知识,比如重读、连读、升降调等。在词汇学习中不仅要重视词的字面含义,而且还要掌握词的内涵意思、句法特征、搭配形式等。学习者还可以通过词汇场来扩大词汇量。在语法学习方面,要逐渐熟练地掌握语法规则,特别注意语言的特殊形式和特别限制。在学习句型和习语表达时,应该要求学生多背诵一些典型的句子,并经常复习巩固。此外,从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开始,要求学生开始有意识地积累英语的文化知识,重视中英文化的异同,增强对英语文化的的兴趣,缩小与英语国家社会文化之间的距离,强化英语学习的动机,为将来进一步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

(二)减少母语的干扰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刚刚开始接受正规外语学习,他们在心理上往往会把每一个所学语言项目和自己的母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进行对比。母语干扰又称为负迁移,是中介语形成的重要原因。过多的母语干扰会产生语际错误,也会出现中国式英语。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就开始提前预测学生会出现的一些心理波动,在授课时及时解释。另外,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和创造机会,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接触地道而又自然的英语环境,接受最优化的输入。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英语的原版音像教材,使学生尽可能少地依赖汉语模式或者规则去理解英语。

(三)选择合适的教材

语言是动态的,随着使用环境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种发展不仅体现在语言的整体性上,而且还体现在层出不穷的新的词汇和表达上。外语教材在确保涵盖传统的语言内容和特色的基础之上,应该紧随语言的发展,使学生接触到最新的目的语材料。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材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重视口语学习。然而,许多口语教材强调句型的完整性和语法的正确性,极大地脱离了英语在现实中的使用情况,也缺乏口语应有的特点。所以,很多中国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带有很明显的书面语特征。这就要求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都要重视对教材内容的选择。

(四)理性对待学生的错误

教师应该从语言习得的规律出发,理性对待学生的错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错误分析表明,语言错误是习得者学习外语时不可避免的现象,甚至是习得者学习策略的一种反映。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评估错误的性质。有些错误是学生的能力缺失所致,教师不帮助就无法改正,而且纠正太晚,这些错误就有可能发生石化现象,以后纠正起来就会很困难,而且往往反复出现。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耐心,并且在纠正时要方法得当,即要采取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有些错误是学生的语言表现失误所致,注意力过度集中在表达意义上,忽略了选择适当的句式和遵循语法规则,但是学生对正确的句式和语法规则是很清楚的,因此不需要怀疑学生的能力,这种情况最好等学生自己顿悟去改正。其次要看场合。学生在口语表达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并不一定要纠正,不断的纠正肯定会打断交流的顺畅性。纠正学生的错误应该集中在语法练习中,反复讲解,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语法错误的石化。

综上所述,石化现象的产生既与习得者的社会文化环境相关,又与习得者本身的个体因素相关;既与固化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式有关,又与习得者的心理认知偏差相关。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导致习得者的中介语难以摆脱石化的结果。基于此,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来看待习得者的语言错误,对语言习得的石化现象采取辩证的看法。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之前的年龄段,是中介语石化现象还未开始的时期,教师应该首先意识到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学习外语的迫切性,采取针对性措施,尽量推迟石化现象产生的时间。

猜你喜欢
习得者关键期第二语言
“关键期”对0-3岁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的启示
北汽姜德义:智能网联汽车进入务实深耕关键期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外语习得者书面语中的话语标记语研究
试论汉语口语句群表达教学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
对外汉语教学中颜色词文化义的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