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建设与基本保障

2021-12-04 00:48:21胡克勤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现代化思政理念

胡克勤

(九江职业大学,江西九江,332000)

一、引言

在新形势背景下,高校应切实构建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信息化产业,通过改进和加强网络内容构建,夯实思政网络阵地的思想引导功能和作用,使信息化建设逐渐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抓手。信息化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能够为思政教育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使思政教育理念、内容、模式和方法,得到革新和拓展。谢赛银认为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需要以全方位育人、网络育人、立德育人为抓手,拓宽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维度。赵浚则认为高校思政教育应突出其信息化、时代化的特征,应以学生的主体需求为抓手。而要想切实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的全过程中,就需要做好思政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工作。通过思政教育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彰显思政教育的时代性、功能性及传播性特征,使思政教育从学校教育逐渐延伸为社会教育。

二、新时代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新时代是我国社会主义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时代,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周家乐认为明确新时代的发展理念和现代化的基本内涵,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高校思政教育现代化建设在新时代中的价值和意义,可以使现代化建设目标得到更好的落实。因此,在探究思政教育现代化建设意义前,应对现代化的内涵进行相应的探究。现代化大体可界定为多种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而技术发展和应用便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标志。只有提高科学技术在传统模式、体系、内容、制度中的应用程度,才能使传统的转变为现代的。然而在战略发展的角度上,技术发展与应用只是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表层,其更深层的内涵是现代化思想、观念的渗透与应用。而只有思想和技术层面上的现代化,才能实现传统事物的现代化建设和现代化发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层面上,思政教育的发展主要指思政模式、体制、方式、内容、观念对现代社会发展诉求的满足。

(二)思政教育现代化建设意义

思政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指思政教育在满足现代社会发展诉求的基础上,实现教育技术、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发展。因此,要想切实推进思政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就需要将现代技术作为思政教育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抓手和关键,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思政教育的改进与完善。而在建设内涵上,思政教育现代化建设能够切实满足当代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应学生的发展诉求;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调动并激发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价值观、世界观及人生观。除此之外,思政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和建设,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更灵敏地觉察到潜藏在社会各领域的社会多元思想和西方负面言论,使思政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分析当前现代化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思政教育的理念滞后

在新形势下,互联网多元文化使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规范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使学生在思政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呈现出碎片化、个性化、泛在化的发展特征。这种行为和思想的转变,显然对传统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内容、方法及理念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并使高校思政教师不得不加大对思政教育现代化的建设力度。然而由于理论研究的不充分和不彻底,导致高校思政教师的现代化建设只停留在现代信息科技的应用与延伸上,过于关注思政教育形式、内容和模式的创新,而思政教育理念却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教育层面上,难以充分地发挥现代化建设在思政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导致现代化建设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受到影响。而结合思政教育现代化的概念及内涵,能够发现现代化理念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缺乏相应的理念建设,将导致思政教育的现代化建设缺乏完整性、系统性及严谨性,不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持续开展。

(二)思政教育的功能弱化

思政教育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是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道德品质及政治素养,使学生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建设者和拥护者。然而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思政教育者普遍将理论知识传授作为思政教育的抓手,忽视了道德素养、思想素养、政治素养及思政能力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价值,进而导致思政教育的基本功能出现严重弱化,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思政教育的战略维度上,思政教育能够影响学生思想理念和行为规范,使其在未来的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中,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认可国家和政府的政治主张。然而在思政教育现代化建设中,思政教育的功能依旧局限在学校的维度上,难以延伸到社会领域,无法在学生毕业、成长的过程中,提供持续不断的教育服务。而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究,能够发现,思政教育功能的弱化是思政教育内容、模式及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相脱节,没有切实地满足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诉求,进而导致思政教育的质量与效率相对低下。

(三)思政教育的方法落后

思政课程在现代化建设中,主要以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主,注重课程的网络化、信息化发展和建设。然而在思政教学方法上,却存在明显的教学方法滞后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思政教育方法依旧以知识灌输、理论灌输为主,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吸收,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虽然高校思政教育的现代化建设是以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抓手,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革新思政教育的媒介,激发学生参与思政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然而教学方法的落后,会使信息化技术难以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发挥出真正的功能和作用,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导致学生在能力发展与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呈现出片面化、狭促化的发展特征,无法帮助学生获得更全面、更健康的发展。此外,教育方法上的问题是影响思政教育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科学的教育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从学校延伸到社会,从理论学习转变为实践探究,切实地帮助思政教育教师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但如果忽视思政教育方法的现代化建设,势必会削弱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质量。

四、针对高校思政现代化建设问题的对策建议

结合思政教育现代化建设内涵、概念及所存在的问题,高校需要从教育理念现代化、教育功能现代化建设及教育方法现代化建设的角度出发,切实革新思政教育的技术与理念,使其成为高校现代化建设的抓手。

(一)思政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建设

信息化技术是高校思政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表层,教育理念是高校思政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里层。只有注重思政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才能通过教育技术与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实现思政教育的全面发展。首先,高校思政教师应明确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内容,即以人为本、互动平等、凸显个性。其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教师发挥信息技术平台教化功能的抓手,是提高网络思政教育质量的保障,同时是开展多种信息化思政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而互动平等和凸显个性是教师适应信息化教育环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平等的教学氛围,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在网络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其次是理念构建的过程。高校思政教师应加强对信息化社会的理解和认识,了解信息化技术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并从学生教育的角度出发,明确以人为本在网络思政教育中的必要性。此外高校还需要通过加强思想传承、文化建设的方式,巩固教师的现代化教学理念,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当然也可将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建设融入到教师评价中,通过职称评价、教师评定等方式,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视。

(二)思政教育功能的现代化建设

首先,应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需求,提高思政素养、道德素养、政治素养及思政能力培养在思政教育现代化建设中的比重。根据思政教育现代化概念界定与理论内涵能够发现,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是思政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前提条件,而满足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能够为思政教育功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持。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道德素养、政治素养及思政能力,是延伸思政教育功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需要引起思政教师的广泛关注。其次,延伸思政教育的功能。思政教育的功能不应局限在学校的维度上,应通过提供持续不断的教育服务,使思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在具体举措上,高校应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服务平台,通过教育服务的方式,解决学生在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类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延伸思政教育的广度,使其渗透到社会发展的不同层面。最后,构建教育功能现代化发展体系。即挖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学生发展需求,凝练思政教育的内容,革新思政教育的形式,重构思政理念传播的过程,使思政思想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在信息交互、需求满足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扩散。

(三)思政教育方法的现代化建设

思政教育方法的现代化建设主要指高校思政教师在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过程中,创新传统的思政教育体系,思政教育形式,使思政教育内容更切合信息化平台的特征,从而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技术在思政教育现代化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首先以任务驱动为抓手,循序渐进地渗透思政理论知识。即思政教师在思政教学前,提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关的问题或相关的思政问题,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平台,探究问题的答案及相关的理论知识。随后根据学生的探索成果,补充并渗透相应的思政教育知识。唯有如此,才能使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思政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其次以实践教育为抓手,思政教育可通过颠倒思政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的顺序,在实践教育后期,通过信息化平台,渗透与实践内容相关的思政教育知识。此外,思政教师也可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应用微课、慕课等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活动的层次性和系统性,激发学生参与思政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四)思政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障

1.加强组织保障

首先,加强组织保障。构建科学的思政教育工作机制和领导机制,是推进思政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首要条件。在思政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由党委领导,委员会指导,以学工部、教务处、团委、宣传部及二级学院为管理部门的组织架构,并通过班主任、辅导员、理论教师共同将思政教育现代化建设任务,融入思政教育工作的不同环节中。其次,构建严谨的工作责任制。将思政教育现代化建设纳入到年度规划中,将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并落实到不同的职能部门和教师身上,以此确保思政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得到持续推进。而在工作责任制的支持下,高校能够快速找到责任人,迅速地解决问题,切实提高现代化建设的质量。然而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构建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使责任制与组织保障机制紧密地集合起来,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作用。

2.加强师资建设

首先,高校应配备一批“潜心育人”“乐于专研”“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量,使其在责任机制的影响下,更好地投入到思政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其次,高校还应构建教师培训机制,将教师培训作为思政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提升思政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技术应用能力,革新教育理念,使思政教师有能力、有方向地参与到现代化建设的工作中。最后,注重对教师的评价与考核,了解思政教师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工作情况,指出教师存在的问题,提高思政教师的工作质量。而在教师评价的过程中,高校还需要从现代化教育质量和效率两个角度出发,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切实提高现代化建设的成效。

3.加强理论研究

加强有关思政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工作,能够为思政教师与高校领导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提供抓手和保障,能够帮助思政教师明确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支持。在理论研究的过程中,高校需要明确思政教育现代化建设整体目标,确定现代化建设的不同环节和层面,并依据现代化建设的现状,提取相应的研究问题,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理论研究与现代化建设紧密地联系起来,以此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此外,在研究内容的层面上,应加强教育技术与教育理念的研究,明确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现代化建设更有规可循。

五、结语

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明确思政教育现代化发展理论内涵与含义,确定思政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条件,随后从建设问题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保障机制,提高思政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效率,强化思政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使学生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猜你喜欢
现代化思政理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边疆治理现代化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34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上海金属(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