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之四的目标也不再是梦想,我国教育实力大幅提升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是接连不断,为了能更好更快的培养出祖国需要的人才,我们的教育方式多为标准化集约化迅速的提高了国民的教育水平,但这样一刀切的模式真的是十全十美吗,该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充分探讨
关键词:一刀切,个性,天赋,生活,严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教育一词,源自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古今中外,教育家虽然对教育都有自己定义或者解释,但是我觉得这里面有着无比相似的地方,那就是“返璞归真”。
孔子的教育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李壮先生认为"教育是强迫或引导被教育者接受特定的知识、规矩、信息、技能、技巧等";杜威(美国)说:"教育即生活。"斯宾塞(英国)说:"教育为未来生活之准备。"那么,这些定义中,我找到这些关键词:“因材”、“强迫或引导”、“生活”、“准备”。那个人觉得,将至串联在一起就是就是“为生活而强迫或引导不同的人准备”,准备什么呢?有人会说“当然是准备‘好’,难道还有人准备‘坏’吗?”话虽是如此,但是我们现在教育做的都是在准备‘好’吗?
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组合而成的话“为生活而强迫或引导不同的人准备”,让我们像学生一样分析一下:
第一、教育的对象。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孩子。达芬奇画鸡蛋,无一相同。先不去考究这则故事的真伪。就想说鸡蛋尚且不同,那人呢?孩子呢?学生呢。
在这里,已经有太多的学者、专家在谈“一刀切”的问题了,但我不想说方式,因为那给了一线教师太大太大的压力,不能尝试因为不敢犯错。在这里只想说“个性”与“天赋”,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个性”,这同时也是他的一种“天赋”,教育应该展示“个性”、发展“天赋”,而非过分的去强调“同一起跑线”。爱迪生在国内盛传一句话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所以,努力就能创造天才吗?不然,这个名言后面还有一句解释:“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为什么?因为那是“天才”,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是天选之才。何为“天选”,我认为就是孩子的 “个性”、“天赋”。世界上苹果有千千万万,可牛顿却只有一个;世界上人有无数,可爱因斯坦却只有一个;……为什么?因为他们是天才,他们是“教育”出来的?
第二、教育的方式。
“强迫或引导”,我觉得这才能更好地适应我们中国的青少年,而且对这两个词的先后顺序也无不赞成。我不知道美国教育有多久的历史,也不知道英国人教育的历史从何开始,我知道的是中国老祖宗留下的“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我不觉得上下五千年,经久流传的话是完全错误的!
这里我又要提个性、天赋的问题了,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证明了人是有劣性一面的,所以导致当时社会道德沦丧,所以我不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我更支持荀子的性恶论,这就像西方人支持“天赋人权”的同时,在基督教《圣经》中提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而拥有一颗谦卑的心,才可能被教育,才会被“强迫或引导”,弃恶从善。这也证明了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
所以,对我们来说,老办法也许才是好办法。教育的方式不需要那么多姿多彩。但也有人会说,要与时俱进,那好,请问:“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与时俱进?”
第三、教育的目的。
“为生活”我认为这就是教育的目的,学生学生,学的是“生”,生存、生活。教学生教学生,教授的让他们如何生存、生活。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可是自然界中,如何生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生活远没有看起来那么温柔。教育是要营造一座温室还是一片战场?还是老祖宗的话“梅花香自苦寒来”、“大浪淘沙”…… 孟子也说的是要得天下“英才"。
校园和社会,这简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为什么?选拔竞争,优胜劣汰,本质有何不同?怕什么?
学生有压力,那各行各业中谁没有压力;学生压力大,为了生存、更好的生活,谁压力不大?坚硬的外壳不代表拥有坚强的内心,越磨砺越锋利,如果教育换掉粗糙坚硬的磨刀石,那要怎样百炼成钢。
压力决定动力,我觉得这才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不爱学习,越来越多的学习“无用论”出现的原因。有这样一个非常能说明问题的实例,《实况足球》、《fifa足球》、《NBAlive》等运动类游戏拥有大量的玩家,而且玩家们不断磨练技术,越来越厉害,为了留住、吸引更多的玩家,一公司降低了玩家电腦队友的AI以提升游戏难度。玩家们盼星星盼月亮的入手了新款游戏,却发现,自己的大牌队友都像“白痴”、“小儿麻痹”一样。结果就是,大量玩家弃坑而去。为什么?有句俗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教育我认为也是如此,教育不应该降低内部压力,因为外部社会压力只会越来越大。既然如此,在外部压力不变甚至更加强大的时候,去“减负”,去过度的“保护雏鸟”,去“温室养育”,会不会适得其反?
归根结底,教育只是一种口号,生存才是目的,为了让每个孩子真正准备好应对未来的生活,我们需要教育,教育需要返璞归真。
参考文献
[1]吕世浩.秦始皇—一场历史的思辨之旅[M].台湾:平安文化.出版日期:2014年
[2]学校不应为方便管教二抹杀孩子天性[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年11期
[3]唐宗泉.炼狱后是天堂?.[J].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3年6期
[4]一直被误传的经典名人语录[J].视野.2008年1期
[5]陈健苗.德才兼修,教学相长[J].师道·教研.2016年11期
致谢
本文在创作的过程中得到了众多老师和同仁的帮助,本文观点仅代表我一家之言。在此对他们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教育之路曲折而又光明,荆棘之中又充满希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衷心希望我们伟大的教育事业能够越来越好,胜利属于我们伟大的先行者,胜利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
作者简介
姓名: 张子轩,出生年月:1986年7月2日,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哈尔滨,工作单位:哈尔滨市松北区对青山镇第一中学,学历:本科,职称:二级,邮编:150000,研究方向: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