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2021-12-03 11:04郑芳
湘潮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三民主义辛亥革命陈独秀

郑芳

1911年—2021年,公元纪年有110个年头;与此相重合的1921年—2021年,有整整100周年,在这两个时间长度中,中国社会经历了有目共睹的历史巨变。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两件事情前后相续,都是决定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大事。110年前,中国人民外有列强压迫,内受君主专制统治,中华民族沦落至近乎亡国灭种的险境。110年后的今天,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欣欣向荣,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正在成为现实。历史巨变的发生,首倡之功是辛亥革命,而中国共产党人则完成了辛亥革命志士的未竟之愿,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显然,无论在历史的连续性方面,还是在前赴后继的事业继承方面,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联系都是十分紧密的。

开天辟地:辛亥革命与中共之诞生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从此,王朝国家体制正式向民族国家体制转型,使中国跳出了易姓革命的“皇帝轮流做”怪圈,开启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翻开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中崭新的一页。

辛亥革命以民主共和、振兴中华为号召,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虽然没有了皇帝,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美好夙愿仍未达成。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坚持推进辛亥革命所开创的事业,但屡遭失败。尽管如此,辛亥革命的精神和革命党人的事业深深影响着更多的热血青年,他们与陈独秀、李大钊等进步知识分子一起,共同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很多都有参与反清革命的经历,或者受革命党人的影响,有些甚至还是同盟会会员。

以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第一任总书记陈独秀为例。1901年,他东渡日本求学,学习期间接触到孙中山等人,且深受他们革命热情的吸引。1903年—1904年间,陈独秀主要从事革命宣传,试图以“文斗”之法启蒙民众,唤醒民众爱国意识。1903年,陈独秀在安庆藏书楼发表拒俄讲演,被清政府当作“乱党”,遭到通缉。由此,他意识到单纯的“文斗”无法撼动清政府的专制统治,遂转而实行“暗杀革命”,加入杨笃生、何海樵等人在上海成立的“暗杀团”。在暗杀团里,他天天跟从杨笃生、钟宪鬯等,直接参与了著名的1905年吴樾刺杀清廷出国考察宪政的五大臣事件,欲以炸弹“震动已死的人心,唤醒同胞的弥天大梦”。

暗杀失败后,陈独秀逐渐意识到此种手段是只看见个人,看不见社会与阶级;暗杀所得之结果,不但不能建设社会的善阶级的善,去掉社会的恶阶级的恶,而且易引导群众以为个人的力量就可改变社会,这足以使群众的社会观念、阶级觉悟日渐湮灭。因此,暗杀不但不是革命的行为,而且是革命之障碍。科学的革命运动,必须是民众的阶级的社会的。于是,陈独秀回到安徽创建革命组织岳王会,走上了 “科学的革命运动”之路。1903年,他协助章士钊创办《国民日日报》,1904年又在安徽创办《安徽俗话报》,推广白话文。所有这些,都为其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提供了经验借鉴。尤为重要的是,陈独秀既深受革命党人高昂的斗志影响,也吸取了他们革命历程中的经验教训,这为他日后参与创立并领导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基础。

1921年中國共产党诞生之时,陈独秀已经为中华民族之独立和中国人民之解放奋斗了10多年。类似于陈独秀这样在辛亥革命中成长起来,或受辛亥革命思潮影响的中国共产党人还有很多,比如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的陈潭秋就深受其五哥、同盟会会员——陈树三的影响。还有朱德、吴玉章、谭平山、董必武等中共领导人更是由同盟会会员转变为共产党员的。他们的革命思想都在辛亥时期得以锤炼,革命本领亦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成熟。正因如此,一旦他们接受更为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很快成长为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从这个意义上讲,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革命精神、革命经验和人才储备上打下良好基础。

推陈出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理论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吸收西方民主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之国情而创立的革命理论,它指导了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同时,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也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其具体内涵随着革命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在经历一系列革命挫折之后,孙中山以伟大革命家的理论和政治胸怀,接受了苏俄和中共的帮助,改组国民党,吸收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成果,对三民主义做出新的和系统性的阐释,形成了新三民主义的理论体系。新三民主义主张联合各民族、各阶级实行反帝反军阀的国民大革命,消除内乱,打倒军阀,达成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使四分五裂的中国完全统一,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的民主独立,并逐渐完成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这些主张不仅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达到的目标相一致,也与中国共产党人建设富强中国的目标一致,自然为致力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接受。因此,新三民主义成为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理论基础。正如毛泽东所言,孙中山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还在于他创造了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革命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这3个政治原则,同共产主义在中国民主革命阶段的政纲基本上是相同的,正是由于这些相同,才有了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才奠定了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的基础。

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理论贡献还在于,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所形成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借鉴。毛泽东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新民主主义理论吸收了新三民主义的思想精华,但要比它完备得多。毛泽东这里指出的思想精华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新三民主义中的思想内容,亦即有关中国革命和发展路径的思考;二是基本思想方法,亦即孙中山将西方先进思想与中国具体情况尤其是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创新路径。就前者来说,也就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里面所强调的,“这种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真三民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认为是“中国今日之必需”,并“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就后者来说,也是毛泽东借鉴孙中山的基本思想方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用民族文化形式进行表达,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理论。因此,中国共产党人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关系可以说是批判继承,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继往开来:中国共产党与辛亥革命事业

1925年3月12日,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在其所追求的事业还未完成之时逝世。他所创立的中国国民党失去领导中心,内部各派系陷于内斗混乱之中,尤其是蒋介石、汪精卫两大政治集团先后背弃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实行“清共”,并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国共合作破裂。尽管在此前所形成的基础之上,国民党取得中国形式上的统一,但其对内打击异己,派系内讧激烈,放弃社会革新的政策;对外丧权辱国,使孙中山开创的革命事业遭受失败。

内乱不断,引来外侵日亟。1928年,日本先后制造“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入侵我国东北;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同年日本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再次面临亡国的危险。中国共产党人坚决反对国民党抛弃孙中山革命事业,响应中国社会民众革命要求,勇敢承担起反抗内外敌人的革命任务。在民族空前危机关头,中国共产党毅然摒弃前嫌,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最终促成国共再次合作,联手抗日。抗日战争中,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坚决和国民党内各种投降言论和行为进行抗争,执行孙中山“唤起民众”的遗嘱,维护民族独立,大力发展人民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民主政权,减租减息,实行农村社会改造,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兵疲民困,华夏大地满目疮痍,人民渴望在独立自主的条件下,医治战争创伤,实现民富国强的愿望。但执政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对内维持一党专政、个人独裁,发展官僚资本主义,残害民生;对外继续出卖主权,使本已奄奄一息的中国民族工业再遭重创,完全背离孙中山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在做了诸多争取和平的努力仍旧无效之后,毅然坚持团结各族人民、多党合作协商的统一战线方针,奋起自卫,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内战政策,最后赢得了人民革命的胜利。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多党合作的人民共和国,真正实现了孙中山的夙愿及其自辛亥革命以来所追求的中国发展的初步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中国共产党紧紧抓住维护国家民族独立和发展民生的主题,在内外环境恶劣的条件下,不断探索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道路,实行土地改革,建立独立的中国现代工业体系,改善民生。一路走来,尽管也有曲折和经验教训,但初心不改,成就举世瞩目。中国当今欣欣向荣的社会面貌,绝对贫困消除和日益富足的人民生活,“世界工厂”的重要作用,举足轻重的全球大国地位,完全可以告慰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先烈们。他们所追求的“振兴中华”的愿景,已经变为现实。正如習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的那样:“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所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猜你喜欢
三民主义辛亥革命陈独秀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课堂设计初探
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评价的“变”与“不变”
三民主义说
三民主义说①
《辛亥革命亲历记》
陈独秀之妻:我生君已老
抗战时期何干之对三民主义的研究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陈独秀的收与不收
陈独秀三拒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