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惠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目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当代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文中首先分析了中小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必要性,然后对现阶段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完善当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在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市场中涌现了一批中小企业,对我国当下的国民经济具有较大地促进作用。但是这些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追求产品的销量和企业的在市场中的份额,忽视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工作,并且又由于受到企业规模和内部员工的素质限制,这些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会计核算不健全、财务管理工作无法落实等现象,这样就导致了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从而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国政府针对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的政策,来加强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从而保障中小企业可以健康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一)中小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职能
当前我国经济市场中的机制逐步形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因此企业想要的市场竞争中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必然需要加强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同时,企业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对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程的管理,可以有效地监控企业内部资金的运行情况及企业部分项目的收益情况。当前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职能,往往只是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与会计工作相提并论,这样就导致了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的资本回报率极低。因此企业需要在经营中建立起科学有序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不断地深化、细化财务管理工作,来充分地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内部管理中的重要职能。
(二)加强财务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经途径
我国经济市场中中小企业是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中小企业的茁壮成长是确保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保障之一,也是关系到当下社会民生安定的战略任务。但是根据我国工商管理部门的统计发现,我国每年有数百万家的中小企业注册,但是这些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的平均寿命只有3~4年。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种,但主要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主要是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较差,在有关调查中充分证明了,如果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重视自身的财务管理,必然会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恶化,从而使企业丧失基本的资金管理能力。因此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可以更好地帮助我国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从而保障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平稳地发展。
三、現阶段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市场中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不足,从而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市场份额较小、经营管理水平较差,这样便给企业的长期收益和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同时又由于中小企业大多数都属于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特征往往是由一人控制或者是少数人进行控制,导致企业的财务控制权过于集中,而企业的财务制度却又不健全。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缺乏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无法进行合理的原始凭证记录管理、财务资金定额管理、财务资金计量验收管理等,同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相应的财务部门的职责权限也没有明确的规定,这样就会导致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所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混乱无序。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投资能力弱
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融资和投资上的难题。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即使在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地区,在经营过程中面临融资困难的企业占到总企业数量的68%,也正是因为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缺少相应的发展资金,从而导致我国的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年左右,因此我国经济市场中的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由于资金短缺从而导致企业倒闭。同时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投资问题,主要包括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整体战略意识,往往只是在乎眼前利益,忽视了投资中的风险因素;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缺乏科学的方式,这便导致在投资过程中企业容易出现盲目投资,对投资的风向难以把握;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投资意识不强,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投资者都喜欢投资一些风险性较小的项目,这些中小企业经营者宁愿选择低风险低收益的资金项目,也不愿意尝试成功性不高但是高回报的投资项目。
(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工作基础薄弱
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是为了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稳定性,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会计工作质量。企业通过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可以严格地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针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还有所缺陷,这主要体现在部分企业在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中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财务情况进行制定,或者企业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财务管理人员并没有严格的根据企业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工作。同时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基础较为薄弱,很多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工作并没有根据《会计法》中相应的要求给企业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甚至部分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建账不规范,从而导致会计核算出现违规操作。在调查中发现,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部分中小企业在经营中根本不设帐,往往只是以票代帐,这便导致了中小企业的账目混乱。甚至部分中小企业在经营中设立两套账或者是多套账,没有根据相关的会计制度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同时这些企业在财务工作中也没有根据相关的时间和程序对账目进行编制,导致了财务工作中的记账工作、结账工作等经常性出现账面信息与实际情形不符合的现象。
(四)企业经营模式僵化,财务管理中目标不明确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中部分投资者和经营者实为一体,而这样便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企业的领导者对企业的发展和财务管理工作具有绝对的控制权。但是这些领导者们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却缺乏专业性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术,而一味的这样职责不分、越权行事,便会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混乱、企业无法对财务进行有效的监控。同时我国的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者过于追求企业短期收益,而忽视了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的长期发展战略,这样便会导致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到企业的管理机制中,因此企业在投资过程中便会出现较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不可控性。
(五)财务风险意识低,违规操作屡见不鲜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发展质量和速度差,主要是因为财务管理人员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不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懂得变通,致使在日常工作中,风险管理机制难以发挥效用。长此以往,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变得越来越差,风险控制能力变得越来越弱。另外,领导的工作意识,直接决定着企业财务发展的能动力。如果领导缺乏风险意识,就会使风险管理工作处处受到限制,就会弱化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从而给企业的经济发展埋下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在中小企业经营过程中部分领导只抓经济发展工作,忽视风险控制工作,导致很多财务管理人员养成了无作为、懒作为、乱作为的工作习惯。当企业财务发生风险时,没有良好的管理机制去调控,致使经济风险系数直线上升,给企业带来了诸多经济损失。尤其是在这种不良意识的支配下,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严格把控财务工作,造就了一些不必要的资源、资金浪费,从而使企业在无形之中蒙受更多的损失。
四、完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在企业经营中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完善当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首先企业需要在经营中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这样才可以确保企业在市场经营中始终使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同时确定了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便可以对企业内部的相关财务系统信息进行分析,从而预测企业在未来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财务风险,这样企业管理者并可以有计划的通过一些措施来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同时中小企业加强财务建设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来保障企业各项财务工作可以根据相应的规范进行,这样就可以避免财务管理中由于人为因素从而导致的管理混乱问题。
(二)企业需加强内部资金管理,对财务进行有效的控制
企业还需要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加强内部资金的管理控制,这就需要企业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然后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落实到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中,来有效的提高内部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且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财务部门还需要预测资金的收回和支付时间,这样便可以对企业的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确保企业中的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占有比率达到最优化的合理值。其次,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就需要对企业的财产进行加强控制,在企业内部建立明确的财产物资管理控制制度,对于物资采购、物资领用、物资销售等环节中需要设置严格的操作规章制度,这样就可以避免在物资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从而造成企业不必要的资金损失。最后企业需要对存货和应收账款加强管理,并完善应收账款的管理体系。企业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对一些销售过程采用应收账款的形式进行赊销,而这个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就需要对客户的信用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调研,还需要完善应收账款中的还款方式和还款期限,同时对应收账款中的账龄进行严格地控制。
(三)优化企业财务结构,保障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企业健康发展离开不了优质的财务结构,而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结构主要体现在综合资金利用效率低、财务杠杆成本较高。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当下的经营环境,通过存量调整和变量调整的方式来保障企业财务结构的动态优化,同时企业还需要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对企业的固定资产、企业的负债额度、企业的投资状况等进行结构化的调整,来确保这些财务结构属于最合理的比例。
(四)健全财务管理配套制度,发挥制度的功能性
为了提升财务管理能力,发挥财务工作性能,企业领导需要制定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完善整个管理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觉悟,在最大限度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企业领导需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明确每一个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权利职责,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从而充分发挥管理制度的功能。其次,企业领导应建设优质的晋升奖罚机制。通过严明财务人员的工作,对有功的人给予职位提拔,对有过的人给予严厉的处罚,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欲望。通过坚持“任人唯贤”的工作原则,不断为企业筛选有工作能力、职业素质的管理人员,在最大限度上提高人才利用率,从而为企业经济发展积蓄力量,优化企业财务环境。再次,企业领导应重视培养员工的业务能力。通过进行明确的业务考核,不断熏陶企业内部的竞争意识,使每一个财务人员都能在良好的环境下,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不断为企业经济发展做贡献。最后,企业领导应加大引才和培养人才力度。通过积蓄更多的培训资金,使更多的财务管理人员得到最先进的教育,使企业呈现出更具魅力的文化形象,从而使企业打通品牌,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用,进而帮助企业积累更多的资金,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
(五)提高财务人员工作意识,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经济运行的中心。如果其工作存在问题,企业其他工作必然不能有序地运行。如果财务管理人员缺失风险控制意识,缺乏财务工作能力,就会给企业的经济发展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基于此,中小企业需要转变工作重心,不断提高全員的工作能力。首先,企业领导应从大局出发,不断建设自身的领导形象。通过深入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将财务风险控制工作提上日程,从而从根本上保障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工作的稳定运行,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其次,企业领导应从长远角度出发,制定全员性的工作目标。通过明确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不断深化财务工作内容,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发挥自身价值,从而为企业扩大经济规模、走出经济困境做出积极的贡献。再次,企业领导应本着“人才是硬道理”的原则,不断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在实际工作中,挖掘和培育有能力的财务人员,使他们能够更加快速地成长为管理人员,从而推进企业文化发展的同时,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汲取更多的养分。最后,企业领导应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通过提升全体员工的风险观念,保证每一项企业经济发展决策,都得到深入性的分析与研究,从而保障企业的发展方向。
结 语
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快速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由于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过于薄弱,造成企业经营中存在了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现阶段需要对中小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工作加强控制,这样才可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