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生态系统现状和路径

2021-12-03 12:23唐鑫梅凤婷任崇阳
今日财富 2021年34期
关键词:排放量能耗陕西省

唐鑫?梅凤婷?任崇阳

我国双碳的要求为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的建设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需要地区在满足国家大环境要求下生态发展与经济建设并行。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双碳背景下,资源型地区陕西省在应对双碳目标下,县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建设如何共同并行。

一、引言

2021年4月30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发展建设迈进以减少碳排放为重点方向,促进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由量到质变化的重点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政府做出了“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环境发展变革。双碳的减少与中和需要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巨大的资源型地区采取行动,2013年国家发改委确定了我国262个资源型地区,其中地级行政区126个,县级市62个,市辖区16个,以便确定不同工作重点。

但是在双碳背景下,许多依靠传统资源发展经济县域却面临着许多挑战,位于陕西榆林全球最大在建煤化工项目不符合碳排放标准被“叫停”。因此,本文接下来将重点研究双碳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建设协同发展问题。

二、理论基础

(一)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理论研究

1991年Grossman与Krueger率先研究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关系存在U型变化,即要使环境变好,经济首先得经历一段时期的下滑,当下滑到一定程度下,经济与环境会同时向好的方向变化。2017年Ozdemir与Ozokcu再次研究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却发现在21世纪下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没有显著关系,即要使环境变好可以不以牺牲经济发展为方式。然而2018年Churchill等研究发现,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变化存在不同关系,分为U、N、线性、倒N型。同年Olale重点根据加拿大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数值分析,研究发现U型与倒U型可以描述碳排放、收入与科技变化之间的关系。我国学者王健与甄庆媛也在2018年研究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根据长江经济区数据显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呈现倒U型关系。

三、双碳下县域经济与生态现状

(一)当前陕西生态资源情况

当前陕西省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大省之一,生态能源发展为全陕西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也面临的严峻的挑战。2009年至2019年,全陕西生产总值由8169.8亿元上升至25793.17亿元,平均每年增速达13.17%。根据陕西省政府于2021年公布的《陕西统计年鉴》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陕西省各类能源时保障国家能源供给的重要坚实后盾,其中尤其体现在煤炭、天然气、石油上。其中煤炭储备量1731.08亿吨,位列全国第四,西部地区第三;天然气储备量9733.82亿立方米,位列全国第四,西部地区第三;石油储备量35016.9万吨,位列全国第四,西部地区第三。

(二)各类能源碳排放量

根据《陕西省统计年鉴》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9-2018年陕西省各类能源碳排量如表1所示。根据数据显示,煤炭一直是占据碳排量最显著能源,从2009年占据80.57%,到2018年占据85.52%,几乎每年占据碳排量超80%左右,因此陕西省县域需重点从煤炭碳排放着手。天然气占碳排放量占比同样逐年增高,年均上涨11.69%左右。石油能源由2009年占据碳排放量的14.29%,下降至2018年的7.40%。总而言之,陕西能源碳排放量数值占比结构不均,意味着未来工作需有重点的进行,需对诸如煤炭领域重点管控碳排放量,但同时也不能抓大放小,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也需有相应管控。

(三)当前县域经济与生态发展问题

1.各县域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差异较大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是衡量一个地区能耗水平的综合指标,主要用来考核一个地区的节能降耗的工作成效,该数值百分比越高代表节能降耗的工作成效越好。根据表2显示,陕西省各县域中资源利用效率最好地区为汉中的7.9%,最差的为延安市-27.5%,相差35.4%,资源型区域榆林为3.28%,显示出陕西省当前各县域中GDP能耗使用率层次不齐,尤其是延安、咸阳等区域能耗比重偏高。

2.现行项目与生态建设冲突

陕西省发改委在2021年7月2日根据国家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的政策要求,暂停大量碳排放量不达标企业,其中不乏全球最大在建煤化工项目。陕西省各地区越来越重视节能提效是减碳的第一选项,“十四五”时期陕西严控煤炭二氧化碳排放量,受此影响大量煤炭化工企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陕西省正在全面贯彻新的绿色发展理念,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及碳排放强度控制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资源型地区榆林市为例,根据榆林市2021年度能耗双控目标任务为单位GDP能耗下降3.2%,能源消费增量控制在76万吨标准煤以内,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3.9%。榆林市发改委在梳理榆林市“十四五”重点项目中重点排查“两高”项目,倒逼企业提升能效水平,同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对没有改造潜力的落后产能,应关尽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四、陕西省县域为实现双碳目标三路径

(一)运用绿色科技创新

现如今新兴的二氧化碳捕捉技术主要是,一方面运用常规技术在化工企业排出的废气烟囱上加装吸附(absorb)装置,把二氧化碳捕捉回来;另一方面运用新兴技术捕集,在试验直接过滤(fitter)大气,捕集其中的二氧化碳。陕西县域如今经济发展仍处于发展阶段,让企业或政府全部承担费用并不现实,从各主要资源地区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可以看出,如今随着国家大背景双碳建设,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基本是由2009年至2014年的逐渐上涨,转变为2014-2019年的逐年下降或维持不变,县域政府有着自身的压力。如今陕西无论哪个县域都很难负担第二种过滤技术,捕集一吨二氧化碳就需要花费600美元。陕西各项目如今应主要重点运用第一种加装吸附(absorb)装置捕集二氧化碳。其次捕集的二氧化碳并不是无用气体,大量的二氧化碳也能作为原料创造经济价值,比如可通过生物轉化被做成食品、饲料或肥料,网红抗氧化剂虾青素就是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出来的。

(二)引入负面碳排放清单

一方面,县域政府需制定当地双碳目标下路线方针,建立本县域内碳排放管理制度,推动行业绿色新发展。要求各重点行业单位及时、公开、准确发布本单位排放信息,接受全体市民监督,定期组织相应专业资质排放检测机构检测相关单位各项工业废气排放量,并提供环境保护咨询,面对碳排放量超过规定标准单位纳入行业负面清单,纳入行业负面清单公司不能一刀切的停工停产,造成国有资产巨大损失。各地应建立企业排放标准,当企业达到临界值60%、80%、90%时及时下达通知,三次通知到相关企业仍超过标准,则必须停工暂缓,直到企业能达到碳排放要求后再予以开工。

另一方面,各县域需建立本县域内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碳排放交易机构需要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公布碳排放交易信息。县域設定总体碳排放标准,企业领取各自碳排放最大限度后,引导企业节能减排,多余碳排放额度可通过排放权交易市场卖出,对节能减排企业增加收入,效能使用率低企业增加成本,敦促其不断推进清洁能源或提高能源使用效能。

(三)提高“固碳”能力

陕西省各县域自北至南分为长城沿线风沙滩地、黄土高原、关中平原、秦岭山地、汉中—安康盆地、大巴山地6大地貌类型,森林、湿地、草原、荒漠均有分布。据测算当森林蓄积量每增加1亿立方米,即可多固定16000万吨二氧化碳,湿地同样也具有巨大的固碳作用,因此这就要求各县域重视各自辖区内自然生态的保护,加深对“生命共同体”的认识与理解,统筹自然资源管理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使二氧化碳重返生物圈、岩石圈、水文圈和土壤圈。

结 语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和国家新时期对各省市的新要求,需要每一个省市区域做出更多改变。“十四五”是碳达峰碳中和的“窗口期”,也是能源企业清洁低碳转型的“关键期”。陕西作为我国能源大省,需要兼顾各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系统建设生态环境,付出较多,矛盾与冲突不可避免。现如今陕西省各县域存在着能源利用效率不足、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生态发展不稳定、碳排放超标仅能一刀切的停工停产相关问题,因此各县域地区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与持久攻坚的恒心,不断创新绿色科技、发展清洁能源、敦促节能减排、开展污染防治与节能共享等方式方法,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协同并进,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约束性碳排放强度目标任务,为完成我国2030、2060计划做出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排放量能耗陕西省
6300万富人的碳排放量大于31亿穷人
对于废水排放相关分析
太阳第一家
城市公交车非常规气体排放特性研究
水下飞起滑翔机
123的几种说法
气象参数对成都地区办公建筑能耗的影响及预测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总工杨建军被调查
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降4.2%
似“定”而非巧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