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杰
摘要:在新的教育体制之下,历史的学习也不只是机械性的教育模式,新的时期对高中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中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现今急需解决的问题。课堂的提问,能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活跃度,让师生互动加强,但课堂导学案设疑提问需要有效性,否则会起反效果,本文将对高中历史课堂导学案设疑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师生互动;课堂导学案设疑;有效性
在现今的教育大背景之下,教育体系不断的改革,不断创新,相比之前单纯的填鸭式教育,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教师需要根据现今新的教育环境进行创新性的改革,从而适应当前的教育环境。高中历史的学习更是如此,高中历史的学习直接关乎学生的高考,而高中历史教育时间紧,任务重,更需要在有效的时间之内使学生的历史能力得到提高,以至于在高考中历史取得优异的成绩。高中历史课堂上的导学案设疑便是在当今环境之下的一种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式,因此教师更需要提高课堂设疑提问的有效性,以达到此效果。
一、明确课堂的主体
在所有的课程学习当中,学生永远是主体,高中历史课也是如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既然增加设疑提问这一个环节,增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那么就更应该在这之前明确学生是主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通过导学案设疑提问引导学生进行理论见解,这样才能增加提问的有效性,不至于让设疑提问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甲午战争》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去预习课文,划出自己不懂的背景,尝试自己进行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导学案设疑问题则上课之时向老师进行提问。这样学生先自主思考,然后在教师上课的时候,进行内容讲解,然后到达重要考点或者新的解释的时候,通过对学生的导学案设疑提问,增强学生对这些考点的预习情况,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预习效果,以及对考点的掌握,增强了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受益。
二、在提问时应增加趣味性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黄侃在读书时,误把墨汁当成酱汁蘸馒头食之,吃了许久也未发现什么不对,直到有人来看望他时,看到他的样子后捧腹大笑,这才让他有所察覺。可见兴趣的影响力是无穷的,也正是因为对国学兴趣,才让黄侃成为了一名国学家。历史作为一门文学类的学科,本身就充满了趣味性,既然如此,又何必非要机械性地去重复记忆呢?让学生理解地记忆岂不是更好。为此,教师更需要在导学案设疑提问的过程中增强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为推动力的前提下学习,事半功倍。
在导学案设计上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设疑,抽取学生预习情况,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的设疑提问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三、提问应逐步进行
学习本是一个提出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这些问题都是从容易到复杂的,当学生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之后才能解决复杂的问题,若是从一开始就接触难懂的问题,不仅让学生难以弄懂问题,还打击自信,即使弄懂这些困难问题,也如空中楼阁一般,无法实际地贯通。因此,教师在导学案设疑提问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从容易到困难的原则,否则学生将无法接受这些知识。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文章需求,来逐步在导学案上由易到难清晰设置问题,这样将更有利于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出自己的阅读历史故事的习惯。
总之,课堂导学案设疑提问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具体的实施还需要老师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合理的设疑提问,以此来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培养学生的兴趣。但是,只是这一种方法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之中,不断根据需求去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好高中历史,让学生体会到历史的魅力,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从心底接受这一理念,培养更强的历史素养能力,从而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段军.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学案设疑有效性策略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9):773.
[2]岑涛.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究[J].考试周刊,2018,(21):46.
[3]吕庆艳.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学[J].读书文摘,2017,(19):213-214.
[4]田 星.高中历史课堂导学案设疑提问的有效性[J].青春岁月,2017,(12):265-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