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莎
【摘要】古典诗词教学向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能帮助师生解决这个难题的有效方法。本文梳理了各种思维在古典诗词中的表现,尝试探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古典诗词;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思维发展与提升”列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尝试探讨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具体策略。
一、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中国的古典诗词在创作过程中向来就有直接体悟的传统,比如,李商隐的《锦瑟》,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用灵光乍现般的意象营造了似真似幻的氛围,显示了直觉思维的独特魅力。具体策略:1.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来增强学生的语感。在语言类学科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语感”就是一种典型的直觉思维。诵读就是利用古典诗词天然的韵律节奏,让学生逐渐熟悉古典诗词的语言体系,获得最直接的感知。在《锦瑟》的反复诵读中,学生能在庄周梦蝶、美玉生烟、沧海泪珠等一系列朦胧迷离的意象中体会诗人营造的独特氛围和难以言说的“惘然”。2.注重古典诗词阅读量的积累。虽然直觉思维经常强调顿悟,但事实上,直觉者的顿悟也往往建立在丰富的经验之上。熟悉李商隐的无题诗系列无疑能帮助读者更快进入《锦瑟》的意境。只有丰富阅读量,才能为直觉体悟做好充分准备。
二、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有密切的关联,是一种用直观的形象思考问题的思维。古典诗词当中有许多富有永恒魅力的经典形象,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良好素材。具体策略:1.用画图或者语言描述的方式展现诗歌描绘的场景。画图和语言描述的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画图的目的不在于完成一幅逼真的美术作品,语言描述的目的也不在于精准翻译,而是让学生在阅读古典诗词时,习惯于在脑海中呈现画面,培养形象思维加深对诗词的理解。比如,杜甫的《登高》开篇就描绘了六种景物,构成了一幅清冷开阔的秋景图。学生对画面进行直接想象,就能够身临其境般体会诗人的情感。2.重视古典诗词中意象和意境的分析。意象和意境是古典诗词中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在《登高》的学习过程中,鉴赏“登高、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落木、长江”等意象,品析萧瑟凄凉雄浑开阔的意境,能让学生感受到古典诗词的独有的魅力。
三、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诗词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内容,因为人们普遍认为诗歌主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事实上,由字词句组成的文字作品往往都要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概念、判断、推理,分析与综合,分类和比较,同一律等逻辑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更准确系统地理解诗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也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这两种思维都充分调动起来,才能推动古典诗词阅读教学的深度发展。具体策略:1.学习诗人在炼字、炼句、和谋篇布局方面的巧思。诗人对于字词的选择经常反复推敲,讲究精准。这种精准往往就是符合逻辑的。句式结构的工整、篇章的起承转合都是经过严谨逻辑思考后的结果。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看似是十几个词语的随意组合,实际上每个词语的选择、句子的组合、排列的顺序都是诗人经过逻辑思维加工之后的成果。2.通过归纳和比较把握古典诗词的特点。比如,運用归纳法分析山水田园诗的特点,能让学生快速掌握这类诗歌的一般特质。而比较王维和孟浩然之间的差异,既能加深学生对诗人的认识,也能提高对个别篇章的鉴赏能力。
四、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首先,中国古典诗词中本来就有一些体现辩证思维的作品。其次,在专题研讨、群文阅读的时代,评析诗人的思想价值体系也是教学中常有的环节。这些正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好时机。具体策略:1.挖掘古典诗词中蕴含辩证思维的作品,如,苏轼《题西林壁》《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白居易《白牡丹》《赠王山人》等。2.在评析诗人的思想价值观念时,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比如,开展苏轼诗词的专题学习时,可以按时间顺序精选苏轼被贬黄州后的一系列代表作品,让学生分析诗人不断变化的心理状态,更全面地了解苏轼,而不是只会记忆“旷达洒脱”这样的“标准答案”。有时甚至可以提供观点对立的阅读材料,在全面思考和充分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教学中关注思维的价值,古典诗词也能成为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利器”。
责任编辑 杨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