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高职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路径优化研究

2021-12-03 22:58黄可筠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会展数字化

黄可筠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108;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国立文化学院,俄罗斯,350072)

一、引言

2021年9月,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报告指出我国2020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例达到38.6%,产业数字化进程持续加快,各个产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会展产业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会展产业数字化水平迅速提升,对会展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应适应会展产业人才需求变化的现状和趋势,优化会展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路径,为会展产业数字化提供人才支持。

二、数字经济对会展产业发展的影响

(一)会展产业数字化水平大幅度提升

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革命飞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数字经济形态,与各个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会展产业是在既定的时间内实现参展商与观众双方海量信息交流与交互的产业,对信息的制作、传递、交互、展示、储存等要求很高,各种高科技信息化与智能化的交流和展示手段在会展产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球会展产业受到极大冲击,受制于疫情防控要求,线下展会的数量及规模急剧下滑,线上展会和线上线下双线融合展会获得快速发展。各种数字化工具和手段,例如5G技术、3D技术、XR技术、直播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等在会展活动中大放异彩。数字化工具和手段的应用,构建了在线展会的生态圈,形成了虚拟展馆、直播互动、在线签约等典型展会业态,极大提升了会展产业数字化水平。[1]

(二)“线上+线下”双线融合展会蓬勃发展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会展产业在线上及线下模式的探索道路中,逐渐形成新的运营模式,即“线上+线下”的双线融合展会模式。这种方式从展前的宣传开始,使用大数据技术精准定位目标群体,增强宣传效率;在展中使用各种信息化智能化展示手段,勾起观展者兴趣点,使观展者在浏览完精彩纷呈的线上展会后,愿意移步线下作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在展后及时搜集各种信息、图文、数据,对观展者进行持续跟踪,对参展商进行及时反馈,延续了展会的后期效应。双线融合的展会模式给会展产业创造了更多的可能和新的机遇。

(三)会展产业大数据中心逐步形成

会展产业大数据中心是会展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成果。会展产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从会展场馆建设到会展项目的策划与运营,会展产业的各个环节都运用了大量的数字化技术工具和手段,逐步形成会展产业大数据库。以智慧展馆为核心的会展产业硬件设施方面,融入了5G、触控交互、3D全息视觉影像、多媒体数字系统集成、人脸识别等前沿数字技术,实现智能注册、信息推送、信息采集、展览跟踪等功能,这些功能为会展产业大数据中心提供了基础的数据来源。软件方面,现代化数字技术软件工具和手段几乎贯穿了会展策划、会展营销、招商招展、展示设计、现场服务等所有的会展工作流程。现代化数字技术软件工具的在会展中的全面应用,特别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的普及,建立了可靠且可行的会展数据收集系统。会展产业大数据中心建设对于整合会展产业资源,提高供需双方的匹配度,从而提升会展产业的运营效率具有重要的价值。2017年6月,中国会展业大数据中心在贵阳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会展产业大数据中心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主要会展城市也投入巨资建设本地会展大数据中心。[2]

(四)传统展会服务逐渐实现智慧化升级

展会前期的数字化。展会前期工作主要是项目策划和展前宣传。项目策划中,除了通过传统的市场调查和现场商讨,还可以通过小程序等进行线上调研和远程讨论;展前宣传推广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展商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目标客户进行广告投放和宣传推送,通过制造网络话题、网红大V推广、抖音等平台推送等手段,大大提高了展前工作的效率。

展会中的数字化。展会举办期间通常会使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进行。线上展会通过特定网络云平台进行虚拟展会的搭建,AR展厅、虚拟交互、虚拟展品也是线上展会的一大亮点;AR、VR和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成为线下展会的重要一环,展商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给观众带来更好的互动体验。

展会后的数字化。做好展会后期的跟踪、服务和总结,对于客户的转化及企业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展会前期和中期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和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可以对推送精准度和成功率进行分析总结,对现场来访人员和成交情况进行整理归纳;在展会结束后,展商可通过各种平台给观展者发送后期宣传和客户关系管理,策展方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送调查问卷,收集客户反馈,以此改进后期工作。

三、会展产业数字化对人才需求的影响

(一)会展产业人才供需结构失衡

会展产业的数字化使会展企业各个岗位增加了数字化技能的需求,对人才的素养和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导致了会展产业人才供需结构失衡。2020年,会展行业对全国各个地区共一百七十多家会展企业做了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会展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对会展市场人才需求的影响。调研显示,会展行业目前的人才需求岗位大致是设计、执行、策划、营销以及新媒体运营,具备良好数字化技能及素养基础的会展人才供不应求,是会展企业急需及重点招聘的对象。而仅仅具备传统会展专业知识结构及技能的人员在会展产业数字化进程中逐渐不能胜任工作岗位,面临下岗及转型的压力,这部分传统会展人才供给过剩。

(二)数字化会展人才成为会展企业人才需求重点

为了解会展产业人才需求重点,2021年4月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会展专业组织对福建省会展企业做了人才需求调研,重点突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变革引发的岗位工作对象、工作过程、技术方法等的人才需求变革。经与调研的企业高管面谈,发现数字化会展人才成为会展企业需求的重点。会展企业在会展营销、展馆展台设计、现场管理、招商招展、客户关系管理、虚拟展会等方面大量使用信息化及智能化技术,对掌握信息化及智能化手段和工具的专业人才需求持续增长。

数字化营销人才是会展企业人才需求的重点方向之一。新媒体以其即时性、便捷性、海量性等特点占据了越来越高的信息传播市场份额,凭借着传播与更新速度快、运营成本低、保存期长、数据可监测等众多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会展企业偏爱和选择。因此,会展企业希望招聘新媒体运营人才,运用视频和线上互动程序等众多媒体手段对会展活动进行生动的宣传。

会展业数字化设计类人才也存在大量缺口。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线上会展的崛起使参观者既可以在虚拟展馆中随意漫游,也可以按照特定的路线浏览。线上展览为了提高促成率,开发出各种高科技信息化展览系统,用于支持观众和采购商进行在线咨询、名片交换、商务洽谈等功能。会展企业为了拓展和发展线上展会业务,需要大量精通三维技术、XR技术、虚拟交互技术、AI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才,运用信息化、数字化对展会进行全面升级。

(三)传统会展人才亟需数字化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打破原有的岗位分工及职责要求,对人才的数字化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急需对会展人才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3]

会展产业数字化的发展使生产过程及各个岗位都深度融合使用各种数字化工具和手段。会展策划需要精通最前沿的展览手段和数字化技术以提升会展模式;会展营销需要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大数据技术分析帮助会展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以客户为中心的资源,并将这些资源集中应用于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身上,实现会展营销自动化、客户服务自动化与数字化;会展项目运营需要掌握各种新媒体运营方式,精准定位目标客户,宣传展会活动,提高线上和线下观展者的数量,提升展活动知名度,为观众报名和自体招商提供助力;会展设计除了传统的计算机设计能力,还需要掌握前沿数字化技术,以胜任虚拟展览、裸眼3D、人工智能、交互展示等展会方式。

四、高职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路径优化的对策建议

(一)以数字化智能化引领专业建设,服务区域会展产业人才需求

面对会展产业数字化的现状及趋势,会展产业提出了需要更高数字化智能化素养的人才需求,不仅需要懂得展会技术的人才,更需要掌握先进的数字化技术的人才。会展产业升级换代快,新兴技术多,会展专业应抓住这个特点,及时根据区域会展产业的变化做出反应,在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中加入最新数字化技能化技术,注重数字化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应具备一定预判能力,对会展产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探索,先于会展产业需求培养出毕业时即能适用的数字化会展人才,不至于出现“企业急需用人时,专业还处于培养中”的尴尬境地。

高职会展专业要根据所处区域的会展产业人才需求,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发展方向,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逐步向具备数字化、智能化素养和能力的会展人才转型。以福州市为例,福州主要展会有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等。高职会展专业应积极调研各大展会,对展会主办方及承办方进行精准人才需求调研,了解会产业人才需求,以此预测区域会展产业人才需求,制定顺应时代发展、符合区域会展产业用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除了会展专业本身的改革发展,还应通过专业群建设,对标区域产业布局,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引领,以会展专业为主轴,逐步打破专业边界,联合旅游产业、酒店管理、物流管理、传播学等关联专业,共享课程资源、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等,实现人才互通,专业共建,激发会展专业内教师活跃度,内外联合驱动促进产业群与专业群的衔接和发展,为区域会展产业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条件。

(二)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提升会展数字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会展专业应通过校企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提升会展数字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一是专业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将区域具有代表性的会展企业及企业代表聚拢起来,从会展产业人才需求的角度研究总结当前及未来需要何种类型的人才,对会展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实际建议。二是可以借助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平台开展“一课双师”教学模式,挖掘委员会的资源潜力,为会展核心课程配备企业教师。企业教师为学生带来真实案例及会展行业新技能,教师将其进行系统的知识点的梳理,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不与社会真实状况脱节。从教师的教学上,也避免了案例老旧、讲解缺乏行业新技术的问题。三是依托专业建设委员会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实施1+X证书计划。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职业院校以及会展专业的发展目标,近两年国家更是大力提倡职业院校培养1+X双证毕业生,会展行业也推出了多种1+X证书,希望培养出更加跟上会展业发展步伐的技术型人才。不论双师型教师还是双证型学生,都需要借助会展产业的力量来支撑。

(三)提升会展师资团队数字化能力,开发模块化“数字+”课程资源池,赋能会展专业,打造智慧型复合专业

会展数字化发展对高职会展专业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应通过师资培训计划提升会展师资团队应用数字化工具的能力。会展专业教师应当顺应会展数字化发展需求,改变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通过业内研讨、行业培训、企业顶岗等方式,获取数字化的教学思维,更新知识结构;根据会展行业新的数字化业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及教材。以广交会为例,可开设线上直播营销、数字化运营、会展大数据等课程,开发教材活页、电子教材、实训指导书等新形态教材,强化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紧跟数字会展发展趋势,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4]设计信息化教学体系,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更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拓宽学生的学习面以及学习渠道,多方面、多角度赋能专业建设,打造智慧型复合专业。

会展专业应该围绕会展产业链,紧扣岗位需求,从基础课、核心课、网络课程包等方式着手,开发一系列模块化“数字+”课程资源池。吸收信息化、智能化的课程知识点作为传统课程的新技术及新方法,将“数字+”概念融入会展传统的课程中,全面升级会展专业基础课程;将人工智能、云上展会等新兴信息技术技能融入会展专业核心课程中,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结合上升为与市场无缝对接的核心能力;借助信息化高度发展的助力,开发会展专业的线上课程,使会展师生能够不受疫情影响,不受时间及空间限制,随时提升自身知识技能,针对薄弱点或兴趣点进行强化训练,打造更加开放和自由的师生学习环境。

(四)建设数字化产教融合型会展实训室与实训基地,保障专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高职会展专业以培养服务区域会展产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实践课程占比要求在50%以上。建设符合会展产业数字化要求的会展实训室与实训基地是保障专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建设数字化产教融合型会展实训室与实训基地,一是建设校内实训室,以现代学徒制为主线,以会展产业数字化为目标,将当地成熟的会展企业师资团队引入学校,做到“过程共管,结果共享”,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业态以项目实战的方式引入学校课程,即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大化,奠定了职业生涯的坚实基础,企业也培养出自己需要的人才,做到学校和企业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二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相比校内实训室,区域内会展行业企业有着种类更多、技术更先进的数字化资源和设备以及真实的会展项目,学生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进入校外实训基地学习与实践,参与到会展行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企业主管带领学生通过真实会展项目进行学习和锻炼,实现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提高学生实践效率。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会展数字化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读
中国海归人才需求地图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
会展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