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民
(福州大学后勤党委, 福建福州 350108)
延安整风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已多次部署在党内开展集中教育,积淀了丰厚的治党经验和制度优势。党的十九大主题明确包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擘画了在全党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蓝图,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近四年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全党教育的明确主题,到党的建设和全体党员及干部都要认真完成好的“两个课题”,升华成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首要制度。[1]这一演进历程主线鲜明、意义深远,是我们党建设史上的重要突破和创新。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大背景下,剖析建立初心使命制度的逻辑、价值、路径,是把这一制度构建好的必要条件。
构建初心使命制度,不但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纵深发展,而且是我们党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制度治党始终结合优良传统的传承发展,对党的领导及建设的巨大引擎作用不断凸显。[2]可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重维度进行逻辑解读,简析其思想理论渊源、历史及实践根据。
1. 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一大突破
初心使命不是空穴来风,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石。它植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基因,反映了唯物史观关于党的根基、动力、中心都在人民的内在要求,彰显了我们党“两个先锋队”“一个领导核心”“三个代表”的性质,折射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它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哲学和政治韬略,显现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精神内核,堪称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一大突破,为有效丰富和拓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呈现出新的滋养。构建初心使命的制度,激扬起“两大理想”和“一大梦想”的理论与现实张力;紧密关联着党、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将我们党的努力贯穿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及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脉络中,生动诠释了什么是初心使命和我们党如何践行的百年历程。[3]
2. 历史逻辑:自我革命精神的现实观照
初心使命像一条红线连通起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映射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挨打、挨饿、挨骂等多重困境中不断突围、华丽转身的密码。回顾我们党的征程,始终勇于将推动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有机结合。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勇于自我革命、革除病症、解决问题已经融入她的血液,其奋斗史就是一部猛苛去病、自我修复、止于至善的铸造史。初心使命制度作为我们党自身建设的固有要求,既是百年砥砺前行历史的鲜明观照和自我革命的历史传承,又是对新时代如何勇挑新重担、谱写新篇章的积极回应。当前,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具有多样性、长期性、挑战性、复杂性的伟大斗争,应不断增强正视问题的胸怀及刀刃向内的决心,这正是我们党坚决清除弱化因素、割除毒瘤、防范危险的制胜法宝。
3. 实践逻辑:立足世情社情国情党情的主动作为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运用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等“组合拳”,对我们党面临的实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洞悉审察。放眼世情,机遇与挑战不断变幻、发展与滞展始终并存、文明与冲突复杂交织。回溯社情,世界社会主义风云激荡500余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雨兼程170多年,悲喜交加。正视国情,发展成就不容置疑,这是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底气和士气所在,但社会主要矛盾急需化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亟待满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待真切感知。洞察党情,身为艰苦奋战百年的老党、大党,截至2019年底拥有9191.4万名党员、468.1万个基层组织,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众多奇迹,面临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亦不容忽视。立足上述世情社情国情党情,要通过建章立制固化和强化现有成果,在制度框架内把“两个课题”的要求落细落小落实落好,进而擘画并推动新时代新发展的生动实践。这些既是共产党人促进“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有机统一的作为彰显,也是抓好历史交汇期,将“两个一百年”亮丽图景变成璀璨现实的动力之源。
初心使命制度构建的成效好坏,关系着能否擦亮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的人民性底色,使党执政的思想基础进一步夯实;关系着能否建设好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使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进一步锤炼;关系着能否鞭策好党员干部担当作为,使一切工作进一步优化。
1. 增强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的人民性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党一贯讲究严抓党员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动因和归宿均在于形塑党性与人民性,这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密钥。建构初心使命制度,是基于新环境承续党的人民性、纯洁性的重大命题,惟其如此,广大党员干部才能经得起糖衣炮弹的攻击,纵使经风受雨仍能矢志不渝。培植党性、人民性,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并非抽象概念,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理应付诸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安排及治党治国实践,久久为功,答好新时代人民试卷。例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斗中,大部分党员干部经受住了考验,但“少数干部表现不佳甚至很差”[4],不敢担当、不愿负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祟。“这些都是对党对人民极端不负责任的”[5],其根源就在于思想深层缺乏党性、缺失人民性,党性与人民性割裂,而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正是优化理论教育党性教育,解决这些顽瘴痼疾的良药。
2. 增进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科学性
邓小平指出:“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6]宪法第一章第一条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筑牢初心使命制度,可以多措并举地推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科学化。一是着眼于科学勾勒,做好顶层设计。“顶天”与“立地”相结合,既笃信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又扎根于中国大地、埋根于中华文化、植根于人民拥护,使所有共产党员沿着奋斗目标爬坡过坎,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二是着眼于源头活水,深化基层创新。重心向基层“下沉”,在基层的探索中萌发思路、凝练经验,激发和呵护基层的热情及智慧,促使党员干部提振精气神、焕发原动力,做表率、打头阵,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三是着眼于综合布局,推进制度建设。融入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大盘,抓好一盘棋,并发挥首要制度的“金钥匙”作用,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全面提升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意识和能力,使党进一步成为新时代新发展的“定盘星”,筑好“压舱石”,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3. 增添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时代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成就取得固然有多方面原因,但最根本的一条就在于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初心使命。新时代、新方位、新担当,美好图景已然绘制,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7]。从国际视角来看,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正带来政治和经济等相关权利的剧烈转变,公共治理及经济复苏俨然成为世界性难题。从国内视角来看,我们党还要直面“四大考验”、破解“四大危险”,带领人民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努力奋斗。[8]前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初心使命的制度供给能吹响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新时代号角,鞭策党员干部勇对时代洪流、释放洪荒之力,不负韶华、不负新时代。
初心使命制度的构建,可从三方面精准发力,由内而外地达成自思想至机制再到行动的生态循环。具体来说,就是要以促进思想理论建设为引擎,补足精神之“钙”;以改进党的建设机制为保障,把准党建之“绳”;以推进党的领导工作为目标,培育实践之“果”。
1. 促进思想理论建设
第一,在强固党章意识上下功夫,确保全党把牢生命线不偏移。因为党章是最高党法、根本大法,学好党章、用好党章是全体党员的基本素养,这个功课要常做常新,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还要经常性地对照党章找差距。第二,在植固理想信念上下功夫,信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集聚“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合力,强筋壮骨,更好地发挥引领和凝聚功效,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第三,在巩固思想武装上下功夫,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滋养,从灵魂深处叩问初心使命;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特别是最新成果滋养初心使命,筑牢党执政的思想理论基石。第四,在坚固“看家本领”上下功夫。马克思提出:“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9]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初便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习近平多次强调共产党人应掌握好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看家本领”。实现上述四个“下功夫”,需要采取个人学习、集体研讨等多样化形式,并上升到制度层面,建立个人述学、上级考学、通报督学等多元化制度,把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养成自觉、形成常态。历史不但是最好的教科书,而且是最好的清醒剂,应善于用好历史这面镜子。为此,要以党的非凡历史鼓舞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豪迈气概,使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成为长期任务,并同统筹推进“四个伟大”的丰富实践深度结合,在历史与现实的强劲融合中使党的初心使命内蕴于心、外化于行。
2. 改进党的建设工作
一是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永恒课题,一以贯之地推行下去。常态化地开展思想政治体检,牢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等前车之鉴,高度警惕西方“颜色革命”图谋,戳穿“政治同化”“制度同化”“道路同化”的恶毒意图,铸牢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保持政治定力。[10]坚持不懈抓好正风肃纪反腐,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里,完善廉洁自律的制度规定,引导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规、党纪,主动接受监督、完善自我监督,严防高压线、严守政治操守,净化政治生态,巩固从“打铁还得自身硬”向“打铁必须自身硬”跨越的成效,让我们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名副其实。二是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课题,常抓不懈地淬炼和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完善党性教育制度,使党内政治生活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使“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成为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衡量标尺,切实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使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成为熔炉,引导党员干部用初心使命学思查改、洁净心境、陶冶情操、塑造高尚品格。三是要完善及发展党内制度,形成长效机制。树立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同党内法规制度融会贯通,凸显前瞻性、操作性、持续性,使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无缝衔接,经验总结与问题整改有机结合。还要“强化制度意识,自觉尊崇制度”[11],滴水穿石地让制度落地见效。
3. 推进党的领导工作
首先是坚决执行部署。让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成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根本遵循,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蓄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然有我的境界。完善激励担当制度,用初心使命引发动力、涵养定力、培育毅力、提升能力,着力解决好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以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为镜鉴,尤其要正视社会深刻变革背景下公共治理面临的严峻挑战。其次是坚持改革创新。葆有初心使命,勇于革除制约理论、实践、制度创新的藩篱,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创新。把脉时代性,在新时代的浩瀚洪流中凸显价值,教育韧性与制度刚性兼有,内容科学性和程序合理性兼具。遵循规律性,契合党的建设和发展脉络,适应党内集中教育演进的历史逻辑、思想政治工作逻辑和党员干部思想变化逻辑。再次是发扬斗争精神。我们党自诞生起就镌刻着斗争烙印,斗争与其生存、发展和胜利一直相伴随。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新格局交织,我们更要敢于啃硬骨头和涉险滩,永葆斗争精神。最后是坚持人民立场。1945年,黄炎培向毛泽东提出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王朝周期率之问,毛泽东用“民主”二字进行了精辟解答。这一思想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承诺,召唤着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要保护人民首创精神,将朴素的人民情怀注入党员干部的血液中,扎实推进事业发展,构建中国之“制”向中国之“治”转化的良好格局,慎终如始地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系统领会落实新发展理念,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注释:
[1]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第1版。
[2] 刘有升:《古田会议的历史价值与时代贡献》,《人民论坛》2020年第4期。
[3] 李宏伟、严国红:《“初心”的力量》,《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年第3期。
[4][5] 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2月24日,第2版。
[6] 《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28页。
[7]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2版。
[8] 习近平:《全党必须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人民日报》2019年6月26日,第1版。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76页。
[10] 岳 奎:《“不忘初心”与自觉抵制西方非意识形态化错误思潮》,《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年第9期。
[11] 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强调:以主题教育为新的起点 持续推动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人民日报》2020年1月9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