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丹,许丽丽
(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0)
20 世纪60年代,英国在语言教学中开始采用情景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认为,"语言结构"和使用语言的"时空情景"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在日常沟通与交流中,语言环境对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创建情景的教学有利于人们在真实场景中使用,本文便是针对情景教学法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与进展做简要探析。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始于1920年,但在建国初期因种种原因停办,直至1983年才恢复护理大专教育,至今,我国护理教育一直沿用的是医学教育模式,不论是从课程的设置,还是在培养目标上,以及在教学方法上,都呈现近医学,只重视对医学知识的教育,却对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够注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课程体系:大部分课程与医学基础课程重复,医学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安排不合理,在课程设置上,仅仅强调学科的系统性与知识性,忽略了护理专业的实践性;其次,涉外护理知识的课程,仍然按照生物学模式,内容比较笼统,而且很多外语教学只是在基本护理的课程上,加大了英语教学课时的比重,注重培养医学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缺乏实际涉外护理教育内涵的教学。②培养目标:在我国加入WTO 后,培养具有高素质国际型护理人才,提高护理人员在外资、合资、甚至是国外医院工作的能力,才顺应现在国际化的趋势;但目前,我国在护理培养目标上,很多教学还仅仅只是针对国内需求,忽略了对涉外护理专业人员的培养,不注重对护理人员国际化知识结构、国际竞争观念的培养,使得大多数护理人员并不具备国际交往和竞争所需要的能力与素质。③教学方法:至今,我国高校在教学中,大部分还是沿用理论知识的传授、基础护理的实习计划和安排,实践课往往占比很少,理论知识教学时脱离临床实验,实习时却又脱离理论的指导;其次,我国对涉外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比较少,语言教学也主要是以提高学生医用英语水平为目的,无法真实体会在实际国外医院环境中的医院文化、沟通方式、以及就医习惯等。
"情景"在古今汉语词典中是指"情形、景象"的意思,顾名思义,情景教育法就是指老师在教学中,根据教材上的知识与内容,借助语言、音乐等元素,创建形象生动具体的图画或者景象,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其中的感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知识,并且运用到真实场景中去。其核心思想就在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和社会经验,然后根据教材内容对其进一步提炼加工,创建情景,比如角色扮演、音乐欣赏、语言描绘、课内游戏等,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存在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进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情感,并引起一定程度上的态度体验,最终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①教学阶段:一般说来,情景教学法包括"感知、理解、深化"这三个教学阶段。第一阶段即感知阶段,主要是指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创建画面,引入情景,形成具体生动的表象;第二阶段即理解阶段,是指学生进入老师创建的情景,再根据教材的内容,将两者融入一体,领会其中的情感;第三阶段即理解阶段,是指老师在教学中重现情境,丰富学生的想象,最终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其中的情感。②教学特点:形象逼真与情深意长,详细展开来讲,就是情景教学法中的"情景"并不是实体的真实展现,而是简单的模拟与实体相似的形象,把情感寓于教材内容之中,给学生一种身在其中的真实感,最终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激起学生情绪与情感的体验[1-2]。
现如今,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情景教学法应用于护理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通过情景教学法,老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教学要求与需求,充分利用相关教学场景,将教材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护理环境中,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护理知识的了解,并且在实践中充分感受到护理工作的氛围与实际场景。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情景教育法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有以下方式。
案例式教学法,又称为"苏格拉底式"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也是情景教学法中应用最广泛之一的方法。案例教学法是由美国哈佛于1920年代开始倡导的独特教学方式,并且在实施之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我国开始兴起此种教学方法是在1990年代之后。
案例教学的本质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景,老师在教学中扮演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达到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讨论的目的。那么,在护理教育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通过创建相似的直观具体病例情景,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对护理专业更深的理解与探索,并且很好的运用到实际护理中,在我国护理教育课堂中,大部分教师是将案例导入到具体情景中,通过情景展示-集中讲授-讨论总结三个阶段式相结合教学,特别是在内科护理临床的教学上,很好的加强了学生对护理知识的掌握,提高了护理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针对传染病护理教学科学调查,结果表明约60%以上的学生认为,在护理教育中应用案例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并且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记忆;45%左右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文献检索甚至是护理知识自学的能力。此种教学方法优势很明显,但也存在教学比较费时间、以及可能使学生不正确的概括化护理知识等缺点[3-4]。
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发展,计算机仿真人模拟教学技术日益成熟,而且也成为了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方法。比如在呼吸系统理论知识的教学、医护人员抢救重创患者的培训等课堂中,充分利用仿真人模拟技术模拟真实病例与场景,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养成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好习惯,还能够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不断积累护理经验,提高专业护理技能,树立医护人员所必备的责任心与服务精神等职业道德观念。不过,高仿真人模拟虽然可以模拟众多生理和病理体征,但是在教学中,体征的评估大多是通过听与触去感知,而视与闻的效果相比较差,无法真正体现出机体比如呼吸困难、水肿、紫绀等重要信息的体征,而且高仿真人模拟价格昂贵,相配套的器械与场地等成本耗费也大,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该教学方法普遍使用的障碍[5-6]。
标准化病人,在临床医学上又称为" 模拟病人(Simulate Patients)",简称SP,是指从事非医学工作的人,在经过标准化与系统化培训后,能够扮演病人,准确表现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以及充当评估者和教学者的群体。2004年,在美国医师执照考试中第一次采用标准化病人的考试方法,即参试者需要在模拟医生办公的环境中,在不同考站完成12 个病例的检查,并且在计算机上记录检查结果。目前,标准化病人情景教学在我国护理教育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且在其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据科学研究表明,相比传统实验教学方法,标准化病人情景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护理技能,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护理素养上发挥着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护理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矛盾。但是标准化病人情景教学也存在某些劣势,比如,不能完全模拟所有体征,只是基本的临床训练,不能真正逼真的替代实际临床实践,而且在很多模拟场景中,标准化病人会过于配合学生,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比较顺利,在面对真实病例时无法客观对待;另外,标准化病人情景教学在人力、物力上的资源耗费较大,对标准化病人的训练,特别是儿童标准化病人的训练存在沟通与交流的多种障碍,这些问题也是目前标准化病人模拟教学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困难[7-8]。
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的新型教学方式,将其应用到临床护理情景教学中也是我国目前护理教育的趋势。在物管科临床护理教学实践中,证实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固有局限,由单一的听觉刺激转变至听觉与视觉的联合刺激,在加强学生的形象记忆与联想记忆、以及在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与积极主动性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开发设计上的资金压力,并且很难开发准确绘制病人预后的评分系统等缺点。
除了以上情景教学方式,还有很多其他重要应用形式广泛应用于护理教育中,比如情景游戏、角色模拟、解剖模型等,在护理教育中应用这些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系统全面的理解护理专业的理论知识,掌握护理专业技能,也证明了这些应用形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是更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方法[9]。
我国自1983年恢复护理高等教育,至今只有不到40年的历史,其发展虽然快速,但其体系尚不成熟,在护理教育上,我国仍然在沿用近医学教育模式,重视护理专业学生医学的知识,却忽略了护理综合素养的提升,造成我国护理人员欠缺专业护理理念与人文情感,那么针对护理专业人员教育实施有效教学方案、对传统的教育观念进行改革、并且在教学中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是非常必要的。而大量护理教学实践证明,在护理基础知识的教学与临床护理技能的提升上,应用情景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强对护理知识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提升转化理论知识到实践的能力,甚至在涉外护理领域中,可以提高学生适应国际化竞争所需要的能力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