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合作型饮食护理对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的应用

2021-12-03 16:31田楠楠
医学美学美容 2021年17期
关键词:肠造口医护直肠癌

田楠楠

(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山东 济南 250031)

由于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推动下,人们生活作息和饮食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如:熬夜、快餐等不良行为习惯已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在这样长期的发展中,导致人们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1]。其中直肠癌的发生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有偏年轻化的发展迹象。此病症主要的临床症状有便血、便秘、腹泻、里急后重等,严重时其肿瘤还会侵犯膀胱、尿道、引导等,从而诱发严重并发症,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紊乱或衰竭,甚至造成死亡[2]。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但往往在术后因患者缺乏营养而导致预后效果不理想,还可引发严重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为了加强术后营养的补充,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身体的恢复,本研究将分析医护合作型饮食护理度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的应用效果,现将内容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入选病例均来源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76 例行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38 例男21 例,女17 例;年龄在34-79 岁,平均年龄为(56.41±4.2)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为(1.5±0.6)年。试验组38 例男16 例,女22 例;年龄在35-82 岁,平均年龄为(58.35±4.2)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为(1.6±0.8)年。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组间无明显差异,没

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性。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直肠癌术后肠造口临床诊断标准;②本研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且患者和家属均了解研究流程和内容,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确认。排除标准:①有凝血功能异常者或造血系统疾病者;④临床资料不全者;⑤有严重精神类疾病者。

1.3 方法

常规组应用常规饮食护理,其护理内容有:术前了解其临床基础资料和病情状况,给予富含维生素、蛋白等食物,以此补充充足的营养。术后给予静脉高营养注入,根据病情的恢复情况,指导其从流质到半流质,直至全膳食的饮食,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保证营养的均衡和充足,以此提高免疫力。

试验组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应用医护合作型饮食护理,具体护理方法为:①当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对其进行身体营养状况和健康指标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和人体摄入蛋白量的标准,为其进行每日营养摄入量的计算,其计算标准为:30-35kcal/(kg·d)。若未达到营养摄入标准,则指导其进行额外的营养补充,可通过营养制剂摄食结合的方法补充营养。②在手术治疗后,由临床医师、营养师根据其身体状况和喜好共同制定合理的饮食护理方案,帮助其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饮食计划,再由护理人员按医嘱指导病人及家属严格按照制定的方案和计划进行饮食。③注意饮食的卫生,防止腹泻、便秘等情况发生,叮嘱其禁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及容易引起腹胀的食物。尽量少食用蒜、葱类食物,以此减少排泄物的臭气。纠正其不良的饮食规律和习惯,促使病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④护理人员需定期对其进行身体营养状况的检测,再将结果报告给主治医师,确保其摄入的营养量能达到每日营养标准,保证补充的饮食能达到营养均衡的目标。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观察两组手术后身体恢复状况,对首次排气时间、下床运动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②观察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其并发症包括:感染、尿潴留、肠梗阻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 版本)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判定结果有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首次排气时间、下床运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首次排气时间、下床运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均短于对照组,经t 检验,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经护理后,试验组感染1 例、尿潴留2 例、肠梗阻0 例,并发症总发生率7.89%(3/38);常规组感染6 例、尿潴留9例、肠梗阻2 例,并发症总发生率44.74%(17/38)。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χ2=35.016;P=0.001<0.05)

3 讨论

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到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的恶性肿瘤,此病症多见血便、脓血便、大便次数增多、肛门坠胀等临床症状,若没有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在术后可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并引起严重并发症,最终导致对器官衰竭致死[3]。目前治疗此病症的有效方法就是手术治疗,通过直肠癌手术,能够减轻临床症状所带来的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本研究发现,患者在进行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治疗中由于自身营养不良,使其身体康复效果较差,预后情况不理想,引发并发症的几率较高,从而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为了有效补充其营养,控制并发症的发作,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本研究采用医护合作型饮食护理,发现此护理方法能够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为其补充充分的营养,以此提高手术的耐受力,增强术后身体的免疫力,从而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促进身体的恢复,尽早出院[4]。医护合作型饮食护理,能通过术前营养评估,为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营养饮食方案,以此避免了病人免疫力低下,对手术不耐受的情况,提高了他们的抵抗能力和认知能力,同时,经过医护之间的密切交流,能够确保营养饮食计划更全面、更完善,从而在各项细节中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强了饮食护理效果。此外,通过主治医师、营养师以及护理人员的共同配合下,也提高了临床的护理效果,从而促进了病情的康复进程。李玉丽[5]的研究报道,应用医护合作型饮食护理的研究组,其术后初次排气时间、肠外营养供给时间、拆线时间均短于应用常规化护理的常规组,且研究组TFN、TSF、ALB、PA 以及BMI 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对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加强医护合作型饮食护理有利于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提高机体营养水平。

廖雨雨[6]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医护合作型饮食护理的观察组,其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率均高于采用日常基础护理治疗的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采用医护合作型饮食护理不仅能够促进患者后期恢复,提升护理质量,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患者后期的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笔者认为,医护合作型饮食护理中实施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阶段性饮食护理方案,对促进患者恢复进程,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是因为术后患者在不同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是不同的,根据患者营养状态,进行饮食干预,对病情的恢复有重要作用。且医护合作型饮食干预与普通饮食干预而言,优势在于:通过医师与护士沟通后,结合实际病情状况,对其进行针对性饮食干预,更具专业性。同时医护合作型饮食护理在传统饮食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了医师、营养师及护士,将饮食干预措施的细节处理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确保患者在全面、专业、优质的干预措施下,得到充足的营养供应,有利于病情尽快恢复。此外,还避免了医护人员因自身专业知识掌握不牢而造成不良护理时间的发生,这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医患关系有积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首次排气时间、下床运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89%明显低于常规组的44.74%,P<0.05。

充分表明医护合作型饮食护理对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在改善其营养状态,促进恢复方面有积极意义。但本研究例数较少,选择的患者类型较单一,还需要今后扩大患者例数,增加研究范围,在临床反复实践后推广。

综上所述,对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应用医护合作型饮食护理能够有效减短首次排气时间、下床运动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患者后期恢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了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肠造口医护直肠癌
普外科护士肠造口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医护一体化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护理干预效果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抗疫医护共赴樱花之约
多功能肠造口栓的设计及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