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验转化中推动言语智能发展

2021-12-03 16:49魏宝芹
江苏教育 2021年86期
关键词:壮士言语自然段

魏宝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要求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知不能仅停留在表层的体悟,而要激活原始贮存的言语经验,并将其与当下学习的内容信息进行有效融合,在积极感知、品味内化和运用迁移中进行经验转化,进而促进言语智能的发展。

1.把握编排体系,依托目标定位,引领经验转化。

教师要以动态关注的方式,厘定学生原始经验点、文本价值点与其发展点之间的动态联系,以发展的视角解构单元语文要素,设定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共生性目标,引领学生在经验转化中促进言语智能发展。

关于复述能力的训练,不同年段有不同的复述要求: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借助图片、表格等多种方式,学会详细复述;第二学段要求学生依托中心,合理整理、遴选内容,学会简要复述;第三学段则要求学生在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学会创造性复述。四上《西门豹治邺》一文所在的单元,就要求学生简要复述。而简要复述要求学生紧扣文本中心,辨析文本内容的侧重点,对复述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和调整。设定《西门豹治邺》一文的教学目标时,教师要从两个维度进行考量:其一,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充分凸显这篇课文叙事性的特点,将梳理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等来龙去脉的过程作为教学的基础性目标;其二,紧扣“简要复述”这一要求,把引导学生依托文本中心辨析故事情节的重点和次重点作为课堂教学的关键性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简要复述”应力求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这样的目标设定不是静止的,而是教师依循教材编排的顺序,以发展、动态的视角构建起来的连续性、一体化的教学目标。基于这样的目标,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获取全新的认知体验,形成经验的更新和转化,为言语智能发展奠定了基础。

2.搭建表达支架,依托方法渗透,促进经验转化。

在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只关注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与体验,但学生对这种感知往往只停留在潜意识中,无法用具体、翔实的语言表达出来,言语智能的发展自然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课堂中的表达情境相对淡化,学生无法找到相应的表达切入口。因此,教师应找准学生表达的障碍点,创设表达情境,促进学生言语经验的转化。

六上《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的五位壮士为了不被日本侵略者俘获,选择了英勇跳崖结束自己的生命。学生被五位壮士的选择所震撼,通过朗读描写五位壮士言行的语句,体会到他们的顽强不屈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此时,教师一般会搭建言语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但事实上,很多学生并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写出来的文字相对干瘪,缺乏感染力。鉴于此,教师首先可以创设言语表达情境:“假如现在组建慰问团,前往五位壮士的墓碑前和他们的家中,面对墓碑和他们的亲人,你会分别对他们说些什么?”然后,合理划分表达的层次和维度,帮助学生梳理情感,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如可以站在读者的角度抒发自己对五位壮士的敬佩之情,可以站在被掩护群众的角度表达对五位壮士的感恩之情,也可以站在中华儿女的角度表达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憎恨之情。

教师这样的点拨和引领,营造了表达和对话的情境,并对学生进行了表达方法和构思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搭建了表达支架,有助于其达成经验转化,更好地实现言语智能的发展。

3.倡导言意兼得,开掘范本价值,推动经验转化。

言语智能的训练倡导言意兼得,其中“言”属于外显层面,而“意”则属于内隐层面;“言”是承载和表现外显层面的形式和载体,“意”是语言所要传递、抒发和表明的观点、情感等。只有言意匹配,才能形成高效优质的表达。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表达往往言不达意,即学生当下的言语经验尚不能清晰地将意欲表达的内容准确地呈现出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材文本范例性资源,引导学生在积极揣摩中实现经验转化,促进言语智能的发展。

如三上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一文的第二自然段以“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为关键性语句,将风在大自然中的声音写得非常美妙。而在课后思考题中,编者设置了相应题目:你听过哪些“美妙的声音”?试着写几句话和同学交流,如,“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厨房是一个音乐厅……”。

很显然,这样的题型设置与文本所呈现出来的表达特点有着高度的匹配性。不少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这一小练笔时,从课文第二自然段入手,在学生初步阅读课文之后,就直接要求学生通过分层次、使用修辞等方法进行写作,而缺乏具体的操作性指导意见,学生的写作效果可想而知。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将方法渗透到学生的表达实践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如何分层次的,作者先借助树叶来凸显风声的特点,然后通过微风和狂风之间的对比,将不同风声特点以对比的方式呈现,从不同维度展现风的特点”;其次,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选择,尝试对要表达的内容进行层次划分,搭建表达的框架;最后,引导学生品析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比喻的表达效果,鼓励学生在描写生活中的声音时,能够凸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把“用修辞”真正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壮士言语自然段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八佰》壮士英雄归来
秋天
“壮士座”毫无意义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美丽的秋天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