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松 孙健 徐勤丽
(山东省郯城县农业农村局 276100)
猪胃溃疡也称为猪食道溃疡,猪食管区胃溃疡,规模化猪场常见,临床上通常位于食道和胃贲门连接处的无腺体区,主要表现为厌食,腹部不适,肠道运动异常,各年龄的猪都能发病,其中生长育肥猪、种猪的发病率较高。
饲料质量直接影响着猪体的生长发育,与猪肉品质存在密切联系,也是引发胃溃疡的关键因素。如当饲料粉碎过细时,猪食用后在胃内会形成糊化饲料,加重胃的消化负担,以致引发胃溃疡问题。当饲料中存在较多刺激性物质时也会引发胃溃疡问题。而长时间饲喂玉米等能量水平较高的谷物饲料会导致饲料脂肪出现酸败,引发胃溃疡。除此之外,当饲料中存在较多有害物质时也会降低猪体免疫力,引发胃溃疡。
当前我国养猪业大多为规模化猪场,采用圈养方式。但多数围栏的面积较小,单个围栏中饲喂较多猪,猪群活动范围受限,引发通风不良等问题,影响机体消化。同时,围栏中饲喂量较多的猪也会出现闷热与噪音问题,尤其会导致妊娠期与哺乳期的猪体出现应激问题,降低机体免疫力,引发胃溃疡。除此之外,部分养殖人员更看重经济效益,在饲料中增加瘦肉精等药物,以期饲养瘦肉型猪。但这种药物具备较强的副作用,很容易导致消化不良等问题,从而导致胃溃疡。
猪胃溃疡更为重要的诱发因素为疾病,包括遗传疾病与外部诱发疾病两个方面。一是遗传疾病会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即便有些遗传病不会发作,但依然会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且遗传病会导致猪体在快速成长过程中免疫力较差,很容易诱发胃溃疡。二是外部因素诱发的疾病,如部分猪感染病毒、寄生虫及细菌等会影响正常消化,引起胃溃疡。
猪胃溃疡发生于任何品种、性别及年龄的猪体,其中8 周龄以上的猪更易感染。猪胃溃疡发病较急,一般在兴奋与运动过后突然虚脱,严重时胃出血还会导致猪体死亡。猪胃溃疡症状包括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等类型,其中急性型病猪会出现明显的贫血症状,机体虚弱,呼吸急促,甚至会因胃部疼痛而导致磨牙问题。部分病猪会出现阶段性厌食,甚至呕吐、便血。同时,急性症状还会出现排干粪,但猪体温保持正常或稍微降低。亚急性与慢性病猪会出现贫血、食欲不振、体重降低等症状,部分还会间歇或持续性排除黑色粪便。慢性病猪的症状比较轻微,只是排除弹丸样粪便,一般持续1~7 周的病程[1]。
剖检病死猪可见机体出现严重贫血,皮肤黏膜苍白,出现明显出血,部分病猪的胃食管出现坏死与糜烂,但主要为浅表性糜烂,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在3~50mm 之间。同时,十二指肠内存在大量黑色液体,伴随出现腹膜炎,但其他脏器官没有出现病变情况。
养殖人员应根据病猪临床症状、特殊仪器及病理变化等因素进行确诊,当病猪出现粪便带血、贫血等症状时一般为胃溃疡。但实际确诊还应结合内窥镜检查。猪胃溃疡主要与胃肠炎、猪附红细胞体病及黄曲霉素中毒等症状进行区别。
病猪患有胃肠炎时主要出现胃消化紊乱症状,但无黑粪、贫血及腹痛等问题,病猪精神萎靡、食欲减退、饮后又吐、粪干且眼结膜黄染,剖检未发现胃溃疡症状。病猪为黄曲霉素中毒时会出现腹水、厌食、抑郁及黏膜苍白等症状,粪便干燥或腹泻,妊娠母猪还会出现流产与死胎问题。病猪患有猪附红细胞体病时体温高达40~41.7℃,可见黏膜充血,采血后血流不止。剖检发现皮下脂肪黄染,脏器官贫血严重。由发高热病猪耳静脉采血涂片,利用瑞氏染色,油镜下可见红细胞呈圆球形大小在0.8~1.0um 的虫体。
猪胃溃疡的基本治疗原则是改善饲养条件,镇静止痛、止血消炎,充分保护胃黏膜,避免发生应激症状。一旦养殖人员怀疑猪群发病,应激应使用胃黏膜保护剂进行治疗,如硫糖铝、胶秘等,保证饲料中纤维量合理。还应在饲料中增加VB、VE及硒的含量。为达到预期的镇静止痛效果,养殖人员应为病猪肌肉注射10ml 氨溴注射液,每天1 次。为中和胃酸,病猪可以口服适量的氯化镁、硅酸镁、小苏打等药物。为了加速溃疡愈合,养殖人员应根据猪体重为其肌肉注射猪用转移因子,病情严重时还可以适当增大药物用量。止血治疗时可以为病猪注射0.25~0.5g 酚磺乙胺,或者肌肉注射2~4ml 卡巴克洛,每天使用2 次,连续注射2~3d。抗菌治疗时,养殖人员可以根据病猪体重为其肌肉注射0.1ml/kg30%氟苯尼考,每天1 次,连续使用3d。或者根据病猪体重肌肉注射4~7mg/kg 阿莫西林,每天2 次,连续使用3d。为了避免猪体脱水,应及时为病猪补液,静脉注射500~1000ml 的葡萄糖生理食盐水,并增加10ml VC,连续使用3d。为了有效保护胃黏膜,病猪可以口服5~10g碱式硝酸铋,或者服用2~5g 鞣酸蛋白。当病猪出现明显的贫血问题,且出现呕血现象,排出煤焦油样血便时表明病猪病情恶化,由胃溃疡变为弥漫性腹膜炎,此时应尽快淘汰。
(1)饲料方面。应增大玉米的粉碎粒度,不能太细,粒度一般不得低于700um,且在研磨饲料时尽量使用球磨式粉碎方法,保证饲料粒径的一致性,并在适当温度下生产。同时,还应在饲料中增加部分粗纤维,条件较好的养殖场还可以在夏秋季节增加适量的青绿饲料,冬季增加适量的胡萝卜粉及草粉等,保证饲料的多样化,避免单一[2]。
(2)避免发生应激症状。各养猪场在进入秋季后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计划驱赶育肥猪,并转群开栏,及时完成引种、运输、防疫注射、预防性驱虫等流程。为了避免育肥猪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养殖人员应分步进行上述操作,每个环节间隔5~7d,避免集中操作,避免人为因素的刺激。同时,必要时还可以在猪群饮水或饲料中增加适量的电解多维,以有效降低猪群应激刺激的发生。
(3)合理分群,强化观察力度。养殖人员在进行转群分栏、驱赶及运输过程中,为了避免猪群出现打架与相互撕咬问题,养殖人员应根据育肥猪的大小、强弱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群,保证每头育肥猪占有0.6~0.8m2以上的栏舍面积,将每个栏舍育肥猪的饲养数量控制在10~15 头。在育肥猪转群开栏后,饲养人员还应实时观察动态,一旦出现撕咬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证猪群的稳定性,避免出现胃溃疡的诱发因素。
猪胃溃疡发病率较高,猪胃食道会出现局限性溃疡,甚至还会导致胃出血,引发急性死亡。猪胃溃疡常发于3~8 月龄的猪体,为了避免经济损失,养殖场应针对猪胃溃疡病因,采用合理的防治措施,提高猪群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