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定最佳入磨流量。每个粉路都有一定的流量范围,流量过大时,物料破碎的均匀程度将下降,流量过小时,易使喂料状态不正常和设备工作不稳定。在小麦制粉过程中,应根据原粮状况确定最佳的入磨流量。一般要通过眼看、手摸、牙咬等感官鉴定的方式确定入磨净麦的含杂、水分、软硬程度和润麦状况。同时还要结合环境温度和湿度来检测当时所能达到的最大入磨流量,并逐步拨流调节,保证物料按工艺设计要求的比例分配到各系统中去,从而确定出最佳的入磨流量。最佳入磨流量确定后,如果原粮的水分、软硬程度没有太大的变化,不宜频繁调整入磨流量,以免破坏工艺平衡而造成憋堵,掉料现象。若水分不均,应适当调整入磨流量。一般水分每偏离最佳入磨水分1%,入磨流量应反向调节10%左右。另外,季节、气候的变化对最佳入磨流量也有显著的影响,高温、高湿、气压较低时,物料潮湿、发粘,应适当降低入磨流量。
2掌控喂料均匀程度。喂料的好坏与研磨效果有直接的关系,若物料不能沿辊长均匀分布,不仅研磨效果降低,而且料厚处的磨辊易局部磨损,使整个磨辊长度上轧距不一致。因此,精心调节喂料活门的工作间隙及掌控料筒内最低料位很重要。在操作中要注意调节好喂料机构的平衡重块位置和弹簧的张力,以确保喂料门开启度能与料筒中料位变化保持一定的灵敏度。皮磨物料粗大,呈大片状,流动性差,料位高可为料筒的1/4~3/4。心、渣物料呈颗粒状,流动性较好,料位高可为料筒的1/3~2/3。喂料门的开启度应与粉路的流量平衡相适应,不能过大或过小,间隙过大可能导致提料管掉料。最大给料间隙由限位螺栓限制。一般情况下皮磨开启度为6 mm左右,心磨为2 mm左右。喂料活门不允许贴在喂料辊上,其最小间隙通过调节螺钉进行调节,一般皮磨为1 mm,心磨、渣磨为0.3 mm。调节活门两端的偏心轴头,可使活门与喂料辊左右的间隙保持一致。
3调节好磨粉机轧距。轧距的大小是决定研磨效果的主要因素,轧距的调节是磨粉机最重要的操作内容。制粉中粉路和磨辊的技术特性一般是相对稳定的,而当原粮、水分、气候条件、磨辊技术特性等发生变化时,则主要通过轧距调节来对研磨效果进行修正。通常以工作流量适中,磨下物中在制品含量与工艺要求一致,提取的渣、心、粉的品质好,后续设备流量平衡时的轧距为最佳。若轧距过小,剥刮率与取粉率增加,麸片的破碎程度加大,可能影响小麦粉的品质,动力消耗也增加,而且磨下物中粗粒减少,细粒增多,将影响后续设备的流量平衡。若轧距过大,则对物料的破碎作用减轻,渣、心、粉的提取量达不到要求,粉路的产量会受到影响。轧距的调节分为开机前粗调和开机后的微调,在制粉中主要是微调。当ⅠB开始下料时,先调节ⅠB的调节螺钉,确保ⅠB有合适的喂料量,并调节ⅠB的轧距,使磨粉机有合适的剥刮率,从而保证分配到各系统物料都有基本合适的流量;然后按照从前到后,使皮磨到渣磨、心磨、尾磨的顺序调节各系统的轧距。而后再反向仔细检查一遍,最后确定出每道磨粉机的最佳轧距。同时在制粉过程中还要根据来料的变化,随时对轧距进行调整,并注意轧距表上的紧固螺钉是否有松动现象。在心磨出粉工艺中,各道磨粉机的参考轧距为:ⅠB 0.5~0.8 mm,ⅡB 0.2~0.4 mm,ⅢB~ⅣB 0.1~0.3 mm,S 0.1~0.3 mm,M 0.05~0.2 mm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