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性猪瘟综合征的诊疗分析

2021-12-03 05:04:41
养殖与饲料 2021年12期
关键词:典型性猪仔猪圈

苏 雷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四河畜牧兽医站,江苏宿迁 223900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猪瘟病毒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但由于人们对猪瘟病毒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在我国典型性猪瘟的发生次数不断减少,非典型性猪瘟成为了当前猪瘟防治工作的重点。具体来说,面对当前非典型性猪瘟出现的可能性不断提升,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在明确非典型性猪瘟综合征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处理方法降低这种病症的出现几率已经成为当前生猪养殖户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

1 流行现状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高热的高接触性传染病,依据其临床症状可以将其分为典型性猪瘟与非典型性猪瘟2 种,尽管当前各生猪养殖户为切实保证生猪健康会通过使用猪瘟防疫措施的方式降低生猪患病的可能性,但仍存在部分免疫后的生猪会感染猪瘟病毒,相较于单纯的猪瘟,这类感染病猪的猪瘟毒性相对较低,并且具备接触传染性,被称为非典型性猪瘟。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非典型性猪瘟主要以零星散发为主,规模化生猪养殖场以及个体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都可能发现生猪感染非典型性猪瘟的情况,尽管这种猪瘟的致死率较低,但由于病毒感染会导致病猪的免疫力下降,这种情况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继发性感染问题的出现几率,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一旦养猪场出现猪瘟,不仅会给养殖人员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2 流行病学

猪瘟是一种在全世界养猪国家存在不同程度流行的传染病之一,由于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非典型性猪瘟病毒可能会随着病猪的口鼻和眼睛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排出病猪体外,对猪圈环境造成污染,而健康猪可以通过与病猪接触,接触受污染的猪圈、器具等物质感染并传播病毒,因此,这种病毒的传播情况与猪场的环境以及管理规范性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1]。

3 诊疗分析

对当前我国猪瘟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由于非典型性猪瘟综合征具有发病速度慢、并发症较为隐蔽等特点,大大提升了当前猪瘟防治工作的难度。现阶段,为进一步提升对非典型性猪瘟综合征的了解,以江苏省某村镇动物防疫中心对非典型猪瘟综合征具体情况为例,介绍该非典型性猪瘟综合征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实验室诊断情况、治疗方法,以期能给非典型性猪瘟综合征防治工作的开展带来启发。

3.1 发病情况

2018年8月10日,生猪养猪户甲在集市以及其他生猪养殖户处购入了共计106 头猪仔,每头猪仔的重量在15 kg 左右,并将这些猪仔放置在12 个猪圈内进行育肥。22日,养殖户甲发现部分猪圈内的一些猪仔出现食欲消减、渴欲增加、交替出现便秘与腹泻现象,部分猪仔皮肤、四肢下部出现出血点、结膜潮红、体温40 ℃稽留,在发现上述问题后,养殖户甲怀疑病猪的发病原因是附红细胞体病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为解决这一问题,养殖户甲通过为病猪喂食链霉素与长效土霉素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理,但在持续10 d 后,这种治疗方式仍未取得任何明显的效果,然而在治疗期间,病猪的发病率不断提升,患病病猪中有3 头出现躯体衰竭问题,1 头死亡。

3.2 临床症状

由于非典型性猪瘟的发病时间比较长,潜伏期为6~9 d,病程可达2~4 个月,并且临床症状相对较轻,尽管猪仔致死率较高但成猪致死率较低,又被称作温和型猪瘟。经分析发现该养殖户家的病猪发病病程相对较长,初期表现主要有发热、食欲不振、衰弱、行动迟缓无力、便秘腹泻持续出现等,中后期主要表现为病猪皮肤出现出血点、部分病猪还出现皮肤坏死、结痂、脱落等问题[2]。

3.3 病理解剖

将死亡与躯体衰竭的病猪运送到实验室,解剖可以发现,病猪的鼻端、下唇、耳壳、颌下末端等处存在点状出血状况,颈部、肩前、肠系膜淋巴结边缘等部分存在出血症状,而其肩臀部、腹部股沟、乳房等部分的出血症状并不明显,病猪的口腔黏膜坏死,扁桃体轻微坏死,肾脏颜色变浅、个别病猪还可以发现肾脏发育不良、回盲肠以及大肠黏膜轻度肿胀等问题。

3.4 实验室诊断

1)表兔体交叉免疫试验。为了解该病猪的患病病毒,将病猪的淋巴结、脾脏磨碎,并将磨碎的浆液与生理盐水以1:10 的比例混合均匀,选择6 只健康的家兔,给其中3 只家兔肌肉注射5 mL 的混合浆液,另外3 只作为对照组,在2 组家兔养殖5 d 后,给所有家兔注射1 mL 1:20的猪瘟兔化病毒,1 d后,每6 h 测量1 次家兔的体温,连续测量96 h,发现对照组中有2 只家兔出现轻型热,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基本判定养殖户甲所养殖的病猪感染的病毒为猪瘟病毒。

2)细菌培养。采集病猪的心脏、肝脏以及肾脏病料,将其放置在普通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未能发现生长的细菌。

3)夹心ELISA 诊断。为进一步验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采用夹心ELISA 诊断法对病猪血清进行检测。检测所需的器材包括酶标仪与单道微量移液器,试验材料主要包括猪瘟病毒抗原血清检测试剂以及病猪的血清,为保证试验检测的准确性,试剂与病猪血清均为6 份。在检测开始前,先将猪瘟病毒抗原血清试剂从2~8 ℃的冷藏室中取出,在试剂温度达到室温18~25 ℃时,将其轻轻涡旋混合均匀,确保浓缩洗涤液完全溶解结晶盐溶液后,用去离子水将其10 倍稀释备用。在试验过程中,第一步,取出清洁的微量反应板,将板的1、2 孔作为阳性对照孔、3、4 孔作为阴性对照组,其余孔作为检测孔,先在每个孔中添加50 μL的检测抗体,再在1、2孔中添加50 μL的阳性对照组,在3、4孔中添加50 μL 的阴性对照组,在板的其他孔中添加50 μL 的待检血清,然后用密封条将反应板密封,并将其放置在37 ℃的环境下进行2 h 的孵育。第二步,在完成孵育工作后,去掉反应板中的液体,向每个反应孔内注入300 μL 的洗涤液,放置3 min 后倒出,反复5 次后用干净的吸水纸拍干。第三步,在反应板的每个孔内注入100 μL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猪瘟病毒的酶标抗体,用密封条密封后室温下孵育0.5 h。第四步,以第二步的洗涤方法完成3次反应板洗涤,并用吸水纸拍干。第五步,在反应板的每个孔中添加100 μL 的底物溶液,混合均匀后室温避光放置10 min,然后按照底物溶液的注入顺序,在反应板的每个孔中注入100 μL的反应终止液。第六步,用酶标仪测量处理后的OD 值,经检测可知病猪血液中的猪瘟抗原呈阳性。

3.5 避免疾病扩散的方法

通过上述分析试验方法,了解到养殖户甲养殖的猪仔患病为非典型性猪瘟,为确实保障该养殖户猪圈中健康猪的安全,避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可采取的防治方式如下。首先,隔离12个猪圈内的病猪;其次,对所有猪圈、食槽、水槽进行彻底的消毒,对猪圈内的粪便进行无菌化处理;最后,对猪圈内未出现症状的猪仔注射2 头份猪瘟脾淋疫苗,提高猪仔的免疫力,降低猪仔患病的可能性。具体来说,在对健康猪仔进行免疫的过程中,需要先确定猪仔的健康情况,确保将注射疫苗的猪仔不存在患病症状,并且在完成猪仔喂食工作后,开始注射疫苗,以降低猪仔出现应激反应的可能性。同时,在注射疫苗的过程中,严格依据注射流程进行工作,并且将2 次免疫疫苗注射时间控制在30 d 左右,以达到保证免疫工作质量与效果的目的[3]。

4 结 论

尽管非典型性猪瘟综合征的死亡率较低,但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为保护养殖户的财产安全,仍需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非典型性猪瘟综合征的防治策略。具体来说,在进行生猪养殖的过程中为降低非典型性猪瘟传染的可能性,首先需要加强对生猪情况的检测诊断,结合当地相关畜牧管理部门对生猪养殖的要求以及相关规定开展规范化的生猪疫苗接种;其次尽量减少外来生猪的购买;再次定期清洁猪圈环境,切断病毒的传染源,保证生猪食水清洁;最后,养殖人员对病猪进行针对性治疗、未患病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等方式,降低病猪的死亡率。

猜你喜欢
典型性猪仔猪圈
地基处理典型性施工效果分析
如何提高猪仔成活率
兽医导刊(2019年2期)2019-02-13 09:32:08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传媒评论(2018年5期)2018-07-09 06:05:16
劫持“小不点”
亮菌多糖对断奶仔猪肠黏膜的保护作用
一头好猪
扬子江(2017年4期)2017-07-19 08:41:32
一例非典型性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仔畜吃母乳死亡原因探究
单独中的洞见
广南县一起非典型性猪伪狂犬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