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摄影艺术教学改革探析

2021-12-03 07:25刘文涛
河北画报 2021年20期
关键词:摄影艺术摄影院校

刘文涛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数字化发展催生了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融媒体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手机移动终端设备承载的新媒体传播方式与书刊、报纸、杂志为载体的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有机融合。摄影作品通过媒体渠道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展现出全新的生命力,此外,基于智能手机的摄影技术也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摄影已经不再是需要高昂器材才能操作的艺术形式,通过手机的智能AI算法,结合高清的手机摄像头硬件,摄影艺术真正走入人们的生活当中。

一、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摄影艺术课程教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媒介的传递提供了全新的渠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在数字领域为信息传播提供的广阔的发展空间,信息在媒介中的传递离不开摄影作品,摄影作品是图片的直观展现,虽然当前通过数字化软件可以实现AE构图,但是真实的图像所具有信息传递价值不容忽视。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摄影已经成为了艺术类专业学习需要重点掌握的课程之一,掌握一门良好的摄影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就业资本,也能够提升其美学专业素养,是高职艺术类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然而,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的摄影教学课程杂乱无章,课程内容参差不齐,摄影艺术教学无法在区域内形成影响力。此外,传统固化的教学方式与融媒体时代要求相悖,教师选择的信息资料、教学素材过于老旧,无法满足融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摄影艺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融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摄影艺术教程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但是受到教学改革不够深入的影响,高职院校摄影艺术课程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高职院校摄影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高职院校的摄影艺术课程对于部分专业属于选修课程,只有少部分专业为主修课程。这就导致了院系对于课程开展的重视程度不高,并且在艺术类课程教学中,没有充分认识到摄影艺术课程的重要性,学生对于摄影课程的认知还停留在需要昂贵设备、器材才能实践操作的认知基础上,导致高职院校当前摄影课程开展效率不高。现阶段,摄影艺术课程主要包括品鉴与技巧学习两个模块,真正爱好摄影的学生并不多,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摄影技巧,对于摄影作品的品析也停留在表面,无法从摄影作品中领悟到艺术魅力。

(二)专业课程重视程度低

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摄影课程一般持续时间为一个学期,并且每周安排的课时量并不多,院系内大部分教师都认为摄影仅仅依靠普通的理论技巧与练习就能够掌握,在活动、讲座等安排上都偏少。过短的学习时长导致学生摄影课程实际应用效果不佳,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得到保障。此外,院系内对于专业摄影艺术设备的建设也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由于摄影艺术课程需要专业的摄影器材以及辅助设备,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基础设施过于陈旧,甚至部分学校没有一个完善的摄影棚,而学生如果自行购买摄影器材,需要高昂的花费,大部分学生不愿意花钱去购买摄影器材,导致课程偏向理论性严重,实践教学几乎处于空白阶段,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三)授课教师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高职院校摄影艺术课程偏向理论教学情况严重,涉及的相关摄影理论知识较为丰富,并且也采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开教学。但是在融媒体时代要求下,数字信息更新速度较快,摄影教学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往往无法起到实际的教学效果,传授的课程知识也容易与社会就业岗位脱节。此外,目前高职院校摄影艺术专业大部分教师都是专业化的摄影技术人员,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理论知识并不丰富,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一课多用”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方式也停留于表面,没有及时选择优秀的摄影作品替代陈旧的素材,落后的教学授课方式导致学生无法紧跟时代学习到新的学习方法,实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摄影教材专业针对性弱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摄影课程采用的教材具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本科院校教材,一种是高职高专专用教材。两种教材在摄影艺术课程教学方向、教学方法上存在较大差异性。高职高专教材专业性较差,通过基础摄影技巧的教学,加上大量摄影作品赏析的方式达到教学效果,对于实操性注重程度不足,过于重视摄影中的艺术成分,而忽略了基础的摄影技术性应用效果。本科院校的摄影专业教材虽然具有较高的专业性,但是教材内容趋向于简单化,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应的课件配套素材,导致教学效果无法达到既定标准。

三、摄影艺术教学改革的方法和策略

(一)改革现行摄影课程教学模式

在融媒体时代下,摄影艺术的相关知识点更新较快,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教学方式更加重要。当前高职院校需要充分转变教学思路,改变传统观念上对摄影课程的认识,广泛应用“课程教育+互联网”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融媒体时代的优势,获取大量的优秀摄影作品,将摄影作品作为课程素材融入到学习过程中。此外,推广“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物联网技术,推动摄影艺术课程的信息化发展。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云课堂优势,成立网络学习小组,在小组内让学生们分享摄影作品,分享摄影作品品析心得,形成课上课下都保持良好沟通交流的授课方式。与院系合作,组织举报校园摄影活动、校园摄影展,让学校内爱好摄影的人士能够在一起互相交流讨论,并邀请摄影艺术行业内的专家对学生作品进行打分,构建融媒体时代下摄影艺术课程教学模式。

(二)合理优化学科课程体系建设

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加强摄影课堂教学的连贯性,构建多样化摄影专业性建设,在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推动摄影课程的有机融合。另外,摄影课程的发展需要在软件与硬件两个角度展开,院系需要申请资金对现有的教学拍摄设备进行优化与更新,构建校外摄影实训基地,保证摄影艺术实践教学的丰富性与实操性。此外,院校需要与行业内的专业人才保持良好沟通,在多个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以校内摄影工作室为平台,邀请国内一线摄影艺术专家来校开展讲座,开发新的摄影艺术课程,并在此基础上与相关企业搭建良好的合作平台,实现课程与产业之间的无缝对接,按照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规格对课程教学方式展开调整。良好的课程设置能够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优化校内摄影艺术课程人才培育体系,搭建起长期的良性循环。

(三)加强高职摄影教材建设和改革

根据我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为了建立健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育模式,需要根据国家规划教材与企业之间展开“双元”的合作开发,实现教材的动态化更新,结合现有媒介推广立体化共享资源库,帮助高职院校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此外,高职院校还需要充分加强摄影鉴赏课程的设置,鉴赏是创作的基础,也是源头。在教育中穿插鉴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摄影艺术素养。鉴赏的过程会增强学生对作品的审美感受,从而加深对摄影艺术的理解。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体系来安排设计可行的 教学方案。因此教师需要拿出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程资源建设上,从理论和技能上加强对摄影的研究和提升。结合信息化手段、参考借鉴学习国内外专业摄影师的理论和拍摄技巧,对学生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全面教育。

(四)融入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文化教育是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在摄影艺术课程改革中需要注重学生艺术素养的培育,构建起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渠道,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知识能力,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教会学生利用知识和技能表达思想和观念,传递美的理念和艺术。思想观念是教育的灵魂,技术提高的同时需要关注学生艺术的提升以及知识素养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以及综合探究能力,而不是仅限于基本的知识技能,需要更多时间去认识和创新。高校摄影教育的重点,必将从摄影技术技巧的教育,向影像文化的教育过渡。摄影教育中所要传承的并非技艺而是文化。智能化的工具不能代替人脑,决定摄影作品水平高低的关键,在于影像价值判断认知标准的高下,在于摄影者人文素养的高低。

四、结语

摄影艺术课程是当前融媒体时代学校与企业实现产业对接的重要课程。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摄影艺术的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通用的载体就是图像与文字,摄影作品作为写实类的信息媒介,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下,摄影艺术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发展协调产业化教学的重点工作,充分加强对学生文化素养与艺术素养的培训,院系需要与时俱进革新教学内容与方法,达成摄影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全面融合,培养易就业、强素质、重技能的高职摄影人才。

猜你喜欢
摄影艺术摄影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入选名单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福建入选作品
论摄影艺术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林玲摄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