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方斋
(山东省邹平市临池镇畜牧兽医站 256220)
鸡大肠杆菌病属于一种细菌性疾病,该病由大肠埃希氏菌中的某些菌株引起,无论什么季节、品种和周龄的肉鸡均可感染本病,尤其在育雏期或季节转换时容易诱发本病,病鸡表现明显的呼吸道和腹泻等症状,引起肉鸡生长迟缓、增重不足、无法正常出栏,严重降低肉鸡的养殖效益。由此可见,虽然大肠杆菌感染肉鸡后能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有效治疗,但还可以给肉鸡群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必须引起管理者的重视。在此分析肉鸡大肠杆菌的流行特点,并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控方案,希望给广大养殖朋友有所帮助。
在一年四季中肉鸡都可以发生大肠杆菌病,尤其是季节转换时,昼夜温度差异较大,或者冬季舍内外温差大时,肉鸡容易感染发病。同时各个周龄的肉鸡都会发生大肠杆菌病,并且在育雏期间肉鸡生长速度快、新陈代谢旺盛、各种器官发育不完善,不仅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并且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低下,更加容易发生大肠杆菌病。同时肉鸡饲养密集,环境中卫生条件较差、管理不当、空气污浊时,会诱发感染本病发生。大肠杆菌病可以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行水平传播,也可以通过被污染的种蛋进行垂直传播。
本病在全国各地发病非常普遍,目前在我们山东省邹平市发病率较高,给肉鸡场带来严重的损失,也威胁着肉鸡业的健康发展。大肠杆菌对高温和常见的消毒药物均比较敏感,尤其选用热消毒液可以很快将大肠杆菌杀灭,所以,在生产中可以选择2~3 种消毒药物轮换消毒,都可以将环境中的大肠杆菌铲除[1]。
随着遗传育种的进展,肉鸡生长速度越来越快,对饲料营养的转化率越来越高,在出生后1 周末体重可以达到出生重的40 倍左右,所以说肉鸡就像一台生产肌肉的机器,能将饲料快速转换成肌肉。但肉鸡的快速生长需要良好的环境条件和饲料营养,如果管理不善,极易诱发各种疾病。
同时肉鸡在育雏期各种组织和器官发育不完善,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均处于分化状态,对外界环境比较敏感,体质较差、免疫力较低,如果环境中卫生不达标,极易诱发大肠杆菌,引起感冒、呼吸道症状或者发生消化道疾病[2]。
通常肉鸡整个消化道内会存在许多大肠杆菌,它属于常在细菌,并与其他细菌处于平衡状态,不会给肉鸡带来任何不良影响。在刚出壳的肉鸡肠道内会存在大肠杆菌。如果机体体质下降、肠道受到应激、消化功能下降、使用抗生素等情况下,致使肉鸡肠道内的菌群失去平衡,就会发生大肠杆菌疾病。本病可以单独出现,大多情况下均是继发或混合感染。目前,最容易继发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新城疫和禽流感等病毒性传染病。有的可以继发感染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球虫病等常见疾病,能引起肉鸡发生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仅增加治疗难度,还难以彻底根除,给肉鸡业健康发展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肉鸡生长速度很快,需要大量的氧气才能满足新陈代谢的需求,生活环境中容易发生通风不良和空气污浊的情况,这样大部分肉鸡舍都会存在支原体,支原体会附着在潮湿污浊的空气中吸入肉鸡呼吸道内,对呼吸道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对呼吸道造成严重的损伤,为大肠杆菌的入侵创造良好机会,诱发肉鸡感染大肠杆菌疾病。
如果肉鸡受凉感冒,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或者腹部受凉消化功能受到抑制,消化道黏膜受损,都会降低机体体质和免疫力,有的感染病毒,直接损害消化道或呼吸道,降低肉鸡抵抗力,这样肉鸡消化道内的大肠杆菌对机体的保护力就会受到破坏,诱发肉鸡发生大肠杆菌病。同时,肉鸡感染腺病毒后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抑制,再给鸡群免疫接种疫苗后无法产生理想的免疫应答和保护力,在体质下降的情况下也会诱发肉鸡感染本病。有的饲料是生产或饲喂过程中受潮发生霉变,肉鸡的霉菌毒素耐受力较差,容易发生霉菌毒素中毒现象,从而引起大肠杆菌病发生。
在密闭式饲养环境中的肉鸡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需要适宜的温湿度和密度,并且空气质量良好,才能保证肉鸡正常生长发育,尽快达到体增重和出栏目标。如果饲养管理水平低下,或者受到各种应激条件刺激,都会促使肉鸡感染大肠杆菌而发病和流行。
生产中常见到的是冬季舍内外温度较大,如果通风管理不善,冷风直接吹到肉鸡身体,就会致使肉鸡受到冷应激而发生感冒或呼吸道疾病。长期下来肉鸡体质下降,容易感染大肠杆菌病。同时在潮湿环境中不仅增加大肠杆菌的繁殖速度,还会降低肉鸡体感温度,给大肠杆菌的入侵创造时机,极易诱发本病发生。
通常情况下,肉鸡饲养密度较大,单位面积内产生的有害气体和废弃物较多,时刻威胁呼吸道黏膜和消化道黏膜,时间一长会降低机体体质和抗病能力。再加上料位或水位不足,会增加肉鸡争抢饲料的机会,加大个体差异,一些体质弱小的鸡只容易感染大肠杆菌而发生疾病[2]。
由于肉鸡生长速度很快,每天需要采食大量的饲料和饮水,这样会增加排泄量,如果不能及时清理粪便,舍内卫生条件会很差,滋生大量病毒、细菌。并且如果消毒不彻底,无法尽快杀灭环境中存活的大肠杆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增加肉鸡感染病原体的机会,也容易诱发肉鸡感染大肠杆菌病。
肉鸡发病后通常表现精神不振、眼睛紧闭、采食量下降、甩鼻、流眼泪、咳嗽、呼噜等呼吸道症状,有的发生腹泻,粪便呈黄绿色,随着病情发展,会发生腹水症。发病雏鸡还会出现脐带炎症、腹部增大发硬,体质瘦弱,下痢和脱水,最后衰竭死亡[3]。
通过大肠杆菌的流行特点,结合肉鸡生理特点和发病原因,让我们正确掌握防控肉鸡发生大肠杆菌的有效措施。在日常生产中必须加强饲养管理,给肉鸡提供合理的温湿度、密度和通风,保证环境条件适宜,有利于增强肉鸡体质和免疫力,提高抵抗大肠杆菌的能力。在整个肉鸡饲养期间需要定期清理粪便,并进行清洗和消毒,以便及时杀灭环境中存在的大肠杆菌,降低肉鸡发生本病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