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丽
(北华大学,吉林省吉林市132013)
17世纪到19世纪中叶,日本实施“锁国”政策。1637年,日本九州爆发了农民起义,即岛原之乱。幕府调查发现参与者大多是天主教徒,为了杜绝天主教在国内蔓延,江户幕府施行禁止外国船只来到日本,禁止日本人出海,限制与外国贸易,只与中国、朝鲜邻近的几个国家以及荷兰往来,同时,实行禁止日本人出海的“闭关锁国”政策。1639年,幕府颁发了最严厉的第五次锁国令,规定日本全国上下只有长崎一处口岸允许对外通商,除了中国与荷兰的船只,其他国家的船只禁止在日本经商。两百年来,荷兰是日本了解和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的唯一窗口,当时盛行的“荷兰风说”是日本了解西方的主要途径。同时,日本国内涌现了一大批学习荷兰语、研究荷兰文化的学者,这门学说被称为“兰学”。
在佩里来航之前,西洋各国要求日本提供燃料与水而惨遭拒绝,如1808年8月英国“费顿号”来到长崎,不仅要求幕府提供燃料与水,还要求幕府准许英国在日本传播天主教,最终还是遭到幕府拒绝。“黑船来航之前,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企图叩开日本门户的努力均以失败而告终。”[1]1848年,美国将加利福尼亚纳入版图,拥有太平洋沿岸的漫长海岸线,加上美国西进运动的开展和捕鲸业的发展,日本的战略地位深受美国重视。如果美国想要避免在东亚与英国发生对抗,就要绕开英国走太平洋路线,而日本则成为太平洋路线上的必经之路,美国希望日本提供煤炭和水以及为捕鲸船提供避难场所。但是,1849年,德川幕府颁发“御国恩海防令”要求被统治者予以协助,“倾日本国力”驱逐西洋各国。1853年7月8日,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马修·佩里率领4艘蒸汽战舰来到日本的咽喉要地——江户湾,向德川幕府提出开国通商的要求。由于船体呈黑色,又发出滚滚浓烟,被日本称为“黑船来航”,“这一事件成为改变日本,进而改变东亚乃至整个世界的重要起点。”[2]1854年佩里再度叩关,在洋人的坚船利炮威逼下,实行“锁国”政策将近两百余年的日本国门最终被打开了。佩里叩关以后,德川幕府被迫与列强签署了《神奈川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日本陷入了深重的民族危机。眼看日本即将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乃至殖民地,日本国内的改革呼声日渐高涨,各种政治主张纷纷涌现。一些人主张“尊王攘夷”,将洋人从日本彻底赶出去;有的人鼓吹“公武合体”,希望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和以将军为首的幕府联合起来,共同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另外一些有识之士则呼吁“开国”,他们主张在继承日本文化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学习西方文明,提出了“和魂洋才”的思想,而胜海舟就是开国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早在佩里来航之前,荷兰馆长就提醒日本,美国不久后将会到达日本,让其早做准备,但是日本消极对待,最终错失良机。“弘化二年七月,既得荷兰之忠告书,叮嘱恳切。先论欧洲强国之活动,英国已破支那门户而强其通商,自蒸汽船发明以来,万国有如比邻。虽祖宗之遗法,万不能固守,而锁国主义,万不可行,而幕府仍称祖宗之法以答。”[3]幕府没有听从荷兰开国的建议,同时也没有积极进行海防建设,导致佩里舰队出现在日本海域时,幕府与各藩心力交瘁,不知如何应对。“佩里叩关”打开了日本国门,使德川幕府长期的“锁国”政策土崩瓦解,此时德川家庆在病中,收到美国国书后急火攻心,不久就去世了。佩里听说德川家庆逝世的消息,集合舰队再度来到江户湾,与第一次不同的是,这次的舰船更多,声势更为浩大,态度也更加强势,日本无奈之下与美国签订了开国条约,二百余年的锁国大门由此打开。此时幕府群龙无首,老中阿部正弘向各藩和大名征求意见以度过这次危机,在众多意见书中,胜海舟的《海防意见书》脱颖而出。
胜海舟(1823-1899),名义邦,号海舟,通称胜麟太郎或胜安房,幕末明治初期著名的政治家,虽为幕府重臣,却是开明之士。他生于江户,为旗本后代。但从血统上看,胜海舟非旗本后代而是农民。其曾祖父为农村流浪到江户的盲人,在机缘巧合下靠高利贷发家,被称为“男谷检校”。“男谷检校”用三万两使其小儿子男谷平藏成为旗本的养子,男谷平藏将他的儿子,以购买胜家股份的方式变为胜家养子。后来男谷家与胜家合并,男谷家完成了从农民向旗本的身份跨越。由此可见,江户时代的“养子制度是使得社会的空气进行新陈代谢的工具。”[4]海舟十七为家督之时,而家道中落。“胜氏世代受薄禄,而海舟之父本殷实家,盖以左卫门太郎、男谷平藏之资产,加以胜氏之士禄,积蓄颇豪,然好义挥霍,死后召债颇多。海舟十七为家督,债主纷至其门,督促甚急。乃至藏前之商人,借二两三分,以救一时之急。”[3]1838年,胜海舟跟随岛田虎之助潜心学习剑术。海舟“朝修剑术,夜则读书,瞑目沉思,磨炼心志”。在岛田的指导下,胜海舟领悟到了“修炼胆识”对于剑客的重要性。岛田曾教导海舟:“学习剑术只学其‘型’,于今毫无益处。想在剑术上有所造诣,必须要学习真正的剑术。而真正的剑术,必须先磨练胆识。”[4]在岛田虎之助的教导下,胜海舟的剑术不断精进。除此之外,岛田还劝说他学习西方科技文化,告之西学的重要性,“岛田虎之助实为普通之剑术家,敬海舟之材器,乃教之曰:泰西之兵式,胜于本邦之兵式。铳炮之利胜于剑利远矣。今日之时势,必研究泰西之学。”[3]胜海舟接受了岛田的建议,开始学习兰学。
随着兰学的兴盛,胜海舟对兰学更加痴迷,他曾想拜在兰学家箕作阮甫门下,但遭到拒绝,因其“蔽衣长刀且非江户人”,且嘲之曰:“兰学者,非江户人之性质所能学好者也,与其中道挫折,不如不学为好”[3],转而投入到永井青崖门下,为了能更加便捷地与永井交流,1846年,胜海舟将住所迁往赤坂田町。1850年,海舟在田町开办私塾,宣讲兰学,此外,在佐久间象山的建议下,还学习了西洋兵学,并钻研西方传来的南蛮兵法。1853年,佩里叩关之后,日本国内人心惶惶,有识之士纷纷上书幕府,提出应对之策。“在幕府负责海防事务的大久保忠宽建议下,海舟也向幕府提出了《佩里来航之上书》《关于海防之再度上书》,后人将其合称为《海防意见书》。”[5]胜海舟的海防意见最终得到了幕府老中阿部正弘的重视,破格录用海舟为“下田取缔手付”,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负责翻译西洋书籍。1855年,日本国内第一所海军学校——长崎海军传习所正式开办,胜海舟被任命到长崎海军传习所学习,因为他精通荷兰语,被派去随荷兰教官学习航海技术,成为长崎海军传习所第一批优秀毕业生。传习所内群才会集,使胜海舟眼界更加宽阔。此后,海舟身居幕府要职,正式成为幕臣。
江户幕府与美国签订《日美友好通商条约》后,拟于1860年1月派出使者去美国换约。原来担当换约使命的幕府重臣,因受到幕府镇压“尊攘派”,在“安政大狱”中受到牵连而倒台,胜海舟有幸成为赴美使臣,又因他熟悉航海,掌握大量的航海知识,海舟被任命为赴美使团护航军舰“咸临丸”号的舰长。1860年1月,“以胜海舟为舰长指挥咸临丸横渡太平洋,这是锁国日本第一次成功横渡太平洋。同年5月6日,安全返回品川港,完成了使命。”[6]在美国,他意识到美国制度的优越,同时认识到了日本国内男尊女卑以及日本世袭制度的弊端,立志要改变日本国内存在的不足,归国之后,胜海舟规劝幕府打破门第观念的束缚,从一切阶层中选拔人才。在美国的所见所闻,使胜海舟更加坚定了学习西方的信念。1860年3月,井伊直弼被水户藩士暗杀,海舟归国时,“暗杀井伊之扰动风波未止,咸临丸刚入浦贺,浦贺奉行遂下捕令,突入船中搜查。海舟笑曰:吾方自美利坚归,安有水户浪士乘船者。大嘲笑而喝退之。”[3]将其临危不惧的一面表现了出来,同时也揭示了日本国内的动荡不安。1864年,“胜海舟担任军舰奉行、安房守,在神户正式开设海军操练所。”[7]1868年戊辰战争时,胜海舟担任陆军总裁,3月14日,代表幕府与西乡隆盛谈判,实现了江户无血开城。明治维新后,任参议、海军卿。他的代表作有《海军历史》《陆军历史》《开国起源》,自传有《冰川清话》等。1899年1月,海舟因突发脑溢血与世长辞。胜海舟是日本近代海军的缔造者,其海防思想对幕府日本近代海军建设具有深刻影响。
1853年佩里来航,结束了德川幕府200多年的锁国历史,日本被迫开国。当时有识之士纷纷上书幕府,提出应对之策,而海舟的意见书得到幕府的重视。其中,他指出了幕府海防的弊端:其一,幕府传统兵法、军队体制、枪炮存在弊端。这种情况造成幕府面对外来侵略时束手无策,“诸蛮夷猖狂,国威将衰,各大名疲于奔命,恐万民劳役,怨声载道。”[8]其二,西洋各国坚船利炮,幕府无相抗衡的舰船与炮台,导致西方列强进出江户湾无从阻拦。
面对以上弊端,海舟提出了应对之策:
第一,重视人才。“今日之计,宜遴选人才,练达船务之士。”[10]1862年提出“政府与各藩共同进行海军建设,重视人才培养。”[11]胜海舟拜访松平春岳时,再次提出“广泛招募学生,因材施教,革除门第之弊,振兴海军学术。”[12]1864年,“海舟创办神户海军操练所,是幕府最具代表性的海军基地”[13],为幕府培养了大批海军人才。除此之外,救济旗本阶层。旗本阶层不断陷入贫困,有人已失去廉洁之志,这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旗本是天下武备的根本,应加以救济。”[14]所以,胜海舟认为海防建设的第一要务是革除门第之弊,重视人才培养,这样才能大兴日本海军,巩固海防。
第二,与海外通商,将所得利益用于海防建设。胜海舟认为:“制造坚船,速定商法。以杂谷杂货运往清国、俄罗斯濒临之国境以及朝鲜,交换其上等物品,以开贸易。”[9]当时幕府重臣、诸藩大夫民间志士尚在谈论锁国攘夷之时,而海舟的眼界已经想要与朝鲜、支那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欧罗巴,“胜海舟呼吁日、朝、清海军合作”[13],实行“亚洲同盟”一起抗击外来侵略,其实最开始俄国也是胜海舟“亚洲同盟”中的“同盟者”,但是由于俄国不断侵扰日本边境,胜海舟则将俄国排除在外。1863年,友人大岛允之与桂小五郎一同前去拜访胜海舟,他再次谈论日本与中朝共建海军共同抵抗强大的欧洲,胜海舟曰:“亚细亚中,足以抵抗欧罗巴之国,皆规模狭小,不及为远计长策,当我邦派船舰而说亚细亚各国之主,共从事与兴国之大事,合纵连横,庶免欧罗巴人之蹂躏,先自朝鲜始次及于支那”。[3]海舟虽是亚洲同盟论最早提出者,但是由于现实原因,一直没有与中朝建立同盟关系,“三国同盟论”只是停留在思想层面,没有将其变成现实。
第三,加强江户海防须拥有强大的海军、军舰和大炮。“我国四境环海,当务之急是兴海军、造炮台。”[10]胜海舟在其意见书中提到,外国会根据海岸重要程度设置相应的炮台,并配置相应的炮种来加强海防。如果盲目模仿西洋海防布局,导致制造方法或者炮台设置的位置不恰当,对实战将毫无益处。他还主张在羽田、品川等地建设能够容纳70门大炮的炮台;在深川等地设置能安置10门或20门大炮的小型炮台。想要防御外来侵略,没有军舰是不完善的,但是如果现在拥有军舰,若没有能熟练操纵军舰的海员,军舰也不能发挥它真正的威力。所以,海舟建议幕府派遣留学生到荷兰、英国等地留学,学习西洋海军技术。此外,他认为,加强江户防御,须日本国内制造军舰或者向西方列强购买军舰以及实行兵制改革,才能更好地巩固江户海防,抵御外来入侵。
第四,改革兵制。1866年5月11日,幕府令海舟等协同改革兵制事宜,“海军强弱,以纪律整备为先,须平日统摄得当,乃可冀有事之时,号令归一。若列侯各理海军,不能齐心军规,不立号令,歧离军机。”[10]文久二年,就英法两国择一国学习其语言格物等,采用西洋兵制,使日本海军制度更加合理。1872年2月28日,明治政府下令废除兵部省,分别设立海军省与陆军省。分设海、陆军两省主要目的是为了简化军务,节约费用。1873年6月8日任命山县有朋为陆军卿,同年6月8日任命胜海舟为海军卿。此后,海陆军并立,合力推动日本的近代化进程。1873年1月10日,明治政府实行了征兵制,而海军也依靠征兵制确立了全民皆兵。日本实行兵制改革使得兵源更加充足,结构更为合理,海军实力也日渐强大。
第五,在距离江户三四里处设立教练学校,广泛收集中国、西洋等地的兵学、炮术学、天文学、地理学、枪炮学等。在训练时海舟建议刻苦练习,“海军传习者,岂惧风波乎,冒危险者,亦修学之一端耳。”[3]胜海舟告诫传习生就算遇到危险,也要勇敢面对,这是作为传习生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除此之外,他还建议幕府应在靠近江户的地方选择土质良好、交通便利的场所作为硝石场,以满足火药的需求。
第六,设立神户海军操练所。“军舰奉行胜安房之事业,其见于表面者,神户海军操练所为最著者,然此二年之间,奔走于各方,关系匪浅。海舟以一军舰之奉行,其进退于幕府之存亡,天下之安危。”[3]但是不久后,称神户操练所聚集浪人,命令海舟东归,退居闲职,“兵库之事业,全然瓦解”。胜海舟创建的神户海军操练所,培养了一批海军军官和军舰制造方面的人才,为幕府乃至明治政府的海军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胜海舟虽是幕府高官,但他却是一个开明官员,身边总是围绕一大批维新志士,其中,坂本龙马成为他在海军建设上的有力助手,也成为积极的开国论者。由于胜海舟与维新志士关系密切,幕府对其有所怀疑,故关闭神户海军操练所,使其退居闲职。
幕末时期,以林子平为代表的,包括佐藤信渊、渡边华山、会泽正志斋、佐久间象山、吉田松阴、大岛贞熏、西周、胜海舟等在内的仁人志士纷纷提出了建设“海国海防”的思想,幕府面对来自海上的压力,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所以幕府所主张的海防只是将海防作为统治手段中重要的一环而已,并没有将海防作为保护日本的防卫手段。而以林子平为代表的仁人志士提出的海防观念中,佐藤信渊的海防体系中明确提出“日本中心主义”,主张利用海军抵御来自俄美的侵略,而会泽正志斋的海防体系中则是提出要同中国进行联合。对这一时期日本幕府及仁人志士海防观念的梳理,及其对西洋尤其是来自俄国、美国、英国认知的理解,可以更为清晰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海防思想的形成以及海军对外侵略政策的制定。胜海舟海防思想的产生是与时代息息相关的,面对来自海上的外部压力,如何应对则成为日本政府与有识之士必须思考的问题。胜海舟的海防思想体系中,重视人才、与海外通商、建设强大海军、改革兵制与设立学校的思想内涵,恰恰是日本幕府面对外来压力所做出的一种有效的应对。对胜海舟海防思想的评价应该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第一,贸易与海军建设相辅相成,实施的可能性很高。海舟主张贸易立国,可实现富国强兵。发展海军、创办学校、购买军舰需要消耗大量资金,如果政府积极与朝鲜、支那开展贸易,将所得利益用于发展海军,则海军必会强大,海防必会牢固。此外,胜海舟还建议幕府准各藩与外国通商,所得关税用于海军建设。“当今之要务,诸藩应停止进献,以养民力,省靡费专修武备,单警边防,实为力图富强之计。在今内则速定振兴海军之议,分派各藩捐助,经费外则准各国通商,征收关税,以充国用,是以财力克济持之,弥久必将见海军蒸蒸然日趋强盛也。”[10]这一措施解决了幕府及各藩创办海军的资金问题,是一个必要可行的海防建议。
第二,振兴海军非幕府之海军,而是“日本”之海军。“振兴海军,不可单振幕府之海军,主张幕府及诸藩各自购买船舰,以期海军统一。”[3]在当时的日本人眼里,把自己所在的藩看作是“国”,而日本则看作为“天下”。说明此时的海舟已具备国家意识,打破了传统的“藩”与“国”的界限,胜海舟的思想在幕末日本已经很超前了,具有进步意义,后来对坂本龙马等维新志士国家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实施的可能性高。1862年,海舟担任幕府军舰奉行,开始在幕府众多高级官员中得到重视。1863年,在将军德川家茂的批准下,海舟在神户设立军舰操练所,为诸藩训练航海人才,与此同时,还设立海军塾,从各阶层挖掘人才。其中,坂本龙马、陆奥宗光、伊东佑享等,成为后来海军建设的有用人才。胜海舟任军舰奉行期间,重用龙马,让其在海军塾以及神户军舰操练所担任重职,龙马在海军操练所中任职对龙马国家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胜海舟上书“以全国之力,而活于海军,废冗官,减杂税,以天下之耳目,整顿纪律,号令一致,以期实行。若但从议论,而费时日,免于坐失时机,后难补救。”[3]废冗官,减杂税,整顿纪律这些他都将其落实到实践中。此外,海舟的海防思想打破了日本当时的“藩”“国”的界限,是具有现代意义的海军思想,为日本海军的强大奠定了基础,他对日本海军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