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吉林省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12-02 14:39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吉林省应用型设置

胡 璇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吉林长春130000)

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不明朗的背景下亟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升级现有的产业结构,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持。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而目前东北地区不仅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且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严重不足。就目前的就业市场而言,一方面企业面临严重的招工难题,很难招聘到符合其发展要求的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难题,毕业生现实的就业选择与预期的就业期望有很大差距,甚至在实际的工作中不能做到专业对口、学以致用。总体而言,劳动力市场有着劳动力供需错配,应用型人才匮乏等问题。

现有的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导致应用型人才匮乏的直接原因。传统高校的培养模式更加注重理论而非实践,不利于实践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理念没有与时俱进,缺少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设置,没有重视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形势相结合,未形成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契合的办学方式等,限制了服务于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当代经济发展对于复合型、实践型以及技能型人才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也加剧了吉林省劳动力市场的供需错配问题。

我国提出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倡议由来已久,且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分成了理论型与应用型两种,但各地结合各自的区域特色进行人才培养的实践依然存在各种问题。尤其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积极探索服务于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对助力吉林省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将对培养服务于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进行论述,之后分析当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以期能够转变现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吉林省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改变劳动力供需错配的现状,为吉林省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培养服务于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应用型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而且有较强的应用实践能力。目前吉林省经济发展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现阶段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以适应吉林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满足吉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

吉林省转变经济发展理念,调整和升级现有产业结构,寻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历时五年的经济结构转型发展后,吉林省生产总值取得了显著的提高。但吉林省经济目前仍处在重要的转型阶段,现有产业结构面临再调整的问题,因此对于人才需要存在巨大的缺口,能够适应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尤为紧缺。而应用型人才的紧缺归根结底在于高校培养模式的落后,传统的培养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专业设置求全而不求精,缺乏以地域经济发展为依托,培养的人才已经难以满足吉林省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现阶段以服务于吉林省经济发展为目标,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可以为吉林省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有力支撑,有助于加快吉林省产业升级和转型速度,促进吉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东北经济振兴提供助力。

(二)有助于解决劳动力市场供需错配问题

目前劳动力市场存在严重的供需错配问题。首先,对于接受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的高校毕业生而言,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自身缺乏竞争优势导致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后难以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其次,就业单位在人才招聘过程中面临招工难的问题,难以招收到技术与应用的复合型人才。而以服务吉林省经济发展为目标,加大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够改变目前劳动力市场供需错配的现状。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形势,做好职业规划,不至于在毕业后仓促就业。另一方面,以服务吉林省经济发展为方向,不仅有利于吉林省经济的发展,而且为吉林省留住人才提供了机会,不像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留住人才,导致吉林省人才流失严重。

(三)有助于特色地域型高校的建设

我国面临严重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东北振兴虽已历时多年,但高校的办学理念依旧改进较慢,在专业设置方面以全而非精为目标,脱离地方实际,并未以地方经济发展为依托,不利于产学研的融合。若以吉林省经济发展为依托,以培养服务于吉林省经济发展的人才为目标,有利于高校结合自身与吉林省经济发展现状设立地域特色专业,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高校。有利于加快产学研结合,破解吉林省经济发展难题,为吉林省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现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为适应区域发展,吉林省部分高校已经加大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但目前的转变仍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课程以及教学制度改变程度不大。总体而言,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较多问题,本文将从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不匹配、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教学制度缺乏自主性和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四个方面对现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不匹配

目前吉林省高校有关经济学类人才培养的观念相对落后,在专业设置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同时也没有将区域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纳入到课程设置的考虑之中。课程的开设多延续传统的课程设置方式,受限于传统经济学人才培养理念。一方面,人才的培养方式局限于偏理论,并没有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所侧重,专业设置没有结合目前吉林省产业发展现状突出自身的区域特色,不仅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且难以有针对性地为吉林省经济发展提供专业型人才。另一方面,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不匹配,不利于毕业生就业。

此外,吉林省经济发展面临产业升级与产业调整的挑战,目前高校课程设置尚未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都需人才作为支撑,但目前高校课程的设置并没有针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培养相应人才,难以对吉林省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未来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撑。

(二)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

高校课程设置中理论层面的课程偏多,而实践类的课程占比较小。一方面,缺乏针对应用型和实践型课程的设置,学生的主要精力跟时间更多的限制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没有针对地区企业需求开设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学生对企业的用人需求缺乏必要的认知,导致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融入企业,应用型以及相关技能型知识的缺乏,导致应用型人才培养脱离企业需求,进而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供需错配。学生缺乏必要的职业规划以及相关的技能知识,导致就业难与招工难的问题有所加剧。

高校课程设置中理论型课程偏多,学生缺乏对必要的应用型能力的锻炼,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校企合作的缺乏,以及校企合作不够深入,这都限制了学校对应用型课程的设置。此外,实践平台的缺乏也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三)教学制度缺乏自主性

各高校的教学制度已然将理论知识的考核作为主要内容,无论是期中、期末考试还是在毕业考核中,理论知识以及理论叙述能力的考核依然在各种考核中占据较大的比例。学校对于理论知识考核占比较大而对实践应用的考核占比较小,一方面,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方向有较强的引导作用,会导致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另一方面,应用型和实践型课程的匮乏导致学生难以形成有效的较强的实践能力,与现实社会脱节,尤其是与当地产业以及企业脱节,不仅不利于学生良好职业规划的形成,而且容易导致人才外流,现有的教学制度难以有效的服务于吉林省经济的发展。

此外,现有的教学更多为面授形式,没有合理地利用现有科技采用多样和灵活的授课方式,更多的将学生限制在了学校中,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高校实践平台的缺乏导致学生需要在校外寻求更多的实践机会,而现有的授课方式减少了学生在校外实践的可能。

(四)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当前吉林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相对较多吸纳了硕博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中,而这部分教师多是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缺乏社会实践,对产业以及企业的人才需求不甚了解,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进行合理有效的指导。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高校教师在繁重的科研压力之外,一方面难以兼顾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社会实践经验的缺乏,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多是“纸上谈兵”,难以落到实处,实施到细处,难以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三、研究对策

吉林省现有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尚处于人才培养改革的初级阶段,现有的培养模式并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且也没有结合吉林省经济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培养相关的经济类应用型人才。本文将从增强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匹配程度、课程设置更具针对性、教学制度寻求多样性以及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能够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吉林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增强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匹配程度

为吉林省经济发展有针对性地培养应用型人才,首先必须要对吉林省现有的产业进行充分了解,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调研或者加强与政府的合作等方式加强高校对吉林省产业发展的认知,形成系统的准确的产业结构认识,进而改变现有的教育理念,在课程设置中考虑现有产业的人才需求和区域特色,设置特色专业。其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也应当考虑吉林省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方向,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为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升级做好人才储备,注重紧缺型稀缺型人才的培养,助力吉林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课程设置更具针对性

在课程设置方面,一方面学校应当加强校企合作,合力建设人才实训基地等实践基地。在现有经济学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与应用课程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对企业的用人需求有所了解,形成合理的职业规划。让学生更贴近企业的真实工作场景,在实践应用中培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校间应加强合作,各高校都有自身的强势学科,发挥所长相互协作,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产业链的全面了解。如此不仅能够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且能够结合吉林省本地企业与经济发展特色,有针对性地培养能够服务于吉林省经济发展的专业型人才。

(三)教学制度寻求多样性

改变现有的教学制度,首先,期末考核在对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考核外,加入对实践与应用类课程的考核。综合理论与实践在考核中的比例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从书本知识中脱离出来,在实践中培养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学以致用,培养专业技能。其次,现有的毕业考核大多是基于毕业论文的考核,而论文写作与练习更多的旨在培养理论型与研究型人才,在教学制度的改革中,应在毕业考核中加强对实践与应用型课程以及能力的考核。将实践与应用能力的考核纳入到学生考核体系中,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

最后,现有的教学安排多是采用面授方式,将学生局限于教室中,与实习和实践时间发生冲突,导致很多学生陷入学业与实习的选择两难中。因此学校在教学安排中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线上与线下授课相结合的方式教学,也可以通过录播的形式让实习中的学生完成相关课业,从而能够为学生实习创造更多的便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习与实践中,有利于学生提前对用人市场形成正确的认知。

(四)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最贴近学生的群体,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在教学队伍的构建中,应当更多的外聘或者吸纳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型人才到教师队伍中来,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这部分教师能够向学生传授更多的应用型知识,加强对专业技能的教授。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讲座或者论坛的方式将当地企业的专业型人才引入到高校中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接触和了解当地经济与企业情况的机会。

此外,学校也应当加强对教师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和开展多种形式的调研工作,使得教师对吉林省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现有企业的用人需求状况形成全面的准确的认知,在后续的人才培养以及授课过程中,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

猜你喜欢
吉林省应用型设置
登泰山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栏目设置一览表
反腐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