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翊覃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0)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促使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角色,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怎样才能将高职院校普及的教育成果真正与城乡融合的服务理念进行契合,以及如何开展梳理、探索与创新服务城乡融合的实质内容的工作,成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理论角度对高职院校与城乡融合的衔接点,展开探究工作,不仅有利于高校社会职能理论的持续创新与升级,还能从理论上为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真实性正名。
高职院校是乡村振兴战略资源体系内部的一大支撑,是完成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上仍存在诸多问题。对此,应着眼于相关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以及文化振兴,结合亟待解决的“三农”问题,进一步深入地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工作。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诸如城乡融合程度不佳、城乡间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情况,已经给全社会敲响了警钟。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能够有效消除城乡二元制格局的关键战略,能够有效帮助化解新时代下社会的主要矛盾,帮助实现依照战略前景所制定的乡村振兴目标。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对于新型农业人才的培养,一直都存在着忽视农业的弊端,并且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又急需一些具备更高素质的专业人才[1]。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输送现状,就应该开展更进一步的反思,当前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还尚未完全形成针对乡村振兴实现城乡服务融合的观念。需要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结合“三农”问题开展以探究与创新为重点的定位工作,真正做到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对接,改变相关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资源瓶颈,打破城乡资源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帮助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推动区域经济全面的协调快速发展。
在对高职院校服务城乡间的理念融合,开展创新工作的过程中,应充分借鉴其他地区高校先进的融合理念,以及开展融合工作后取得的最新成果,以便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湖南省高职院校的相关改革理念进行创新。在当前的形势下,除了具有极强指向性的农林类高职院校,已经深度研究和改革了相关专业以外,全国其他综合类高职院校的农林专业也应该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而普通类高职院校在其中的占比以及作用,往往又是极其关键的[2]。着眼于这样的重要性,湖南省的高职院校在开展农业教育理念的创新过程中,就应充分借鉴其他知名高职院校在教育制度上、教育模式上、教育内容上的先进改革理念。这样才能在相关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找到湖南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开展城乡融合工作的关键平衡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高职院校在办学模式上需要改革的关键点,这是对比我国广泛的农村区域,和极少的农职类高职院校的比较后得出的一个改革的大方向。高职院校输送与发展农业相关的专业人才,在整体的农村需求面前所占的比例极低,往往供不应求。我国的农村区域占比为60%,但全国范围内专业的农职类高职院校的比例,仅占全国高职院校比例的16%。这样悬殊的数据导致了相关人才的紧缺,并且很多具备“三农”特色的高职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也不能做到“取之于农,用之于农”,主要表现为农村出身的大学生数量极少,并且在学生毕业后,学校的人才输送工作与社会联系不够,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现实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办学上着眼于“三农”问题,充分进行校地融合,向高等院校学习更加先进的融合理念。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专业人才,要想做到真正的服务城乡,需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互联网技术,来开展观念上的革新。借鉴其他高职院校的先进理念对湖南省高职院校的办学进行改革,实际上属于理论与实例上的支持。如果想得到实践上的飞跃,就离不开对高职院校课堂上所使用的硬件设施,和搭载的各种互联网相关软件进行更新迭代。当前,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这些词汇,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由各种算法搭建的智能云平台,在各行业各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各个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阵地,更应依托于互联网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对学校的教学课堂进行升级[3]。在“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资源的更新,需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注重院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利用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的方式,开展高职院校的“双线”式混合教学。这样的模式能够充分调动现有的教育资源,结合“互联网+”所带来的教育红利,协助各地区高职院校共同开展学术研讨会,现场讨论的同时,各地区高职院校在网络平台上也可开展学术交流,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互通有无。教学资源整合完善后,就能够带动城乡融合的相关理念的革新。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高职院校的办学规划情况,对高等职业人才培养的相关机制展开分析,发现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长期办学规划不够全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晰的问题,针对这两大方面的问题,制定面向乡村、农业领域的人才培养机制,就变得十分必要。高职院校需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年—2022年)》,从人才培养的阶段性目标、重点任务、基本路径与关键措施这几个方面入手,开展更具针对性的,促进城乡融合的人才培养活动。对现有的教育资源开展有效整合,统筹协调相关制度。强化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以培育高素质人才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点,将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进行有机结合,使得专业人才能够将所学理论充分联系实际,依照“实践—理论—实践”的顺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城乡融合的相关工作中,感悟到内容上的融合与创新。建立健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更为合理的教学安排,在后期人才输送到各城乡融合岗位上后,能够真正做到依托于专业的技能知识,帮助缩小城乡二元制差距,提高农民致富技能和生态文明素养,提升农村文化品位,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实现社会相关机制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高职院校服务城乡融合工作内容的创新,除了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展开革新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实际教学中的课程内容进行融合与创新。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需结合区域特点和城乡间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设计。以本地乡村的独特需求为导向,灵活调整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以及院校专业的设置,通过强调实践重要性的方法,推广乡村农业实用技术,为乡村提供信息咨询、人员培训方面的协助,真正实现“高校文化下乡”的设想,使得农村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群体,也能接触到更加科学实用的农业知识,促进农业发展的现代化。通过对高职院校相关融合课程的设计,使得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不再与城乡融合的工作产生脱节。
文章通过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对城乡融合工作的影响情况,开展了高职院校服务城乡融合工作在理念上和内容上的创新研究,并拓展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理念及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