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榕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清代补子纹样的构成主要分为主体纹样、基础纹样、八宝纹样、吉祥纹样与边饰纹样。主体纹样为鸟纹;基础纹样有太阳纹、云纹、水纹及湖石纹,云纹、太阳纹代表天空,水纹代表海、河、溪,湖石纹代表陆地,整体象征皇权覆盖范围为海陆空;八宝纹样包含道教八宝、佛八宝、杂八宝3类;吉祥纹样包含寿桃纹样、蝙蝠纹样、灵芝纹样、水仙纹样;边饰纹样包含花纹、卷草纹、回纹等。
顺治时期补子的主体纹样占整个补子的比重较大,约占总体的60%。顺治时期也是清朝首次从明朝的双禽纹样演变为单禽纹样的时期,水纹为平水纹,波浪为珊瑚样或卷须状,在宝珠、珊瑚、犀角、方胜4个宝物中选取2~4个,并运用在山石纹的两侧水纹中。这一时期的补子边缘辅助纹样较少,几乎未出现。
康熙时期由于经济繁荣,补子纹样装饰异常华美。L型的云纹和大朵的“壬”字云纹的构成是这一时期云纹的特点。晚期只有L型云纹,呈对称样式出现在山石两侧,这一时期水纹的代表样式是平水纹波浪,与顺治时期相比更为粗狂、平直和缓曲;在双团禽纹与双立禽纹中,以江崖纹为主,补子的辅助纹样—边纹,一般也以江崖纹为主。
雍正时期有两大代表性云纹,一种是云头段为灵芝形,云中段狭长卷曲,呈现一种行云流水的飘动感;第二种是云体态深厚,由单色均匀涂抹,留出一条云形白色勾勒的线,如夏季晌午厚实的积云形态。雍正晚期水纹样式繁多,首次出现了呈不对称式的纹样,蝙蝠首次出现在平水纹的下方。
乾隆时期各方面空前繁荣,手工业、纺织业空前发展,使得补子在这一时期的花样与种类更加丰富多彩,各类含有吉祥寓意的补子辅助纹样出现在这一时期,松树与花卉纹样在这一时期频繁使用,补子上的主纹鸟禽也更加生动形象,更接近大自然中的鸟禽。乾隆早期的水纹也由之前完整、面积大的特点转换为溪水般分散的构图形式,五彩云纹由一组转换为在补子四周分散开来。乾隆时期开始大量采用缂丝工艺,所以这一时期的补子纹样精美绝伦,整体设计与图案纹样的呈现都空前华丽与精细。
由于这一时期国家处于内忧外患阶段,手工业与纺织业不如乾隆时期那样高速发展。因此,补子纹样在这一时期也有了较大的变革。这一时期补子的内容与样式缺乏规律,由于补子的整体规格有所增大,边缘的面积也有所增加,这一时期的配纹种类也十分丰富,出现了龙纹、花卉纹样、寿字纹样。水纹中的宝物种类变多,出现了佛教中的八宝纹。除云纹之外,蝙蝠纹样也成为补子中重要的补纹元素,蝙蝠与寿字纹的组合搭配被频繁使用。
由于清朝晚期国力衰退,国家处于内忧外患,补子纹样在这一时期变得杂乱无章,补子使用规章制度也十分紊乱。由于买官现象层出不穷,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空白补子,为应对官位迁升来更改补子主纹图案提供了便利。这一时期第一次出现了补子边纹为空白的情况,吉祥纹样作为辅助随意搭配,道教八宝与佛教八宝也一起使用,平水纹被扇形半圆或山丘纹样替代,主纹、基础纹样、吉祥纹样的构图与分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清代文官补子图案按自然属性划分为动物纹样、植物纹样和吉祥纹样三大类。
2.1.1 仙鹤
中国古人对于大陆以外的世界存在巨大的好奇心,所以,对于与飞天元素相关的仙鹤抱有无比的崇拜和敬畏之心。古代神话更是流传仙鹤为仙人的座驾。《相鹤经》有云:“盖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也。”[1]鹤的寿命较长,无论是古代民间还是皇室,对于福寿绵长都有不同程度的追求。更有清雍正皇帝偏好炼制仙丹以延长寿命,从中可以看出,清朝皇室对于长寿的秘诀十分热衷。鹤作为长寿的媒介,在服饰纹样、瓷器纹样、装饰品纹样上都有所呈现。
2.1.2 锦鸡
锦鸡亦称“金鸡”“玉鸡”“碧鸡”,是吉祥的象征。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最早使用锦鸡图案。图中宋徽宗对锦鸡有过“五德”的评价,即文、武、勇、仁、信5种品德,这5种品德也是官员应有的品质,且锦鸡有一呼百应的领导风范。
2.1.3 孔雀
古人认为,孔雀具有9种必不可少的美好品德,而且孔雀羽毛美丽,品行善良端正,是官员美好品德的代表。孔雀也被喻为最聪明、最自由、最通灵性与才智的动物,是文官“文德”的象征。所以,孔雀作为文官补子是较为合适的。
2.1.4 鸳鸯
《诗经·小雅》载:“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寿宜之。”体现了古代“五伦”中夫妻的美好关系,是一种吉祥的瑞鸟,作为官员的补子,象征着坚定与忠心;“眠宿如有敕令”,寓意兢兢业业。
2.1.5 白鹇
白鹇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种忠诚烈鸟。民间传说,宋朝少帝在崖山时,别人送了他一只白鹇,他养在身边;当他死后,白鹇也随他一同死去,所以白鹇被视为忠诚烈鸟,是一种善于走路却不善于飞翔的飞禽,是性格稳定、踏实的象征。
2.1.6 鹭鸶
鹭鸶又称为白鹭,具有纯洁、干净、高贵的美好品质,敦促官员清廉,怀着一颗善良、纯净的处子之心,可以为民考虑,实实在在为老百姓着想。《魏书官氏志》中的“以侍察者官”,取其延颈远望。另,因鹭飞有序,以喻百官班次,如《禽经》:“寮窠雍雍,鸿仪鹭序。”
2.1.7 鸂鶒
鸂鶒又称“紫鸳鸯”,《临海异物志》记载:“鸂鶒,水鸟,毛有五采色,食短狐,其中溪中无毒气。”也有寓意忠贞,衍生出忠心的含义。
2.1.8 鹌鹑
鹌鹑中的“鹌”又通“安”,象征着国泰民安、安居乐业、安民告示,用来代表官员的职业追求。
2.1.9 练雀
练雀又称绶带鸟,形似帝王、官员的官服纹样当中的绶带纹样,古代帝王、诸侯、士大夫均佩玉,系玉的丝称为“组绶”。绶带的颜色和长度随官员品级的变化而不同:皇帝和诸王用四彩,长二丈一尺;宰相用绿色,公侯、将军用紫色,而练雀的尾羽与之相似,故有绶带鸟之称。因此,绶带鸟也具有上述象征意义,而各种绶带也成为权力和富贵的象征。
植物纹样种类繁多,主要有牡丹、月季、梅、兰、竹、菊、葡萄、桃、荷花、灵芝、合欢,佛手因其红紫色的外表,寓意紫气东来,偶与飞禽类的文官官补搭配;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寓意百官品性高洁,一身正气,因而文武百官皆可将其点缀于官补。
清代官补纹样还使用了几何、文字、自然物以及器物等具有吉祥寓意的元素,如万字纹、云纹、江崖海水纹以及暗八仙等,这些元素具有显著的象征意义,基本都做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如江崖海水纹,寓意江山稳固、国泰民安,文武官补皆可使用;暗八仙因其具有明显的吉祥寓意,出现频率较高,可与各类动物、植物纹样相互组合[2]。
补子的纹样作为一个单独的图案,富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对于补子元素的运用与创新,不仅可作为一种设计元素,更多的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瑰宝的传承与弘扬[3]。例如清朝一品官员官服补子当中的“鹤”元素,以Dries Van Noten 2012系列为例,仙鹤长寿又高贵纯洁,将仙鹤这一元素主题提炼出来,并运用在现代女性成衣的设计中,以刺绣的方式缠绕在肩部与门襟部位。在NE·TIGER 2016“清·旗袍”高级定制发布会上,男款上衣运用了仙鹤元素,将鹤纹样进行重组,设计成展翅飞翔状,显得端庄大气。
3.1.1 切割与贴
将清朝补子中的一个元素作为平面图案,分割提取一个局部的纹样,“平贴”到服装的某一个具体结构中,将复杂的图案简单化处理,选取纹样中的一个局部,并将其运用在现代服饰中[4]。
3.1.2 重组与隔断
将篇幅过长的图案纹样隔断出来,细碎烦琐的图案容易在视觉上产生审美疲劳,将纹样切割、复制,更能体现服饰的现代感。
3.1.3 抽离与填充
采用切割、旋转、镜像、重复等方法,将图案纹样固定在服装的某个部位,将图案底色抽走,使其变成一个平面化的图案。在边缘处增加了饱和度很高的色块,提高了服装整体的现代化设计感[5]。
清代补子的颜色大多以靛蓝、青色为主,对比色运用较多,色彩饱和度偏高,这种色彩模式已经很难符合现代服饰设计的审美。2016 NE·TIGER高定中的礼服,选取了补子当中的石青色元素,以不同深浅的青色来分割曲线块面,并通过组合展现出来,显得优雅、神秘。比起原补子高饱和度的色彩搭配,这样的色彩搭配更符合当代大众的审美。
在补子传统图案纹样的应用与创新上,最重要的是对其纹样形式的打破与重组,更好地与现代服饰设计融合,继承其设计精髓,立足当今设计之根本。这些传统元素只有更好地与现代服饰设计融合,才能蓬勃发展、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