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雁南,邵军辉,高延林
(1.甘肃省高台县罗城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甘肃 高台 734300;2.高台县林业技术推广站,甘肃 高台 734300)
高台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具有丰富的戈壁荒漠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条件。近年来,高台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戈壁经济林产业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战略、生态产业扶贫相结合,按照“多采光、少用水、节耕地、高效益”的思路和“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立足现有戈壁资源,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经营主体大力发展以优质梨、葡萄、优质杂果、枸杞等为主的戈壁经济林产业,成为农业增效、企业增收、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非耕地经济林产业的发展之路。截止2020年10月,全县戈壁经济林面积6 100 hm2,其中:葡萄(酿酒葡萄、鲜食葡萄)1 620 hm2,梨1 573 hm2,苹果540 hm2,枸杞817 hm2,红枣300 hm2,桃、杏、李580 hm2,肉苁蓉310 hm2,其他360 hm2;结果面积4 787 hm2,果品总产量5.52万t ,实现产值1.75亿元。
戈壁经济林建设选址大多位于远离居民点的偏僻区域,立地条件差,前期土壤改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等生产投入成本明显高于普通耕地经济林,再加上位置偏远,管理成本相对较高,一次性投入高,群众自筹资金困难,严重缺乏资金投入,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装备设施水平不高,成为影响戈壁经济林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
具有带动力和影响力的专业合作社、中介组织、龙头企业及经营主体数量偏少,辐射面不广,作用发挥不够;产业链条不长,缺乏区域优势品牌和知名龙头企业。
在经济林管理中,总体上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缺乏有效的市场引领,管理相对粗放,先进实用技术应用不够,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没有体现特色和品质优势,整体经营效益不高。
全县戈壁经济林产品总体上销售渠道较窄,向外销售的不多,品牌效应不强,价格受市场影响较大,卖难问题相对突出,产品深加工及贮藏能力不足,产品转化增值效益不高。
一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省市县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采取实物补助、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形式,对戈壁经济林建设、基础设施配套、产业链条培育等给予重点支持。二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抢抓重大政策机遇,积极与国家、省上相关部门的衔接,争取项目资金支持,重点对戈壁经济林示范园区水、电、路、林及机械设备进行扶持。三是加大社会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引导国有和民营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以多种模式参与戈壁经济林产业建设,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增强产业发展动能。四是制定完善税收减免、用地用水用电优惠、绿色通道等配套扶持政策,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经营者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
一是加大全产业链培育力度。扶持和发展一批产业链条长、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引进和研发经济林加工产品和技术,促进戈壁经济林产品精深加工,推进生产、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开发。二是大力发展经济林产品物流体系。支持各类农产品流通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专业协会、运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参与戈壁经济林产品流通,加强与国内大中城市批发市场的合作,鼓励运销企业建立直销站点,稳步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三是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坚持发展与规范并举、数量与质量并重,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鼓励和支持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推动戈壁经济林适度规模经营。
一是增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引导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展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认证,加大区域公共品牌培育和宣传力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二是积极开展市场直销、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的产品营销,拓宽销售渠道,促进产品产销衔接,推进“互联网+戈壁经济林产业”业态发展;三是推广优质产品联营联销模式,支持各经济林示范园区合作社联合,依托各自平台和销售网络,开展产品联合展销。组织生产企业、合作社广泛参与境内外的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积极拓展农产品出口销售市场。
一是加强县乡村三级经济林管理专业队伍,对经济林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实施经济林标准化管理和质量全程监管,加快标准化生产技术实施和推广力度,推进戈壁经济林基地标准化建设。二是改进传统种植模式,大力推进矮化密植、网架棚架模式等现代种植模式,全面推行疏花疏果、以花定果、果实套袋、树形改造、铺反光膜、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水肥一体化、果园覆膜、架设滴灌、病虫害生物防治等先进实用新技术,落实绿色、有机栽培管理措施,建设绿色、有机戈壁经济林产品生产基地,发展生态循环经济林产业,大力提升产品质量和产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