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立 苏 喆 焦燕华 苏 尉 杨玉瑶 赏 月
深圳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广东深圳 518038)
镁离子是细胞内液中含量第二丰富的阳离子,是超过与600 多种酶的辅酶因子,其生理作用包括:参与激活ATP、维持神经传导及心脏收缩、稳定DNA 及RNA 的三级结构以对抗氧化应激[1]。低镁血症定义为血清镁浓度<0.70 mmol/L[2]。轻中度的低镁血症可无明显临床症状,重度低镁血症(<0.48 mmol/L)可出现肌肉痉挛、心律失常、抽搐发作。慢性低镁血症是高血压、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慢性肾脏疾病、肿瘤的危险因素[3]。遗传性低镁血症1型(肠型)(hypomagnesemia 1,intestinal;HOMG1,OMIM 602014),也称遗传性低镁血症继发低钙血症(hypomagnesemia with secondary hypomagnesemia hypocalcemia,HSH)是一种由于TRPM6基因变异引起的遗传性低镁血症。HOMG1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从婴儿期开始因低血镁而出现手足搐搦、肌肉痉挛、抽搐等神经肌肉症状,口服镁剂治疗可缓解上述症状[4]。现回顾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HSH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
患儿,男性,6 月龄,汉族,因抽搐13 天入院。入院前13 天,患儿因抽搐发作就诊于当地,表现为全身强直痉挛发作。发作时体温正常,无意识障碍,无呕吐、腹泻。当地医院测血生化提示血清钙1.66 mmol/L,血清镁0.23 mmol/L。给予止痉、补钙、补镁治疗后好转。入院前5天,患儿再次抽搐发作,检测示血镁0.1 mmol/L。因低镁原因不明确而转诊至深圳市儿童医院。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7 ℃,心率125次/min,呼吸28次/min,身长68 cm,体质量8.2 kg,头围44 cm;神清,精神反应可,身材匀称,面容无特殊,前囟平软,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甲状腺无异常;颈无抵抗;心、肺、腹无异常;肌力、肌张力无异常;腱反射存在;双侧Babinski征阳性;Kernig征、Brudzinski征阴性;Chevostek征及Trousseau征阴性;男性外阴,双侧睾丸1 mL,阴茎大小约2.8 cm×1 cm。实验室检查:血钙 1.66 mmol/L,镁0.23 mmol/L,磷2.63 mmol/L,甲状旁腺素2.49 pmol/L。外院静脉补镁治疗后血钙 2.37 mmol/L,镁0.46 mmol/L,无机磷1.88 mmol/L。入院后查随机尿比重1.00,尿pH 值7.0。尿镁 0.15 mmol/L,尿肌酐0.7mmol/L,尿钙与尿肌酐比值0.14;降钙素1.67 pmol/L,25羟维生素D 30.2 ng/mL。入院第2天复查甲状旁腺激素4.0 pmol/L;以当日尿镁、尿肌酐、血镁、血肌酐数值计算镁滤过率为1.39%。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气分析、甲状腺功能、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生化、心电图、脑电图、颅脑MRI平扫未见异常。
经深圳市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获得家长知情同意后,行家系全外显子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患儿TRPM 6基因存在复合杂合变异,c.2495A>G(p.Tyr832Cys)错义变异和c.3357C>A(p.Cys1119*)无义变异。经Sanger测序验证,c.2495A>G源于患儿母亲,c.3357C>A源于患儿父亲(图1)。检测父母双方的血镁均无异常。上述变异均未见文献报道,在ESP6500siv2_All、千人基因组和dbSNP147数据库均未见收录。根据2015年ACMG指南,结合生物学信息软件(SIFT 和Polyphen-2)预测结果,评价为c.3357C>A(p.Cys1119*)为致病性变异,c.2495A>G(p.Tyr832Cys)为不确定致病性变异。结合患儿临床表型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TRPM 6基因杂合变异所致HSH。
患儿入院后予静脉滴注硫酸镁,镁元素总量0.5g/(kg·d),纠正低镁血症。予补镁治疗后血镁波动于0.46~0.57 mmol/L之间,血镁水平上升后,未继续补钙治疗状态下,血钙可稳定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患儿病情稳定出院,予口服镁剂(25%硫酸镁20 mL 分4次口服),患儿2岁复诊时身高95 cm(+1.0SD),体质量14.1 kg(+0.7SD),血镁0.6 mmol/L,尿镁排泄率为2%,尿钙与尿肌酐比值0.13,精神运动发育仿同 龄人。
体内镁总量的99%分布于细胞内(其中骨组织占85%,软组织及肝脏占14%),仅有1%的镁元素存在于细胞外液中。血清镁中有70%以游离态存在,30%则与白蛋白结合。血镁浓度的稳定取决于肠道镁吸收与肾脏镁排泄之间的动态平衡。镁的重吸收主要发生在盲肠及结肠,非结合态镁通过瞬时受体电位通道M亚家族(melastatin-related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M)6型及7型形成的复合物,以跨细胞转运方式吸收。结合态镁则以旁细胞方式吸收[5]。血清镁中约80%通过肾小球滤过形成原尿,滤出的镁离子95%~99%由肾单位重吸收。肾脏对镁的重吸收主要发生在髓袢升支粗段(65%~75%),其次发生在近端小管(15%~25%)及远曲小管(5%~10%)[6],远曲小管的镁离子重吸收受到TRPM 6 及TRPM 7 离子通道的微调[7]。
低镁血症的病因包括摄入不足、镁向细胞内转移(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后、复食症候群、骨饥饿综合症)、丢失增加等。肾单位丢失(60%~70%发生在髓袢升支粗断)是低镁血症最常见的原因。常见的经肠道丢失镁包括慢性腹泻、吸收不良综合征、脂肪泻、呕吐、留置鼻胃管等。有推荐在行低镁血症病因诊断时,应首先测算镁排泄分数(fractional excretion of magnesium,FEMg)以判断是否为肾脏丢失过多[8]。FEMg的计算公式为:[(尿镁×血肌酐)/(0.7×血镁×尿肌酐)]×100%,系数0.7表示血液中镁离子有70%以游离态形式存在。在生理状态下FEMg在3%~5%之间,血镁下降时FEMg降低至0.5%~1.0%之间[9]。故低镁血症患者FEMg>4%考虑为肾脏丢失所致低镁血症;当FEMg<2%则提示非肾性丢失的可能性大[10]。有建议进行鉴别诊断时,应先排除先天性肾尿路畸形,再根据是否伴有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听力损害、低钙尿症或高钙尿症、甲状旁腺激素减退症、低钙血症、视觉异常作鉴别诊断[11]。同时,进行低镁血症病因诊断时还需要注意排除药物所致低镁血症,如质子泵抑制剂、利尿剂、铂类衍生物、钙调磷酸本酶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部分抗菌药物(氨基糖苷,两性霉素B、戊脒等)[3]。本例患儿FEMg值为1.39%,提示镁元素非肾性丢失,结合患儿不伴有其他系统受累表现,口服补镁治疗难以恢复血镁水平,临床可诊断HSH,后经基因检测进一步确诊。
最早在2002 年,通过候选基因方法,研究者在6例HSH 患者中均检测到9 q 22 区域的TRPM 6基因变 异[12];同年,通过纯合子定位法,研究者在7 个HSH家系中,将HSH致病基因定位在TRPM6基因上,证实HSH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13]。迄今为止,全球报道的HSH例数不足100例,变异类型多样,无热点变异;主要临床表现为婴儿期开始的反复抽搐,未治疗状态下血镁水平<0.2 mmol/L,延迟诊治导致智力发育落后。低镁可通过抑制甲状旁腺功能,导致继发性的低钙血症。本例患儿初诊时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处于正常低限,伴有低钙血症,随血镁水平升高,甲状腺旁腺激素及血钙均上升,与文献报道相符。
在治疗方面,予镁剂替代治疗,治疗剂量为元素镁0.4~3.9 mmol/(kg·d) [中位数0.9 mmol/(kg·d)][10]。本例患儿的补镁方案为元素镁2.48 mmol/(kg·d),与文献报道剂量相符。但研究发现,即使镁剂替代治疗剂量增大,血镁水平也仅能维持在0.5~0.6 mmol/L 之间[4]。推测可能与TRPM 6在结肠与肾脏远曲小管均有表达有关,即随着血镁含量升高,肾脏丢失镁也升高。本例患儿即使在静脉补镁治疗状态下,血镁仍难以升至0.6 mmol/L以上,且补镁后镁排泄分数自1.39%上升至2%,与HSH致病机制相吻合。经过补镁治疗,本例患儿的生长、精神发育情况完全与同龄儿相仿。文献报道,延迟诊断可造成不可逆的神经认知功能损害[14],提示HSH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极其重要。
本例由TRPM 6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2495 A>G及c.3357C>A)所致的HSH,为丰富致病基因谱及遗传性低镁血症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