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杂合变异致遗传性凝血因子XII缺乏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1-12-02 22:39贺湘玲邹润英陈可可
临床儿科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缺乏症凝血因子遗传性

胡 灿 田 鑫 贺湘玲 邹润英 陈可可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湖南长沙 410005)

凝血因子Ⅻ缺乏症是由凝血因子Ⅻ(coagulation factor Ⅻ,F Ⅻ基因,F 12)变异导致F Ⅻ活性(F Ⅻ activity,F Ⅻ:C)降低的遗传性凝血系统异常性疾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常无出血等临床表现,但有血栓形成倾向,多在术前、有创操作前或偶然查体时发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延长。现报告1例复合杂合变异致遗传性F Ⅻ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1 临床资料

患儿,女,6岁,因拟行腹股沟疝手术发现凝血功能异常入院。患儿在当地医院腹股沟疝手术前相关检查时,多次复查凝血功能示APTT显著延长(84~108 s),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无异常(9~12 s),余均无异常。患儿一般情况可,无发热、咳嗽,无黑便、咯血等。为进一步诊断收入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患儿系G1P1,足月顺产,出生体质量3 kg,无窒息抢救史,无出血史及长期服药史,无甲氨蝶呤、巯嘌呤、环磷酰胺、氯霉素及放射线接触史。家族无近亲婚配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及出血性疾病史,父母体健。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2 ℃,心率8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2/60 mmHg,营养良好,面容无异常,全身未见出血点及瘀斑,心、肺、腹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6.69×109/L,血红蛋白126 g/L,血小板346×109/L;PT 11.1s,APTT 84.2 s,凝血酶时间(TT)18.1 s,纤维蛋白原(FIB)1.97 g/L;血浆凝血因子Ⅻ:C 1.3%(参考范围50%~150%);血生化、狼疮、抗磷脂抗体等均未见异常。

患儿入院后完善并追踪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测定结果后于入院第6 天予以输注新鲜冰冻血浆,10~15 mL/kg。入院第7天复查凝血功能APTT恢复正常(30.4 s)。后行左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术中及术后均无出血情况,术后为预防出血再次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入院第10天复查APTT为28.2 s,余无异常。出院1周后复查凝血功能示APTT延长(47 s),余均无异常。

经医学伦理审核,并获得监护人知情同意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患儿F12基因(NM_000505)存在2个杂合错义点突变,第14 号外显子上c.G 1681 A(编码区1681 号核苷酸由鸟嘌呤变异为腺嘌呤)导致氨基酸p.G 561 S(第561 号氨基酸由甘氨酸变异为丝氨酸),来自于母亲;第11 号外显子上c.G 1330 T(编码区1330号核苷酸由鸟嘌呤变异为胸腺嘧啶)导致氨基酸p.V444L(第444号氨基酸由缬氨酸变异为亮氨酸),来自于父亲,构成复合杂合变异,见图1。父母均为携带者,无异常出血。两处变异经ACMG评分均为致病性变异。

2 讨论

以“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乏症”、“APTT 延长”、“Inherited coagulation factor Ⅻ deficiency”为检索词在万方、维普、中国知网及PubMed 进行检索,对报道的国内外近十年病例进行统计,共获得26例国内和3例国外病例报道。本例患儿及检索到的29例患儿的父母均未患病,均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出血性疾病史。其中9例为近亲结婚,24例行基因检测并发现基因变异,变异类型包括错义变异、剪切位点、无义、小插入和缺失变异。本例患儿为复合杂合错义变异,其第11 号外显子c.G 1330 T 为当前人类基因变异数据库(human gene variation database,HGMD)未发现的新发错义变异。实验室检查均见APTT 及凝血因子Ⅻ活性降低。4例患儿存在出血表现,1例泌尿道出血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1],1例呕血合并门静脉海绵窦样变[2],1例为月经过多[3],1例泌尿道出血合并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 合征[4]。

遗传性F Ⅻ缺乏症是由位于染色体5 q 33-qter 的凝血因子Ⅻ基因变异导致凝血因子活性降低的遗传性凝血系统异常性疾病,常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部分家系为显性遗传。遗传性FⅫ缺乏症临床上无明显出血表现,实验室检查示APTT显著延长,PT无异常,FⅫ活性减低,大多于术前、有创操作前或查体时偶然发现。

F Ⅻ是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是一种涉及凝血、纤维溶解和补体系统的接触活性物质。FⅫ在体内并不是重要的促凝因子,但在抗血栓和促进纤维溶解功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5-6]。近年来研究认为F Ⅻ的纤溶作用远大于其内源性凝血途径中的作用,F Ⅻ缺乏的患者无出血倾向但有血栓形成的危险。孙红晶 等[7]通过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及正常患者进行对照分析,发现FⅫ缺乏引起的凝血障碍与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病相关,并认为FⅫ缺乏是眼血管易栓危险因素之一。杨浩江等[8]通过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静脉血中凝血因子Ⅻ的活性进一步证实了易栓危险因素(凝血因子Ⅻ)的缺乏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发生发展之间存在内在的相关性。因此,普遍认为FⅫ缺乏不会引起出血倾向,而极有可能是血栓病的一个遗传性危险因素,容易导致血栓形成。但Koster 等[9]在一项人群对照研究中发现,在350例年龄小于70岁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仅有6%存在FⅫ缺乏,而正常对照组中FⅫ缺乏的发生率为5%,两者间无差异。而且FⅫ水平减低的患者并无血栓形成的危险增加,认为F Ⅻ水平与血栓形成之间无相关性。故目前对于凝血因子Ⅻ是否能导致血栓形成仍是未来需要继续探讨及研究的问题。尽管凝血因子Ⅻ参与血栓形成的机制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凝血因子Ⅻ缺乏对于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是肯定的,有学者甚至提出可考虑将凝血因子Ⅻ作为血栓性疾病中抗栓治疗的 靶点[6]。

近年发现,在FⅫ基因启动子区第46位核苷酸存在一个常见的多态性C→T(FⅫ 46C→T),与血浆中FⅫ活性和抗原含量有关。研究显示,血浆中FⅫ水平与F Ⅻ 46 C →T 多态性相关,携带F Ⅻ T/T 基因型者F Ⅻ血浆水平明显减低,T/T 基因型可能是血栓形成的遗传性危险因素[9]。张宇迪等[10]通过实验发现凝血因子Ⅻ缺乏与反复流产关系密切,有专家研究认为反复流产可能是与凝血因子Ⅻ基因启动子区DNA 甲基化水平升高有关[11]。研究发现,中国人群FⅫ活性正常值范围是47%~160.25%,F Ⅻ活性的平均值是(91.02±29.53)%,与年龄及性别无相关性;46 T/T基因型患者FⅫ活性及抗原水平均明显低于46C/T或46C/C基因型患者[6]。

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乏症是一种基于因子Ⅻ基因缺陷的疾病,无任何临床症状。临床治疗主要依靠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目前该病的临床报道较少,其非替代治疗仍在研究中。目前Ⅻ基因数据库的完善和新的遗传家系的发现,对于该病遗传性的诊断、基因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缺乏症凝血因子遗传性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贵州省183 891例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筛查结果的分析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血栓弹力图常用参数与凝血因子及凝血象间的相关性
集束化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对产后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6例X-连锁遗传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评估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音乐快感缺乏症
提高对遗传性心律失常的认知与诊疗水平任重道远
看恐怖片,血液都被吓凝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