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研组长在教研团队中的积极作用

2021-12-02 22:28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安丽萍
青年心理 2021年22期
关键词:教研组愿景课题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 安丽萍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一书,提到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模型,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这“五项修炼”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团队中,优秀的组织者不仅能够激发个人的能量,还能将个人能量有效转化为团队的力量,形成良好的整体搭配,整个团队就像凝聚成的激光束,形成强大合力,不仅个体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组织绩效也能够得以大幅度提高。

教研组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之一,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载体,是同学科教师提升业务能力、提高素养的理想场所,也是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的重要基地。教研组是骨干教师大有作为的舞台,他们不仅能够影响小小的教研组,还会对学校甚至对区域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仅以教研组建设为例,简要谈谈身为骨干教师的教研组长是如何发挥其核心作用的。

一、发挥专业促进者的作用

借鉴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模型,在教研组建设中,作为骨干教师的教研组长其作用应该体现在:在共同愿景的统领下,能够带领团队明确并制定组织发展的共同目标,同时还要鼓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准确了解每位成员的优劣短长,在面临共同的任务、追求共同愿望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在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帮助每位成员不断清晰自己在组织中的定位、个人发展目标,并及时修正前进方向,在不断创新中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在不断强化成长的动力中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京源学校的历史组就是深得团体学习要义的一个典型。组长是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在团队建设中,充分发挥了专业促进者的作用。一个教师的基本功首先体现在课堂上,对此,不管是新入职的新教师,还是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每学期组长都会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一次包括自己在内的15 分钟的“白描”课展示。白描本是中国绘画、文学创作上使用的一种表现技法,因其朴素简洁、概括明确、不施色彩等特点,故极易见创作者之功力。“白描”课就是老师在完成一节课或一个教学片段的讲述中,不得借助任何电子媒体,仅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用最朴素、最原始的方法,力求语言简洁准确、表达连贯流畅、内容条理清晰、逻辑层次分明,表情生动传神,以达到情感共情。这就是鲁迅先生概括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的白描境界吧。长期坚持这种训练,对提高老师们的讲课功力是极有利的。

还有一种教研模式也是历史组的一个突出特点,只要有教师做公开课或参加大赛课,全组定会齐上阵。在交流研讨中,都会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组长会给出专业的判断和建议。更为难得的是,每个人都会把它视为自己要上的一节课,大家各显神通,有帮助收集素材的,有帮助制作课件的,有帮助修改文案的,有帮助设计板书的……经过如此精心打磨、凝聚着全组智慧结晶的一节课,这样的教研方式早已成为历史组的一种工作模式,无私的帮助是相互的,成长却是共同的。

作为专业领域的佼佼者,教研组长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示范性方面,在教学维度层面的重要影响应该体现在促进同事专业发展的提升,成为老师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第一时间想到的人或是问题解决能手,及时做出专业指导并给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通过主导各种制度化的教研活动来提升教研团队的专业水准。

二、发挥项目领导者的作用

2014 年,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为标志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工程正式启动,此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就是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对育人价值和学生学习进行再认识,对学科本质及其内容结构需要有更深刻的理解,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机制需要更新观念,不断改进。面对新课程的挑战,如何才能尽快提升教师个人专业知识结构、能力和素养呢?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采取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驱动促进成员的发展以实现这一愿景,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

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就有这样一个学习型组织,它是由政治、历史、地理、心理四个学科组成,共19 人。这个综合组的组长是一位北京市骨干教师,在团队建设中,通过“建设课题研究共同体”这样一个总体思路,将来自不同学科的教师凝聚在了一起。作为“项目领导者”,需要围绕学科做好教科研项目等集体活动的规划与实施。十几年来,组长通过一个又一个课题研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四个学科的老师都能在教科研领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如“中学历史学科教育价值的挖掘与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基于课题研究的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构建校本‘读思行’教师研修机制,探索组织及个体知识转化的研究”“中学史地政生活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实践研究”“基于联合教研的中学史地政心学科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等。这些市、区级课题,从策划到选题,从立项到组织,从实施到结题,组长带领组员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经历了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循环往复,遵循着螺旋式上升的规律,在总结中提炼成果,在反思中提升认识,从而保持了教研组整体的、长久发展的良好态势。

课题研究带来的是教学观念的转变、知识结构的完善、教研能力的提升、个人专业的发展、意志品质的磨炼。正如组长所言:“任务驱动式的课题研究活动很重要,但是必须结合组内教师的实际来逐步分解研究任务,一步一步引导教师从事课题研究,需要鼓励教师在一次次愉悦的研究体验中感受自己的进步与收获,从而避免老师们在专业成长道路上走入自我封闭的‘磨道式循环’。”

这个例子突出体现了在组织维度层面,组长在教师群体中所起的引领作用。在汇聚个人愿景的基础上形成共同愿景,同时将共同愿景转化为每个人的奋斗目标,在共同愿景的实现过程中,个人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发挥文化建构者的作用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文化对一所学校、一个教研组而言同样意义重大。具有良好文化品质和精神风貌的教研组,一定会走上内涵式的发展道路。

作为组长,肩负着教研组团队文化建构者的责任,不仅需要规划共同愿景和具体目标,还应该努力营造充满活力、团结友爱、和谐进取、勤于思考、不断创新,具有奉献精神的文化氛围,引领每位成员对教研组文化的高度认同,通过共同的价值导向,凝聚力量,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品位和教研风格。这样的机制,能调动团队中每一位成员有效务实地开展各项工作,使他们在整个队伍提升的基础上能够运用个人和集体的智慧,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

外显的文化形式,内化的精神品质,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最终成为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其最高价值在于促进团队整体和个体的共同发展。优秀的团队都会有一些共同的文化特质,在上述事例中,两所学校的教研组长都十分重视本组的文化建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将这股软实力以水滴石穿般的坚韧化作滋润涵养人的心灵的养料。比如,定期的读书分享、综合实践考察、日常的教学研讨、以解决真实问题为核心的课题研究、大赛前的集体备课、学科领域的专题讲座、新老传承的师带徒、围绕共同主题的知识竞赛、经验交流与分享等。教研组不仅是大家工作学习的地方,也应该是安放心灵的港湾、大家的情感归宿,因此富有情趣的各种娱乐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户外郊游、生日派对、联谊活动、温馨的迎送仪式——欢迎新教师致敬老教师……教研组就像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可以充满欢笑,也能洒下泪水,大家彼此就像家人一样友爱互助。以“耕耘合作共赢”为主导的文化氛围,就是为了让每个成员在肯干、实干加巧干中都能走上“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的发展之路。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如果你想让老师的劳动能够给老师带来乐趣……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老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猜你喜欢
教研组愿景课题
一起向未来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巧设美术课题 传承非遗文化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2020愿景:雅尼克·涅杰-瑟贡在大都会的新计划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