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土地集约利用及规划实践探索
——以蚌埠市为例

2021-12-02 21:35钱文龙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6期
关键词:蚌埠市集约用地

钱文龙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01)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空间与活动载体,土地资源与空间的优化利用能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空间的合理利用,在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中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需要对区域土地空间进行集约化利用,通过区域空间的建设与规划来打造魅力生态城市,以减轻土地利用的压力。

1 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的原则

1.1 综合效益原则

区域土地的集约利用需要在综合效益基础上进行开发与利用,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从社会效益的角度看,合理的基础设施、生活空间能满足人类在生态宜居的城市空间中开展社会交往、休闲娱乐等活动的基本需求。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土地的集约利用将土地的价值发挥到最大,特别是通过农业生产活动来带动相关产业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从生态效益的角度来看,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

1.2 资源整合原则

在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的背景下,基于垂直空间的系统性整合,中国能够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和空间资源的拓展与优化。一方面,能够对城乡的生态、生活与生产用地的规模与形态进行集约化处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空间价值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能够对基本的生产生活空间进行垂直性拓展,从而在经济活动的生产实践中将生活系统、生态系统及生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而统一起来,在良性有序的生态空间中实现空间资源的合理布局与长效发展。

1.3 共建共享原则

区域土地的集约化利用,能够基于共建共享的原则来实现社会的规划与建设,并且在建设的过程中实现空间的合理布局,完善城市建设结构。一方面,区域土地的集约化利用,能够有效地把城市资源整合到一起,对城市的土地资源以及空间进行合理改造,建设一个生态宜居、经济发达的城市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在区域土地全面规划与发展的情况下,基于城市环境的建设与发展,大众能够获得更加优质的城市服务。

2 蚌埠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

蚌埠市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淮河流域,全市耕地39.78×104hm2、林地2.45×104hm2、水面3.77×104hm2,拥有皖北地区商贸中心与加工制造业中心,是安徽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同时,该市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土地利用率高,但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在土地集约利用的过程中存在着集约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2.1 城镇空间集聚效应不强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蚌埠市建设用地的规模逐渐呈现出较高的增长趋势。蚌埠市为吸引投资,提供较为宽松的用地环境,随着工业生产、产品加工等企业项目的落地,整个区域内的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对于农业生产用地规模扩充产生一定程度的阻碍。同时,工程项目在整个城市的用地规模以及区域空间的利用被忽视,出现土地跳跃式、碎片化开发,导致城市前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集聚效应不凸显等问题[1]。

2.2 农业空间整合程度不高

快速发展中的城市均会选择优先发展城镇,强调做大做强城区的发展战略,对农村发展空间形成挤压,建设发展和耕地保护矛盾相对突出。蚌埠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和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全域空间土地的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着重对于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进行保护,同时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为抓手积极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工作,以鼓励农户互换并地破解承包地细碎化问题,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由于农村建设用地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整理,缺乏统一规划,导致村庄“内部复垦,沿路新建”问题,村庄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违法情况突出,村庄和村庄外围耕地交织程度加深。

2.3 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差

新时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前提下,在土地集约化利用,满足城乡建设的同时,保护好原有生态空间,适度腾退、增加休憩空间,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生态产品的需求。当前,蚌埠市以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为契机,加强龙子湖、三汊河、淮河及沿岸湿地等重要生态资源的保护,加大其周边农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力度,优化产业用地结构和布局,逐步引导生产活动退出该区域,实现了核心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

3 蚌埠市土地的集约利用与规划路径探究

3.1 以人为本,打造高效城镇空间

城镇空间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承载区域,区域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关乎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城镇空间规划布局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综合开发的原则,基于各个地区的地形地势、环境气候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确定发展方向和内部结构,优化调整蚌埠市及各县主城区用地布局,统筹高新、经开、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高铁东片区等新区成片开发建设,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保障规划落地实施,从而在综合开发的过程中保障土地资源能够满足城镇功能定位和群众活动的需要。

3.2 优化结构,统筹布局农业空间

农业空间是农民生活和进行农业生产的空间,区域土地的集约利用可以优化农业空间用地结构,对保护耕地和保障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在进行农业空间布局的过程中,应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加强土地集约程度,结合蚌埠市现状,适度归并自然村,合理在中心村周边预留安置建设空间,持续开展农户互换并地工作。同时,通过优化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和农业用地结构布局,解决用地碎片化问题,形成等级职能结构协调有序、空间布局合理的农村居民点体系和集约高效农业生产空间。

3.3 生态优先,系统构建生态空间

生态空间是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通过区域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可以有效实现生态空间的保护和休憩空间的打造。在生态空间规划布局过程中,结合土地利用情况和群众休闲游憩需求,识别原生生态区域、生态资源集中区域、生态空间缺失区域,对于四方湖、香涧湖等原生生态区域,严格控制人为活动。对于龙子湖、涂山、黑虎山、三汊河等生态资源集中区域,以保护为主,推动区域范围内生态用地集中连片,适当进行生态资源开发。对于城镇内部生态空间缺失区域,通过腾退老旧小区、城中村、旧工矿用地,新增布局人工绿色空间,或通过打造空中花园、空中立体桥梁与走廊等空中景观,从而在区域空间的垂直开发与规划中创设不同的休憩空间,打造特色的现代化生态空间[2]。

3.4 适度超前,高质谋划交通市政设施

道路是实现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之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蚌埠市需要在原先的道路建设基础上完善道路用地的建设和利用水平,适当超前考虑城乡发展。一方面,需要对整个区域的整体布局与发展规划进行分析,构建城市快速路网体系,提前预留立体交通空间,按照道路登记与功能不同,差异化管控道路两侧建设活动类型,优化人流组织,确保道路交通的通达性与便捷性。另一方面,在道路交通规划的同时,对整个区域的排水系统、地下水工程进行合理规划,加强道路交通与城市地下工程的统筹协调。

3.5 深挖内涵,用心塑造城市风貌

城市风貌是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和城市文化品质的反映。区域土地的集约化利用需要对诸多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进行综合规划。在自然景观的规划中,需要基于整个区域建筑形态呈现出来的风格进行景观用地的建设,将自然景观作为区域土地开发的一项辅助性工程,通过自然景观的点缀使整个区域空间的环境与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在人文景观的规划中,需要基于地方的历史文化与特色进行历史人文景观的开发,充分挖掘历史遗迹、事件以及人物的精神内涵,如双墩文化、垓下古战场、大禹等文化符号,并且将其历史精神通过现代化的建筑单体进行呈现,从而在历史的沉淀中实现景观用地的规划。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区域空间集约化利用的背景下,蚌埠市需要针对目前城镇空间集聚效应不强、农业空间整合程度不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差的现状进行改进,从而在实际的土地应用过程中实现资源整合,对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交通市政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同时,蚌埠市应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特色构建城市特色景观,在资源与空间的共建共享过程中实现区域空间综合效益的全面提高,切实提高整个区域空间的土地集约化水平,促进城市与乡村的空间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蚌埠市集约用地
夕阳赞歌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浅谈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日本“缩小意识”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
水中卫士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
集体建设用地改革路径
城镇建设中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