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雪姣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宜兴 214200)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是新时期高等教育体系中共青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所采取的重要措施,强化这方面的工作,一是能够对大学生群体参与第二课堂情况进行科学平台,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自身成长中的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二是通过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积极性,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是通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效提升学生全面发展水平,为就职就业和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在共青团第二课程构建和运行体系中,依托多元化实施途径,将第二课堂实施充分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各个层面,以“到梦空间”为基本载体,用数据方式记录实际活动状况。利用大数据平台对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团学活动、志愿公益、工作经历和实践活动内容,以及学生所组织的特殊课程进行记录和分析,更为深入的把握学生成长动态[1]。以此不仅能够为学生管理工作开展提供精准参考,还能够让学生更加直接的发现自身成长中的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更好的达到社会主义新型高等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第二成绩单能够让学校、就业单位等更加深入、完善的对学生成长状况进行评价,但在传统评价体系中,评价因子设定不够合理、评价内容不够全面、评价结果导向无法充分体现出来,甚至对学生个人成长产生偏差性影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加全面的采集学生第二课堂成绩数据,并基于智能分析模块完成数据处理流程,能够根据不同应用层面的要求,对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以此在对学生学习情况、实践能力和思想政治素养准确评定基础上,有效拓展第二成绩单应用范围,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机统一。
在传统学生管理体系中,无论教师层面还是学生层面,对主体地位的认知都存在一定偏差,学生知识学习和党团活动开展,都是以被动模式为主,参与积极性明显不足。其主要因素之一是学生对自身成长的目标和认知存在偏差,无法将个人成长与社会价值实现相统一。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第二课堂成绩单进行分析,能够引导学生以可视化方式,认识自身成长的短板,认识个人成长在同类学生群体的层次地位,认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的偏差,从而有针对性的、主动的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来,在不断推动个人成长的同时,也能够推动第二课堂开展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2]。
当前多数院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体系中,多是以规范和内容为主要角度,分析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在技术投入和应用方面的研究明显缺失。从理论层面而言,大数据技术导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具有极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应用效果的呈现,必然是以大数据平台构建为基础上。在平台构建前期阶段,必须要明确数据采集范围,准确把握数据采集要点。以“到梦空间”系统应用为例,学校团组织可以结合学校整体办学特色和共青团活动开展特征,定制或自行开发各种活动模块,并将对应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平台。结合当前第二课堂活动开展要求,数据采集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类型:思想成长、工作履历、文体活动、技能特长、实践实习、志愿公益、创新创业等方面。在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中,除要考虑数据采集范围的全面性之外,还应当注意数据内容隐私规范,注重数据安全防护。
当前多数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管理,都是依托“到梦空间”系统构建,因此数据导入也是以此为入口,针对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内容,设定对应的数据采集方式,以自动采集和人工输入两种方法,全面采集学生参加活动流程中产生的数据。在活动进行中,需采用合理的形式,将活动情况转换为数据形式,并确保数据格式与系统运行情况相统一,以此确保数据导入的准确性[3]。在系统运行中,数据处理环节通常是由系统内置模块完成,能够实现数据的全面、精准分析,为成绩评定提供精准依据。同时,为更好的确保大数据处理结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可以结合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情况,对具有评价模块进行优化,更好的提升数据处理水平,完善数据管理模式。
利用大数据平台对第二课堂成绩单进行管理和数据处理,在管理模式上进行优化和调整,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通过更加精准的分析,实现学生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成长。在大数据平台应用中,还应当将处理结果融入到学生管理的各个环节,确保处理结果与学生成长水平一致。当前高校学生成长环境更加复杂,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更加多元化。通过对学生整体和个体的第二课堂成绩进行大数据分析,能够更加细化、系统的分析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存在问题,能够基于数据分析明确学生成长的短板,以此对学生管理模式进行优化。
对于学生而言,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结果的推送,明确自己在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时存在的不足,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志愿者服务、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在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基础上,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构建自身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为个人成长奠定更加坚实基础。
第二课堂成绩单在我国多数高校共青团建设中,都已经取得较好的成效,帮助大学生群体更好的融入到共青团活动之中。尤其是对入党积极分子、先进学生等的评价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部分不足,以学生反馈情况为例,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活动次数较少、规模较小,无法满足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实际需求。基于“到梦空间”后台整体统计数据显示,单项第二课堂活动报名人数都是在50~60人之间,最高单项项目设置有达到6000人,而单项活动实际需要人数基本在10~20人之间,因此除部分基于网络平台运行项目外,多数项目都无法满足学生参与需求。二是成绩评价所起到的作用不够明显,部分学生在参与第二课堂后,对个人成长所能够起到的促进作用没有得以彰显,学生思想和实践层面的变革也不够深入。三是第二课堂成绩单在学生整体评价体系中的权重还有待提升,由于权重所占比例较低,使得部分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视程度不足,并没有能够积极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来。因此从这方面而言,高校共青团还应当根据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大数据分析,对现有组织模式和成绩评价体系进行优化,以确保整体成效能够更好的体现出来。
第二课堂建设运行体系完善是提升学习参与积极性,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重要前提,针对当前第二课堂成绩单大数据分析和实际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二课堂建设模式拓展应当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是创新发展第二课堂建设形式,将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与创新创业、党建团建、校企合作、志愿服务等多种活动类型相结合,增加活动开展频次,满足学生的实际参与需求。二是要注重活动过程中,活动组织及或评价的数据化转化,能够为大数据处理提供准确、完善、全面的数据基础,确保数据分析结果准确性,为学生后续活动开展提供参考。三是课堂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与专业课教师沟通,能够基于学校发展特色及发展战略要求,创新第二课堂建设模式,有效提升整体运行水平[4]。
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体系,必然会涉及学生个人隐私及学校层面的保密数据,在数据采集和应用环节中,常会由于重视不足或管理不规范造成数据泄露等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除要做好保密制度建设外,还应当加强相关工作人员保密意识教育,避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数据丢失或泄密现象,为第二课堂成绩单系统稳定运行奠定良好基础。
当前大数据技术还依然处于高速发展中,尤其是在数据处理环节,还需要对模型对算法进行全面优化,因此相关院校在进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时,要尽量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对大数据技术尽量优化,确保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在学生管理各个环节,应当要求岗位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大数据意识,做好数据采集和分析结果应用,全面提升成绩单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水平,以此为学生健康成长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运营模式也发生较大变化,对于高校相关管理层面而言,必须要强化对大数据应用的重视程度,优化第二课堂运行模式,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时代大学生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