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赵晶晶
在科学区材料投放中,“对话引导”策略能够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促进幼儿想象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这一策略将材料的投放和科学区活动有机结合,能够让科学区域活动更富灵活性和派生性,能够有效促使幼儿进行积极主动的创新性实践。
教师应坚持材料种类、形式和数量的丰富性,满足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对材料的需求,减少因为材料缺乏导致幼儿间的合作矛盾。
教师应通过简单的材料引导幼儿参与活动,注重培养幼儿对材料进行再加工的能力,并通过材料引导幼儿相互合作,促进幼儿在合作中完成科学实践的任务,进而提升幼儿的能力。
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主动搜集材料,为科学活动做准备,要让幼儿通过全方位地参与活动,体会到使命感和荣誉感,进而引导幼儿产生创新性想象,从而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首先,“对话引导”具有建议性,幼儿更易于接受,既能保证幼儿主导活动实践,又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其次,“对话引导”保证了幼儿绝对主导的活动实践地位,教师所做的引导也是为了让幼儿独立完成。这种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引发幼儿思考,推动幼儿产生探索性的想象和实践。
再次,“对话引导”赋予了幼儿表达自我的权利,在与指导对象的对话中,幼儿能够获得自身急需的建议和能力提示点。
最后,在有效对话中,师幼能够更加有效的互动,以促进活动顺利、高效的开展。对话过程也锻炼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语言能力。
关于科学区材料投放的“对话引导”,我们强调一种“人人”对话。这种对话是一种基于需求的平等对话,商量是其主要特征。在对话的对象上,“人人”可以是幼儿和教师,可以是幼儿和家长,可以是幼儿和幼儿,也可以是幼儿和其他参与者。通过平等协商的对话,幼儿之外的参与者可以了解幼儿对材料的需求和有关材料搜集、投放的一些想法。
“人人”对话可以使材料投放者更加精准地投放有关材料,引导幼儿有序进入活动场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进而提升科学区活动的质量及幼儿能力的提升。
直接的“对话引导”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而较高层面的“人材”对话,则通过无声的材料进行指引,更具操作价值。教师在特定阶段投放特定的材料,并通过材料引导幼儿的实践创新行为,能够对培养幼儿的科学能力和素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境,是最能深入人心的场景。幼儿对感官的依赖具有超越性。情境创设可以发挥情境的针对性引导作用,促进人与境之间的对话。“人境”对话一方面能够开发幼儿的潜能,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幼儿以一种更加主动、开放的心态面对科学活动。
我们把搜集材料的范围扩大到大自然,借此实现材料价值的最大化。“人境”对话利用“境”让幼儿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使幼儿在自我实践中活跃思维、放飞想象,在开拓科学视野的同时增长知识,进而促进自身科学能力的稳定发展。
在科学区材料的投放中,作为“对话引导”的一种方式,围绕材料效果而来的反思性对话评价其作用无可替代。这种“对话引导”从幼儿对材料的感受入手,能够让幼儿从整体审视创作过程和实践成果,促使幼儿反思,进而让整个科学活动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对话引导”运用于科学区的材料投放,与其说是一种材料投放策略,不如说是对材料的创新性运用。“对话引导”策略能够让材料与众不同,促使幼儿在科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加稳健地发展自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