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幼儿园优质科学探究活动

2021-12-02 18:03梁婷福建省厦门市第三幼儿园
家教世界 2021年21期
关键词:蚯蚓筷子桃花

◆梁婷 福建省厦门市第三幼儿园

科学探究是带我们接触外界事物的钥匙,在合理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建立起对客观事物的丰富认知,且对其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幼儿阶段的孩子们年龄较小,正处于对外界事物产生强烈好奇与探究心理的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引导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一来迎合与满足了幼儿的科学探究心理,符合其该阶段了解外界事物、探索外界事物的心理,二来也能引导着幼儿一步步走向成熟与发展的方向,对于幼儿的长远性进步来讲意义重大。

一、回归自然,利用自然资源引导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当前大多数家庭只育有一名孩子,自然是捧在手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种对幼儿娇养的状态是当前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也正因为如此,孩子们很少能像以往的孩子那样充分接触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之中去感受外事万物。但实质上来讲,自然中蕴含着异常丰富的素材,我们的孩子们在接触大自然的过程除了能感知到大自然的无限魅力,还能以此为载体、为途径更好地学习、理解与掌握诸多知识。也正因为如此,在当前教育环境背景下,不少幼儿教育工作者提倡回归自然,即巧妙利用自然资源面向幼儿实施启蒙教育。这其中,利用自然资源引导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便是其中的一种。

例如,春天来到了,孩子们在入园的路途中会见到很多盛开着的桃花。有的孩子告诉我“粉红色的桃花真好看”,有的孩子则说“不是,我看到的桃花是红色的,红色的桃花才好看”……对于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所观察到的不同颜色的桃花,首先我肯定了其认真、细致的观察态度,并告诉孩子们确实是有两种不同颜色的桃花,但是这两种不同颜色的桃花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听到我这么说,孩子们一个个都露出了好奇与探究的眼神,有的孩子还直接问我,“老师,有什么不一样啊”。当然,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鼓励他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依然认真观察,看看这两种不同颜色的桃花最后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变化。在我的鼓励与引导下,孩子们在大自然中观察的态度更加明确、更加积极了。而以后,相信孩子们也能认真观察自然中的事物并加以认真探究,以得到更好的科学启蒙。显然,这种科学探究启蒙的方式要比我们幼儿教师直接简单粗暴地告诉幼儿一个科学知识、科学道理更能促进他们的长远发展。

二、融入生活,借助生活素材引导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生活是一门大百科,生活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教育素材。也正因为如此,陶行知先生大力提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先进教育观点。时至今日,巧妙实施生活化教育的观点依然在我们教育教学领域绽放着无限的魅力。幼儿工作者在自身的幼儿教育实践中不仅仅只是利用专业的器材带领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还可以充分鼓励幼儿认真观察生活,将在生活中产生的疑问、所形成的不解等都一一记录下来,这样源于幼儿生活实际的科学探究活动才是他们感兴趣的,才是他们能积极融入的,且切实能让幼儿从中获得科学启蒙良好教育效果的。

对此,我自身的幼儿科学探究教育实践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观点。像某次,班上的一名孩子用夸张的语气告诉了我一个他在生活中发现的大“秘密”,我赶紧让班上的其他孩子们也都安静下来,认真聆听这名孩子的生活发现。只见这名孩子说到“今天我用的水杯忘在车里了,所以爸爸用家里吃饭的碗给我倒了一点水,让我喝水。水太烫了,我就拿出一双筷子想搅拌搅拌,让水凉得更快一些。可是,当我把筷子放到水里的时候,我发现筷子竟然变折了,像被从中间扭断一样。可是,当我从水里把筷子拿出来之后,发现筷子竟然又没事儿了,就这样我试了好几次,都是筷子在水里就被折断了,拿出来就又没事了,怎么会这样呢?”听到孩子描述的情况,我立马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也正是以此为基础,我在班上重新模拟了孩子在家中看到的“神奇的筷子”现象,班上的孩子们纷纷露出了百思不得其解的表情。也正是在孩子们迫切想知道、想了解的契机,我向孩子们详细解释了其中所蕴含着的科学知识,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作光的折射。“神奇的筷子”现象也是光的折射,因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使得光发生了折射……就这样,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幼儿科学探究教育便很好地契合了孩子们的社会生活,这对于幼儿科学探究兴趣的激发与调动、孩子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与掌握其中的科学知识与原理显然都大有助益。融入生活,借助生活素材引导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对于我们做好科学探究教育工作的意义显而易见。

三、尊重生成,在突发生成中引导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每一名幼儿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之前都会进行认真的备课,以最大程度让教育教学变得更加科学、合理,且有保障性。但是我们所教育的幼儿年龄小,思维灵活,小小的脑袋里更是时时刻刻涌现着精灵古怪的想法与念头,这就使得很多时候我们之前备课中所没有想到的内容出现、发生在我们的课堂上。这便是我们所提到的“课堂生成”。对此,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即当出现与原教学计划不符的情况,一律强硬地拉回到原来的教学节奏上,甚至有时候还会采取批评幼儿的方式。这显然违背了我们教育的规律与本质,同时,对于我们引导幼儿形成积极主动的探究态度也大为不利。

例如,在某次的劳动活动中,原计划是带领着孩子们一起挖土、撒种子,可是,挖着挖着,班上一名女孩子大声地喊了一声:“大家快来看,这是什么呀?”这一喊瞬间就把其他孩子的注意力充分吸引了过来,大家赶紧跑了过去,想看看这名女孩子究竟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宝贝”。我也跟着看过去,发现吸引孩子们注意力的是一条蚯蚓。虽然平时听故事的时候听过“蚯蚓”这一小动物,但是孩子们真正见过的却少之又少,因此,幼儿对于新出现的事物都表现出了极大的探究热情。我及时暂停了原本的劳动体验活动,改为从发现的蚯蚓入手,带领孩子们去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首先,我告诉大家这是一条蚯蚓,然后引导幼儿尝试着去推测蚯蚓生活的习性。孩子们认真思考,纷纷发言。有的孩子说:“蚯蚓是从泥土里挖出来的,它应该就是生活在泥土里,”有的孩子说:“我看到蚯蚓身上还沾着泥土,而且泥土还有一些潮湿,我感觉蚯蚓习惯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方,”由挖掘中意外发现的一条蚯蚓开始,孩子们进行了一连串的科学探究活动。这使得孩子们兴致高涨,积极性得以充分激发与调动,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从科学探究中对蚯蚓这一小动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了解。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原来的教学轨道,但是孩子们也在这一番生成中获得了别样的进步与成长。尊重生成,在突发生成中引导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这其中的作用显而易见。

科学探究是带领幼儿们接触外界事物的一个重要渠道。但在以往的幼儿教育实践中,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习惯于忽视带领幼儿们进行科学探究,只是一味地向他们理论化地讲解具体的科学知识及其原理。这样的科学启蒙教育方式很容易导致幼儿失去科学探究的兴趣,且对其理解与掌握科学知识也并无实际益处。

猜你喜欢
蚯蚓筷子桃花
桃花琐话
竹筷子
Chopp ed!
清明,又见桃花红
筷子礼仪
画蚯蚓等
揭秘蚯蚓的10大秘密
保护蚯蚓
桃花纷飞,曾许你一眼万年
桃花千朵惹蒹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