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1-12-02 16:02吕翠红安徽省天长市城南小学安徽天长239300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29期
关键词:圆规画圆半径

◎吕翠红 (安徽省天长市城南小学,安徽 天长 239300)

翻转课堂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高中,成功的教学模式受到教育界广泛的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音频和PPT相结合并整理成统一的文件,再上传至网络,便于课堂中未深入理解知识或未及时听课的学生查漏补缺.目前,翻转课堂模式已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师在课前以微视频形式为学生提供预习资料,课中重点讲解学生在预习中未理解的知识点,体现出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探究等学习特征,同时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应用翻转课堂能帮助学生高效理解所学知识,维持探究知识的欲望,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1 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数学教学特征

翻转课堂是目前各个学科教师广泛应用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方式有以下特征:①结合网络开展教学.翻转课堂的重要组成是教学视频,一般教师制作的微视频均控制在15 min~20 min内,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更符合小学生认知特征和心理规律.与此同时,翻转课堂视频的质量较高且针对性强,有利于引导学生高效预习和理解知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②缓解学生情绪.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此过程中发挥引导和指导作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通过与他人的探究和分析,活跃思维,使教学效果提升至全新的高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翻转课堂氛围较为轻松,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就能理解和掌握知识,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课堂氛围.该教学模式能便于学生随时观看视频,复习知识,避免出现知识遗漏的情况.尤其是在完成作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及时与教师交流,而教师可在线解疑,使学生一直处于探究状态,提高学习效率.③转变师生角色定位.翻转课堂的出现使师生角色发生转变,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完成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一系列学习任务.与此同时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视频预习新知,教师可设置开放性较强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相互讨论,高效吸收和运用知识.师生间在翻转课堂中沟通交流的机会比以往更多,教师走下讲台为学生答疑解惑,再根据学生特征开展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帮助学生高效吸收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的策略

2.1 做好课前准备 实现自主学习

利用翻转课堂需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该任务单是学生课前完成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可通过翻阅教材或上网查询完成任务单,同时此过程也帮助学生再次回顾以往所学的知识.数学教师会针对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制作对应的微视频,使学生观看视频后完成基础知识的预习和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积极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所谓自主学习个性化即教师为学生提供课前学习资源,学生可结合学习需求选取和处理资源,并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个性化学习体现在学生学习个性化与自主学习时间个性化两方面,以“圆的认识”教学为例,针对该章节可设计以下任务单目标:①充分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含义以及半径、直径在同一个圆中的关系.②理解和运用圆规画出一个指定半径或直径的圆.③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任务单不同于以往根据知识内容设置的练习题,此教学方式需要以问题作为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将各种知识相串联,从不理解过渡至理解.教师可设计以下任务:任务一:观看微视频寻找宝物,其中运用一个黑点表示学生的左脚,画出宝物可能存在的区域.任务二:①何为半径?一个圆中有多少条半径?长度有何特征?②“圆,一中同长也”这句话中,“一中”和“同长”分别表示什么?任务三:①为何可运用圆规画圆?②画圆时该如何确定圆心?③圆规两个脚间距离表示什么?④画圆时该注意哪些事项?⑤运用圆规在草稿纸上尝试画图,熟练后在空白区域画一个半径为1.5厘米的圆,并标注半径和圆心.任务四:①何为半径,一个圆中有多少条直径,长度有何特征?②在同一个圆中半径与直径的长度有何关系?为什么?③圆属于轴对称图形吗?有多少条轴对称?

通过分析上述任务得知,任务一借助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体验和感悟圆的形成过程,紧抓数学知识本质,为后续理解做好铺垫.任务二让学生在充分理解圆半径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感悟数学文化,然而此类理解并非单纯停留在表面,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圆的基本特征.任务三使学生掌握运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以及为何能运用圆规画圆.大部分数学教师会为学生传授“一定点、二定长、三旋转一周”画圆的方式,基于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数学课堂应让学生按照自身习惯学习,打破以往的思维,实现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任务四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直径,结合含义归纳总结其特征,明确直径与半径的关系,通过该任务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小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任务单能更好地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虽然从某种程度而言,学生需在数学教师提供的资源下学习,然而这种方式更突显自主性特征,增强学生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深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深化课堂教学 开展小组学习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完成任务并非一蹴而成,需要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实现深度学习.其中深度学习能挖掘数学的本质,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与学习效率.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开展小组进阶式学习,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从独立思考转化为合作交流,借助小组协作解决问题,增加沟通交流的机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圆的认识”教学为例,数学教师在课前可整合数学教材和教材外的习题,重点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该方式在于借助习题帮助学生总结课前所学知识,并查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完成检测后可让小组核对校正,小组成员讨论分析梳理知识,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或由数学教师单独指导.为了深化学生对圆的理解,数学教师可开展深入学习,分别设置以下进阶练习:①分别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和一个直径为2厘米的圆,在画圆时需注意哪些问题?②找出圆形纸片的圆心.③两端在圆上的线段中哪一条最长?可先画出圆再进行判断,为何两端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其中进阶练习①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运用圆规画圆的方式,深入理解圆心确定圆的位置,直径、半径确定圆的大小.进阶练习②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基于此确定圆心.进阶练习③通过研究圆的直径相关知识,并借助推理的方式确定两端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增强学生的推理能力.上述三个任务紧抓圆心、直径、半径三个要素,教师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并让学生动手测量操作,在此过程中学习几何图形,并经历质疑与推理等过程,形成多样化和系统化的学习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教师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继续深入,提出进阶练习④在校园运动会跳绳比赛中,体育教师想要设立跳绳区域,即在操场上画一个半径为1.5米的圆,请为体育教师提供材料和思路.

知识应用是学习数学的最终意义,运用圆规画圆是数学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支架.但现实生活中无法运用圆规画出很多大圆,课前提出为何运用圆规画圆的问题无疑是为学生提供类似于圆规画圆的思维途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集思广益,相互合作优化方式,展现集体的智慧,充分理解数学知识,切实提高了学习效率.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围绕知识开展探究学习,充分理解圆的本质,并分析和解决遇到的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数学素养.基于翻转课堂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

3 结 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能改变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学会高效内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与此同时,教师在翻转课堂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不受时空限制为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也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实现自主探究,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教师在应用翻转课堂时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学情,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作用,维持学生持续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切实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圆规画圆半径
圆的启示
“画圆法”在力学解题中的应用
画圆的月亮
圆规
连续展成磨削小半径齿顶圆角的多刀逼近法
一些图的无符号拉普拉斯谱半径
圆规小姐圆梦记
二合一圆规尺
连线·画圆·揉团——浅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的有效教学
圆规小姐圆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