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三兴学校 钱元香
数学文化包含“人数学化”和“数学化人”两个不同的层面,将数学魅力充分地展示出来,有助于学生学习观的树立。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地融入数学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生年龄较小,上课时不容易集中精力,也很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数学教材中包含很多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文化内容,且多为数学文化故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文化,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趣味、富有魅力,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充分地了解数学知识的起源,掌握知识的发展规律,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例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借助教材中的节日展开计算教学,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写一写”“想一想”和“算一算”等活动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同时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对比,找出计算方法的异同,促进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内容的理解,深刻地掌握两位数乘法的计算算理。整个课堂活动上,教师将“倍乘法”等方法悄无声息地融入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于不知不觉中真切地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总是想以最短的时间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很少将考纲之外的文化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得课堂索然无味,学生缺乏思考的机会和空间,学习效率低下。数学文化的有效融入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从文化底蕴方面强化了学习过程,使学生在文化情境中学会对问题进行思考,促进了学生问题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例如,在“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课中,教师可设置故事情境:连年征战中,一个国家战败,这个国家的小公主带领贴身侍卫来到原始部落。公主向部落酋长提出:“能不能给一小块地?”酋长洋洋得意地说:“没问题,但你们只能从海边圈一块羊皮大小的土地。”一整块羊皮的面积真的是太小了,怎么办才好?公主愁眉不展,这时,一个聪明的士兵提出:“可不可以将羊皮裁剪成细长的羊皮条,然后用羊皮条去圈土地?”如此一来,问题就变成了:“怎样圈地才能面积最大?”学生展开思维活动,有的提出:可以围成一个正方形;有的同学提出,圆形面积最大,可以围成一个圆形;还有的学生提出,可以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借助海岸线围成一个半圆,这样围成的半圆面积最大……
案例中,教师借助文化故事,向学生出示了“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哪种图形面积最大”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活动,让学生真实地体验了知识应用的乐趣,感受了知识的应用魅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关活动,将数学文化融于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实地体验知识的起源、发展、变化,体会知识蕴藏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倍数与因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从两千年前古希腊人对因数和倍数的研究入手,首先向学生出示12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让学生将其拼成一个长方形,并尝试用乘法算式的形式将其表示出来。整个过程中,学生利用具体的数据找出因数和倍数间的辩证关系。在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认知思维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计数器中分拨出不同的两位数,使两个数字之和等于9?同时找出这些两位数与数字9之间是否存在特殊联系。学生试着列举数字组合:18、27、36、45……观察并得出结论。这时,有学生提出:数字8、7、6等是否也遵循一定的规律?问题驱动学生探索,在学习中领略了数学文化的魅力。
案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知识的探讨,通过教学活动与数学文化的有机结合,使教学课堂活动丰富多变,让学生真切地感知了数学知识的神奇力量,体验了文化内涵。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数学文化巧妙地融于其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文化气息,体验知识带给我们的乐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