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学校劳动教育要做到知行合一,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香槟湖小学(以下简称“香槟湖小学”)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实现五育融合。
香槟湖小学创新打造混融的劳动社区,以游戏化、场域化、场景式等方式落实劳动教育,并以劳动教育为载体,与德智体美教育全面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精心规划了学习成长、校园生活和绿色生态三个校内劳动社区。学习成长社区有“文化走廊”“图书借阅”等班级、年级、校级区域;校园生活社区有“七色湖服务中心”“餐饮服务”“运动指导”“礼仪示范”等;绿色生态社区包含“班级绿化维护”“红领巾果蔬园”等。学校基于混融理念打造校园物型空间,将创客中心、陶艺小馆、家政体验、劳动评价等分布到各楼层,各年级学生可以就近学习劳动技能,体会劳动乐趣,展示劳动成果。学校充分挖掘和链接校外资源,将常州博物馆、新北区检察院、中华恐龙园、世茂香槟湖社区等作为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基地,还利用互联网充分开发线上虚拟的劳动实践基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劳动学习和体验的场所。
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理念,是一种育人思维,更是一种育人实践。在学校混融理念引领下,香槟湖小学以劳动教育作为五育融合的突破口,以此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育人目标。
德育工作产生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又面向真实问题的探索。德育与劳育混融,更具有情境性。劳动是最好的育人体现,也是育人最好的契机。学校以香槟绿色生态社区的“红领巾果蔬园”为活动载体,开展德育与劳育的混融工作。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开展春种行动,亲自动手播种,亲自施肥、浇水、除草,体会劳动的快乐。六一儿童节时,学校组织六年级毕业班学生开展“采摘节”活动,毕业生与学弟、学妹一起分享果实,庆祝节日。毕业班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主动学习劳动的知识,增长劳动的技能;在“采摘节”活动过程中体悟水果采摘的艰辛,感受劳动时同伴互助的快乐;在分享过程中体会到对劳动者的尊重。劳动品格在具体的任务情境中自然养成,学生体验劳动之美、创造之美、德育之美,劳动育人目标得以实现。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爱学习、爱劳动,强调的正是手脑并用。为聚焦学生“笃行”品格的培养,香槟湖小学结合地方资源、学校特色,构建劳动教育课程,并与语文、道德与法治、科学等学科课程融合,做到同频共振。劳动教育内容在各学科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要素在学科中得到充分挖掘,劳动教育课程走向与学科、生活、场域及技术的混融,也更具实践性。
如在五年级英语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语境,学生扮演工人、邮递员、警察等职业角色,在活动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创编情景剧,学生在情景剧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时体验不同的职业,并在表演结束后和同伴分享,在直观情境中理解词义并巩固相关词汇和句型。课后,学生走进实践基地——中华恐龙园,到不同的场馆开展服务性劳动,利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和游客进行相关主题对话。课堂内的角色扮演和课堂外的服务性劳动结合,促使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对岗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培养了社会责任感,也能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学习。
体育来源于生活,近几年,一些传统游戏逐渐进入学校大课间和体育课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了投掷类学具、跳跃类学具等。学生在体育课、大课间使用这些劳动成果,为阳光体育活动增添了趣味性,也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活力。体育教师创设劳动的情境,帮助学生掌握体育劳动技能。例如,在教学投掷类项目时,体育教师创设采摘、锄地等场景,既生动又形象有趣,让学生在体验中习得体育的技能。
一是以劳育美。香槟湖小学开设“创客”特色课程,成立了3D打印、无人机、编程、3D建模、电子技师等多个创客社团,在“创客节”中,围绕“小创客,大梦想”的主题,陆续开展了科普展览、人工智能进课堂、科学嘉年华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在打印3D作品、车模大比拼等过程中享受劳动成果。可以说,劳动教育的过程就是体验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劳动教育丰富了美育的实践,增值了对美的体验。
二是以美促劳。社团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学校优化整合资源,围绕艺术、体育、思维等成立了60多个社团。其中插花、服装设计、衍纸、陶艺、泥塑等社团深受学生喜爱,插、染、缝、卷、捏等劳动本身就是美育,在美的感悟中制作,在制作中,学生对美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感悟到劳动创造美,也才会对劳动进一步产生兴趣和动力,进而产生浓厚的劳动情感。
香槟湖小学探索构建高水平育人体系,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推进劳动教育,让香槟娃“脚下有劲、眼中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