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李公麟《五马图》中的写实性

2021-12-02 13:29韩奇贝
艺术品鉴 2021年3期
关键词:五马物象线条

韩奇贝

“写实性”一词长久以来源自西方,其英文是“realistic”,被定义为写实主义,20 世纪由西方传入中国,所讲的写实主义的含义与现实主义并不相同,写实主义绘画不同于现实主义是指一种绘画流派,而是绘画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但中国传统绘画的动物栩栩如生、人物呼之欲出、山水可行可望可居可游……“写实”一词不曾出现,但中国古代文人画家对于再现世间万物有不懈的追求。而西方的写实并非照相机分毫不差的翻版描摹出来,而是科学的根据结构透视、明暗色彩变化等规律,依照物象和所处环境的客观表现。中西方绘画中实则都以追求内心真实情感去再现事物本身作为绘画的根本目的。

一、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的写实审美

中国古代传统绘画有着自身独有的审美趣味,以再现事物本身的真实特质、表达精神气韵是写实的根本目的,从而达到启示、传递自然万物之间最本源的联结。因此,这就意味着需要艺术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自身的学识经验体会物象、感知物象从而表现物象。这样的观念一直影响着中国传统绘画发展。

溯源中国传统绘画的“写实观”,南朝谢赫撰《古画品录》“六法论”中提到的第三法“應物象形”(也可理解为應物,象形是也)。“应物”就是要求画家本身的心灵感召,不单单要用眼睛去观察,更要从本心出发,自此描绘的物象将会赋予超脱客观本体的意义而变得更加丰满。

在中国古代传统绘画中最力求应物象形的,当属肖像画(传统称其为[写真]),要求形神肖似,亦是如此。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云:“将军善画盖有神,偶逢佳士亦写真。”1《晋书·顾恺之传》:“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2故“形似”并不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终极目标,力求借作画本身追寻更本真的自我和再现物象更为紧密的联结。正如南朝宗炳在《画山水序》中:“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心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3更有切忌“形似”的警戒,明代屈大均《廣東新語論畫馬》:“凡寫生必須博物,久之自可以通神,古人賤形而貴神,以意到筆不到為妙。”4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画兽毛》中讲:“畫牛虎皆畫毛,唯馬不畫毛,予嘗以問畫工,工言:[馬毛細不可畫。]予難之曰:[鼠毛更細,何故卻畫?]……大凡畫馬,其大不過盈尺,此乃以大為小,所以毛細而不可畫。牛虎亦是大爲小,理亦不應見毛,但牛虎深毛,馬毛淺,理須有別。”5由此可见,古人对是否画动物身上的兽毛同样做思考且辩驳,根据不同的动物种类比较和区分,具体的动物具体分析,看出其客观性,追求对物象本身的更真实准确的表达,不因为是微小部分而忽略。宋代陳師道撰《後山論畫馬虎》中:“韓幹畫走馬,絹壞損其足。李公麟謂:[雖失其足,走自若也。]”6正可谓看得出古人对于物象的描绘,不单单是在外在形象的描摹,更加注重的则是内在精神的取摄。中国古代绘画的观念,讲求物象在“似与不似”之间,更加注重作者本身和物象之间的情感联结,对于中国传统绘画古人以本心的感知表现客观物象,其产物也是本心的写照。

二、李公麟和《五马图》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北宋时期出生在舒城(今安徽省舒城县)。李公麟酷爱画马,他勤于观察,常常写生,对马的体态习性了然于心,他自己说“厩马万匹皆吾师。”《宣和画谱》中有对李公麟的记载:“嘗寫騏驥院禦馬,如西域于闐所貢好頭赤、錦膊驄之類,寫貌至多。至圉人懇請恐並為神物取去。”7他经常在宫廷的马厩里进行写生,若有外族进贡来的骏马,公麟喜之不及。传说一次李公麟又来写生,刚进贡来的马在他画完之后就死了,虽属巧合,但有人就说他画得太过逼真,摄去了马的魂魄。自此看马的小吏见到他就避而远之,有道人指点他“不可习,恐流入马趣。”8《五马图》纵29.3 厘米,横225 厘米,纸本墨笔,可罗版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面分为五段,主角是五匹西域进贡的骏马。五匹马由五位奚官分别牵引着,自左至右依次为凤头骢、锦膊骢、好头赤、照夜白和满川花,五匹马依据自身的体态特征都取有美丽的名字。五匹马皆为雄马,都是西域的珍贵贡品。

三、《五马图》造型中的写实性

《五马图》用独特的艺术手法,不着丹青,淡毫轻墨。李公麟用线条勾勒(少量墨色晕染)马和人物。从马造型上的线条、结构、体积、空间都能看出写实性的体现。白描是《五马图》的主要表现手法,所以线条的质量对于整幅画面显得尤为重要。李公麟用最简单的线元素将马身体的结构、体积和质感描绘的浑然一体。鬃毛和马尾巴,毛发的刻画的线条相对于马体上的纤细许多,延着马头颈的结构生长的分组描绘。线条入笔处实,收笔时虚,线条圆转流畅,显出其蓬松感。马尾巴用流畅的长线灵动飘逸、疏密有致。五匹马除照夜白,马尾都着有淡墨渲染。脊背、胸部和腹部的用线具有起伏、粗细变化,用线平滑圆润,表现马体的结构形态。马胸部的肌肉和马腿的连接处,用线组合穿插,马的胸部健挺肥壮,形态各异。马的脊背处起伏轨迹有起伏盈缩的不同变化。正是对于结构准确地把握,转折、起伏的细微变化,都让这些骏马更具真实感。马腿的部分、骨节凹凸处圆中带方、坚硬且有力量;线条的提按使肌肉紧实饱满富有弹性。骨头和肌肉因质感不一样,骨骼处的线条相对比肌肉处硬朗。五匹马有的站立有的漫步前行,使它们的腿部之间的线条也有所差别。除了线条的运用,《五马图》中也有少许墨色晕染的部分,墨色的晕染和线条相结合不仅使画面更增节奏感,也更真实地再现了马的样貌。如锦膊骢,腹部、臀部用淡墨晕染,眼睛、马鬃、马尾、腿部、马蹄用浓墨晕染,表现出马身体的体积。图中五位奚官他们的神态相貌、体态特征、地域种族和职业身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看到他们的内心。

四、李公麟绘画写实性的成因

(一)承接唐代写实绘画的发展历史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国力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当时的文化蓬勃发展,绘画面貌丰富多样。初唐的人物画主要服务于宫廷贵族,画家应统治者的要求为巩固政权、彰显国威作画。阎立本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传世的作品《步辇图》 《历代帝王图》具重要历史价值。画家遵照法度,以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将画面给后人呈现出穿越时空的现场真实感,具有写实性特点。当时画坛还出现了吴道子这样的民间画师,他出身贫寒,却因他勤奋且高超的画技被召入宫廷,为皇帝画画。后世称他的绘画作品为“吴家样”。吴道子绘《地狱变相图》,描绘地狱场景太过逼真以至于当时的民众看了都安分守己,起到了稳定社会的道德教化的效果。除此之外吴道子的线条很是精妙,他作壁画之初“白画”做粉本,也就是白描的前身,这对线条的质量有相当高的要求,但吴道子就画出每一根线的精神,衣纹的起、伏、卷、折……用最简单的元素展现物体最充分的样貌。用他特有的表现手法真实再现,具有强烈的写实性。李公麟因出身在官宦的书香门第之家,从小临摹历代名画,文徵明《衡山论画人物》:“伯時之畫,論者謂出於顧、陸、張、吳,集眾長以為己有,能自立意,不蹈襲前人,而陰法其要。”9使他集众大师之长。所以唐、五代时期绘画的写实风貌带给李公麟的绘画风格带来了必然的影响。

(二)所处时代文化背景

宋代所建立重文抑武的社会风尚,也使画院制度走向成熟,使宋代绘画艺术成为继唐代以后又一繁荣时期。宋代提出了理学“格物致知”的思想,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对绘画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北宋邵雍提出“以物观物”的美学思想,以物象自然属性认识“物”本身,去除个人主观看法,但并非没有个人情感的再现物象,而是将情感悄然地与物体形成浑然一体的无我之境。

宋代绘画就遵循了“格物”的思想,在院体画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院体绘画重写实重法度。院体画作为当时的主流,使宋代绘画形成了特有的风潮。黄荃黄居寀父子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作为北宋初期作为的宫廷花鸟画的重要,形成了“富贵”且写实的绘画风格。他们注重写生,并以高度的写实精神再现物象,这也为宋代高度发达的院体花鸟画奠定了写实基调。

《五马图》的精准造型与宋代当时的院体画所强调的“写实”观念相吻合;但在笔意线条之间又不难发现作者流露出的自然逸趣,这与当时的文人画有异曲同工之处。李公麟绘画造型的严谨和画面中流露的文人气韵,印证了他巧妙地将宋代院体画和文人画向连接。唐代绘画写实的延续,加之宋朝院体绘画的高度发达,都给李公麟绘画的写实性带来了可能。

五、小结

“写实”对于中西方两种文化尽管大相径庭,但人类在艺术上的感知、血脉是相通的。李公麟的《五马图》是鞍马画中的精品,作者在写生创作这幅手卷时用笔精妙,线条天趣宛然,富有变化,深刻地感受到物象造型和精神。他善于观察,勤于作画,都值得我们学习。本文通过对李公麟绘画师承及所处时代历史文化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李公麟《五马图》是宋代文化极繁荣的产物,《五马图》不仅和他个人的追求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同社会历史背景相关联,人类所创造的艺术产物都将回归到历史本身,他们紧密相关。李公麟将白描独立成科,运用这一独特的表现语言,促使进一步发掘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实”表达,让中国画具有更加自由的发展空间。

注释

1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艺术分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328。

2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艺术分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328。

3 俞劍華.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修訂版.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2014.4重印):853。

4 俞劍華.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修訂版.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2014.4重印):1094。

5 俞劍華.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修訂版.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2014.4重印):1028。

6 俞劍華.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修訂版.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2014.4重印):1035。

7 宋人(宋遼金).《宣和畫譜二十卷》津逮秘書明崇禎毛晉校刊本:265。

8 宋人.(宋遼金)《宣和畫譜二十卷》津逮秘書明崇禎毛晉校刊本:265。

9 俞劍華.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修訂版.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2014.4重印):490。

猜你喜欢
五马物象线条
木 雕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如何与物象相处
浅谈《陌上桑》中“五马”之惑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线条之美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千年《五马图》消失百年 惊现日本令人扼腕
精致线条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