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万军,李文清,张 饮
(1.蚌埠学院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2.重庆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65)
作为当前互联网时代发生的一种客观事实,大数据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抽象概念,它正在深刻影响着当前公共部门、商业集团的决策,影响着各个学科在当前的发展境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乃至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毫不例外,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其大众化也必然会受到大数据的影响。因而,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与时俱进,认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处的现实新境况,正确分析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便能够在当前和未来有效、科学地推进大数据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互联网迎来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1]32-33在这种情况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导思想,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论基础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灵魂,其大众化进程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大数据时代这一现实新境况的影响。
当前,“大数据是指大小超过常规的数据库工具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2]其实谈起大数据,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它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被提及,并且被该书的作者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赞誉为“第三次浪潮的精彩乐章”。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诸多学者的潜心探索和研究以及大数据在商业和公共领域的成功运用,使大数据逐步成为流行词汇之一,受到国内外各个学科领域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在商业领域中,大数据所发挥的能量和创造的价值不可估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大数据的研发和运用已经被许多国家和区域性组织纳入其未来发展战略的制定中,比如美国、德国、英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推出符合各自国情的关于大数据及其相关领域的战略计划和方案,并注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予以重点支撑。在中国,“2015年8月1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并于9月5日正式发布,系统部署大数据发展工作。”[3]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大数据必将成为各国进行综合国力较量的重要方面和进行政治博弈的巨大空间。
随着大数据越来越得到各个领域的重视,大数据的特点已为业界所认识并被精炼地概括为5个V,即Volume(海量性)、Variety(多样性)、Velocity(快速性)、Veracity(真实性)、Value(价值性)。Volume 主要是指大数据的数据量基数的庞大性及其在互联网领域所展现的相对完整性;Variety主要是指大数据本身种类的繁杂性以及隐藏在这种繁杂性背后的某种关联性;Velocity主要是指大数据能够通过相应技术地支撑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满足人们的需要;Veracity主要是指大数据中的内容是与真实世界中发生的事息息相关的,通过大数据可以解释和预测现实事件的过程;以上四方面的特点使得大数据本身包含了Value即价值的属性,这主要是指大数据能够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进步,做出突出的贡献。大数据作为新资源、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是带动社会进步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所以“大数据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正是体现在这里。一方面,对大数据的掌握程度可以转化为经济价值的来源。另一方面,大数据时代已撼动了世界的方方面面,从商业科技到医疗、政府、教育、经济、人文以及社会的其他各个领域”[4]15。
大数据不仅对社会的各个行业会产生现实的和可预见的巨大变革能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正在改变着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重塑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每一个使用计算机终端和互联网的个体已经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或者数据的接受者,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每一个个体的身份都实现了多元化,正在成为大数据的接受者、生产者和推送者。我们日常在网络上所进行的聊天、购物、浏览新闻、观看视频等活动都会产生海量的数据,这时,我们是大数据的生产者,在一定量变的基础上,终究会引起质变。我们所提供的信息承载了我们的生活习惯、个人行为以及选择趋向,因而在经过商家分析基础上,我们通常会在网络中接收到相关推荐,例如“您可能感兴趣的衣服……”“购买过此书的还购买过……”等,这时我们成为了数据的接受者。
与传统媒体电视、电话、报刊、广播相比较,大数据时代传播媒体是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网站、微信、QQ、B站、贴吧、抖音、支付宝、知乎、微博、APP应用软件等平台把信息传递给接受者。从时空上来讲,不受时间和空间以及地域限制,可实现24小时随时随地传递;从形式上讲,接受者既可被动接收信息,也可实现信息互动;从内容上来讲,既可以传播文字,也可以传播音频、视频、图像和文本;从过程上来讲,既可以通过流媒体方式线性传播,也可以通过存储、读取方式非线性传播。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打破了单向单一传播模式,实现了信息双向多元化形态转变、从资源垄断向资源共享转变。
大数据时代,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发布者。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份,“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网络购物用户达7.82亿,网络支付用户达8.54亿,网络视频用户达9.27亿。”[5]随着大数据时代传播载体的创新和受众人数的激增,媒体由原来的“主导受众型”向现在的“受众主导型”转变,用户从“被动接受型”向“主动接受型”转变。比如,用户可以一边看电视节目一边与家人聊天,同时还可以参与节目的互动性投票,对感兴趣的信息进行搜索和转发。这就打破了原来只有新闻机构才能发布新闻的局限,充分满足了信息消费者的细分需求,使受众者有更多的选择权,可以自由阅读,可以放大信息。
大数据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同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当前,大数据具有重复利用价值、技术价值、商业价值和生产要素价值。重复利用价值是指当数据被利用之后,它只是处于休眠状态,人们通过思维、创造力和工具可以释放它的隐藏价值。就像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比喻的那样,“数据就像一个神奇的钻石矿,在其首要价值被发掘之后仍能不断给予”[4〗135;技术价值是指利用大数据来分析收集和存储的信息,挖掘有用的数据,揭示数据背后的隐形价值,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数据参考值;商业价值是指在充分利用数据技术价值基础上,实现数据信息收集向数据资源利用的转变,数据就成为“有价值的公司资产、重要的经济投入和新型商业模式的基石”[4]20;生产要素价值是指大数据作为一种资源,它的价值是由市场决定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6]诚然,“数据本身没有意义,数据背后隐藏的问题和规律,以及通过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才是数据应用的关键。”[7]但大数据的真正意义是“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8],如“大数据+政府”可实现线上与线下不间断地服务人民群众;“大数据+就业”可精准推送就业信息与帮扶困难群体就业;“大数据+扶贫”可实现精准识别贫困群体与帮扶;“大数据+医疗”可实现精准救治与病情动态分析;“大数据+交通”可实现实时路况分析与缓解交通拥堵;“大数据+教育”可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大数据+企业”可实现企业强强联合与资源优化配置等。
当然,我们并不能将大数据塑造为完美无缺的时代宠儿。大数据在充分发挥作用、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给社会发展带来的隐患也不容忽视,诸如个人隐私问题、数据泄露问题乃至在认识论中出现的唯数据主义、只求相关不求因果等。但是毋庸置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作为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已经着实成为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新境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所产生的影响是具有革命性的:它既能给商业领域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又能给公共领域带来深刻的变革,更能给人类认识和了解世界提供新思维、新思路和新方法。毫无疑问,大数据也会为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新机遇。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既是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而不断发展的互联网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类社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从而去认识、理解和改造世界的必然。数据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人类社会中所形成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对各个国家的政府部门做出正确的战略部署和行政决策都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大众化过程的发展也要以调查数据为基础。但是在过去,大部分的数据基于抽样调查和数据统计,这样的定量研究不仅工作量大,工作难度高,而且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定性结论分析的效果难以保证。同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涉及大众化主客体的思想状况、大众化途径的变化,因而具有动态性、不确定性等,从而使得过去的抽样调查为主的定量分析难上加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很难从全局、宏观的层面上去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状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量化是其显著特征,不论是文本、图片、视频,还是难以把握和控制的情绪变化、思想活动、感情行为等均转化为数据,并且能够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存储和处理,正是这种变革性的转变为改变这一现状提供了机遇。网络已经成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并且蕴藏着丰富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际情况的资源。当前网络领域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和形式、大众化过程中受众对马克思主义网站的关注度、浏览次数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哪些内容感兴趣、哪些内容不感兴趣等都会形成大量复杂的数据,我们要与拥有这些庞大数据的各层级各领域的网络媒体平台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且作出科学的分类,从而获得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际情况的有价值的数据资源,以便于进行科学的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要建立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大数据网络平台,收集、存储和分析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信息,让海量的数据和在此基础形成的充分定量研究成为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起点和新发端,为更加科学的定性研究提供根本保障,从而能够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际情况,为将来作出科学的大众化决策提供翔实的数据,从而能够不断科学有效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信息大爆炸不再是一种预言,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现实。作为互联网世界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大数据本身的特性促进了计算机处理纷繁复杂数据技术的诞生和持续发展,而新的处理技术的发展将蕴藏在大数据中的巨大价值和资源进行了深度挖掘和淋漓尽致地展现,这个过程中,预测成为大数据的核心功能,大数据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预测工具。在宏观层面上,大数据可以帮助国家预测事物发展态势。比如结合移动支付,搜索物品种类及价格,物流运输,以及在线购物平台的数据可以帮助政府机构预测诸如失业率等经济指标。在微观层面,大数据可以分析个人喜好,根据具体需求,精准推送,提供个性化服务。比如双十一时,淘宝网结合网民浏览的页面,在页面停留的时长,点击查看了哪些商品,精准推送链接给用户。同样,以大数据为基础,也能够帮助我们系统预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持续动态发展的过程,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受众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理解和认同受到受众个体的思想、情感、意志等因素的影响,很难进行量化,并且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因而也很难预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态势。在大数据时代,正如前面所述,大数据让量化成为可能。在运用数据模型研究,宏观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及时认识和了解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将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如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朝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就要不断巩固优势,再接再厉;如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未朝着预想的方向发展而是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就要迅速寻找造成该种发展态势的原因,对症下药,进行疏导,从而将这种不良的态势扼杀在萌芽状态,并能够通过相关的措施引导这种态势朝积极的方向发展。通过大数据进行科学预测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认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均衡,从而能够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更好地维护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更好地全面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李克强总理指出:“数据是基础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9]大数据的演进与生产力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推动着现实世界中众多领域的变革,不仅如此,它对人们的主观世界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正在改变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在大数据时代,正是由于数据本身的庞杂性,人们不再执着于或者说很难再执着于对因果关系的追求,与此同时,相关关系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比如,沃尔玛超市通过对大量的客户数据资源的分析,从而将啤酒和尿不湿摆放在一起以增加销售额,淘宝网的销售业绩离不开通过在大量的数据资源中寻找产品之间的关联性而建立的个性化推荐系统等,这些成功的案例表明,大数据的重要价值之一就在于通过一定的技术对数据的处理和相关的驱动分析,人们可以发现隐藏于事物之间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是用肉眼无法观察到的,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依靠原有的经验、理念无法发现和预测到的。大数据无疑为人们进一步深刻全面地认识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关的因素提供了新机遇。
因而,在大数据时代下,要转变思维方式,在不放弃因果关系研究的同时,将相关关系纳入我们认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从而科学分析影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相关因素。这有助于我们认识和发现过去未曾发现的一些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关联事物,并且可以分析它们之间关系性的强弱。如果某事物的数据值增加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速度快、范围广、实效性强,反之,数据值减少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速度慢、范围小、实效性弱,就要有意识地采取措施去增加该事物的数据值以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相关关系,根据这些关联事物数据值的多少,科学预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并且能够在不良情况出现时进行及时有效的事前调整。
任何新事物出现时,机遇和挑战总是同时存在。大数据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事实,在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新机遇、促进其发展的同时,也着实为其带来一定的挑战和改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1]314-315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给我国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一是人民群众更容易受到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网络领域中的数据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繁杂,信息真假难辨。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在借助网络进行友好沟通交流的同时,也在彼此竞争,互相较量。比如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上收集、分析我国网民的爱好、心理、情感等信息;通过西方网络小说、论坛、电影、动漫等形式潜移默化地腐蚀我国网民的思想和行为,引起我国网民的思想混乱;再如一些西方国家凭借自身在大数据时代中的技术优势,在网络领域中实行文化霸权,向我国网民大量输出和渗透他们国家所倡导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理念、文化主张和价值观念,以消融和瓦解我国人民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因此,广大人民群众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大数据观,强化大数据意识,要清醒地认识大数据发展趋势和带来的便利,也要认识到大数据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不轻信、不迷恋、不盲从大数据,做到有目的、有选择、客观理性地利用大数据;另一方面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大数据开发和高效化运用,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数据的指示批示精神武装头脑,自觉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观点和理念的侵蚀。
二是各种社会思潮更容易冲击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大数据技术能够巩固和加强主流意识形态,也容易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冲击。”[10]大数据时代,以互联网、短视频、移动社交软件为代表的新媒体大量出现,进一步拓宽了意识形态传播的渠道和途径,由于新媒体具有海量性与共享性、个性化与社群化、低门槛与零门槛的特征,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容易汇集于此。比如,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这些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具有功利性、迷惑性等特点,使得不明真相的一些网民在不知不觉中落入一些西方人布置的数据“圈套”,随时有可能成为西方意识形态的拥护者和支持者。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首先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新媒体领域马克思主义阵地建设,建立主流意识形态导向自媒体,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及时性和实效性。其次,要加大对新媒体社交平台的管控,重视新媒体平台创建、运营、管理和优化,开展互联网舆论斗争,对不利于意识形态安全的有害信息要屏蔽、监控、打击,实现网络空间清朗清澈。再次,要加强对自媒体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重点加强对意识形态信息辨别能力的培训,发挥他们在新媒体上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的积极作用。
三是数据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赋予了大数据安全区别于传统数据安全的特殊性。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平台安全、数据安全乃至隐私安全等均面临新威胁与新风险,数据基础设施频受攻击,集中的存储和处理不便于安全管理,因而在方便做出分析和预测的同时,增加了数据丢失和泄露的危险。如果这种存储好的、经过科学分析和整合后的大量数据一旦被窃取、被滥用,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泄露我国公民的个人信息,而且会让别有用心的情报部门摸清我国社会当前意识形态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直接威胁我国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因此,首先要建立全国自上而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大数据平台,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和存储,从而能够宏观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状况,并且对其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其次,要树立正确的大数据安全观,构建大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障体系,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确保软硬件系统安全运行;再次,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政府监督管控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主观能动性,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保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个人隐私安全。
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是整个大众化过程的起始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大众化的数量、质量和方向,更为重要的是影响着大众化的实效性。但是在大数据时代,海量的数据中掺杂着真假难辨信息,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多样性,这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具备大数据基本素养。大数据时代,对于计算机能力较弱和文科背景居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来说,大数据理论、大数据思维、大数据基本技术应用等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这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力性,灵活有效地将大数据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机结合,了解大数据最新理论动态并跟踪、分析与反馈,达到有的放矢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工作。其次,要转变思维方式,树立数据思维,摒弃传统意义上的说教,“灌输式”传授知识,打破对大数据“‘不愿用’‘不会用’‘不敢用’等问题”[11]。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既要满足受众者的知识需求,也要引起受众者思想共鸣。最后,大数据时代信息是海量的,内容主要通过数据、图表、视频、动画、模型等呈现,马克思理论工作者要善于学习和运用大数据技术,锻造数据算法、数学运算与建模的能力,训练数据分析、挖掘、存储、整合和利用能力,培养透过数据洞见事物本质的能力。
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掌握传播理论和传播技巧。传播者是信息传递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并起着引导和导向作用,没有传播者,传播行为就无从发生。大数据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形式多样、方式新颖、路径宽广等特点。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具备较高的传播理论和传播技巧。在传播理论方面,既要学习传统的传播理论知识,也要学习大数据环境下的传播理论知识,努力实现两者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占据传播第一阵地,提高传播质量和进程。在传播技巧方面,要懂得网络语言,“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1]313,变枯燥为有趣,变晦涩为通俗。比如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经典著作、名言名句、理论成果,经过数据化处理,通过互联网或者自媒体进而快速传播,使人们可以快速有效地接受到学习资料;再如利用社交媒介、电子名片、APP应用软件、微信公众号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变为图片、视频、音频、动漫,使人们容易接受,激发学习兴趣;又如将热点词汇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像“马克思《资本论》研究money,但他最缺钱”、马克思眼中的“打工人”等。
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在大数据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环境、内容、方式、对象、途径等都发生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复杂的环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如何与大众的现实生活相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式如何激发受众的兴趣以及如何合理选择多种传播途径等问题都摆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面前。马克思曾说过:“作为党的政论家,除了一定的信念、善良的愿望和洪亮的声音之外,还需要一些别的条件。同海因岑先生现在具有的和多年经验证明他能够具有的各方面的条件相比,党的政论家还需要具有更多的智慧、更多明确的思想、更好的风格和更丰富的知识。”[12]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不仅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大数据观,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大数据工作的领导,拥有完善的知识储备结构,还需要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帮助大众解答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