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应急决策情报信息效能研究

2021-12-02 09:23温志强于文婧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决策应急

温志强, 于文婧

(天津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 天津 300387)

0 引言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地理环境与气候差异较大,经常造成各种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此外,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所要应对的范围也逐渐扩大,从以前的以自然灾害为主逐渐扩展到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等多种类型的突发事件。此类事件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针对此类情况制定了相关政策。2003年,“非典”在我国爆发,国务院办公厅建立起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工作小组。政府和人民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全面的应急管理工作迅速发展。2018年,我国成立应急管理部,整合分散在国家11个部门的13项应急管理职能,以防范化解重大特大安全风险。这种应急管理模式成功应对了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王家岭矿难、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雅安地震等一系列重大特大突发事件。现有应急管理模式在成功应对多次突发事件的同时也显露出一些弊病,关系不顺、应急主体错位、机制不畅等一系列结构性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因而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和模式重构来不断完善新形势下的应急管理体系。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应急管理提供了机遇,对突发事件应急决策提出了新的要求。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指出新型的管理机制要学会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与创新进行危机管理工作。习近平在2017年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高峰合作论坛中也提到,大力发展大数据与云计算,建设智慧型城市。大数据的应用已经逐渐融入政府的管理之中,应急决策中大数据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持,为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2020年我国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管理部门利用大数据,迅速生成了抗击疫情的战斗力。大数据被用于锁定感染源及密切接触人群,及时发现潜在感染者,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决策依据。大数据在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的同时,对应急管理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大数据的出现,应急决策体系和应急决策能力建设现代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应急决策在大数据发展背景下,应急决策体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通过查阅近几年有关大数据背景下应急决策情报信息的文献和著作,能够了解当前应急管理决策系统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概念。应急管理机构结合当今时代发展情况积极完善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应急管理平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大数据应急决策方法方面,C.E.Kontokosta等指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通常要求决策者在复杂多变的突发事件面前做出全面有效的决定,例如在有限资源的分配中哪些高危人群应该在决策中得到优先考虑,因此,针对这样的现象提出了通过收集和分析大规模、异构和高分辨率的城市数据,将物理、自然和社会系统的测量数据进行整合、分类和排序后生成具有相对弹性能力的指数,最后将指数嵌入本地应急管理指挥系统[1]。T.Onorati等提出了监控社交网络上的特定事件的语义方法,该方法通过本体过滤来提取主题,应急情报人员运用这种方法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及时收集更多有关灾害与灾害者相关的信息[2]。

第二,在大数据应急决策模型方面,Y.Tao等将大数据分析与威胁智能技术结合起来,提出了从大量安全信息中提取威胁信息并及时分析生成相应措施和威胁情报,辅助应急响应和预警等的系统分类保护模型[3]。Wu等提出了可以有效加载和聚类空间大数据、基于层次结构的动态空间聚类模型,通过社交网络空间数据了解应急过程中各要素状态及分布情况,从而可以利用外部存储器数据和加载动态空间大数据实现对突发事件目标区域的快速检测[4]。

第三,在大数据应急决策数据采集与整合方面,J.Li等指出在应急响应中遥感数据很难被充分利用,并描述了社交媒体和遥感数据整合应用的发展情况和取得的最新进展。通过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运用社交媒体数据可改进遥感数据[5]。M.Grabowski等描述了北极溢油应急反应中资源分配所面临的挑战非常严峻,原因主要在于数据采集和分析,并针对此提出应急响应中应采取的相关建议[6]。

第四,在大数据应急决策体系方面,李阳和李纲指出在大数据背景下对应急决策情报体系进行构建与完善是非常必要的[7]。王兴鹏从应急决策构成要素方面分析大数据对应急决策体系带来的影响与变革,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大数据驱动应急决策体系的实现路径,其中包括大数据应急决策理念与意识、以数据为基础的应急决策机制、大数据应急相关制度、法规和大数据应急管理平台[8]。

第五,在大数据应急决策机制方面,刘阳研究了大数据改变决策机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一是决策过程与大数据分析,二是LEHD项目(开放数据的使用权)与决策机制创新,指出大数据应急决策未来将要面临的挑战[9]。曹青青以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的过程为基础,分析了大数据对应急决策变革的影响,并提出大数据应急决策在未来面临的挑战[10]。

第六,在大数据应急决策模式研究方面,杨旎等分析了传统应急决策模式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针对传统应急决策模式创新和转型提出了两条新的发展路径:一是面向大数据和开源信息的开放式信息系统的构建; 二是权责完备的专业咨询系统的建立[11]。李阳和李纲探索出由情报工程化主导、情报平行化支撑的“两融合”应急决策情报支持架构,实现应急数据资源、应急工具方法和应急专家智慧以情报工程化模式的协同,在突发事件中实现各情报要素的相互连接及智能化,实现人工应急情报与智能应急情报的互动互补,实现突发事件情景的自动推演、研判与展示,从而高效指导应急决策和应急行动[12]。

上述研究主要立足于实际情况,从多个视角来分析大数据背景下应急决策情报信息的作用发挥和管理对策。但大多从大数据对应急决策的影响和变革方面进行研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缺乏更进一步的分析。本文将立足贯彻落实大数据发展战略,整合国内外大数据发展的宝贵经验,结合大数据背景下应急决策发展的相关文献,将大数据对应急决策的影响和大数据的技术发展整合在一起,将大数据处理技术和应急决策体制的转变联系起来,结合应急管理部门的具体实践状况,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

研究大数据背景下应急决策情报信息的作用发挥与管理对策问题是一个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的课题。在理论层面,通过对应急决策的研究,加深了对应急管理理论的理解,增强了应急管理理论的应用实践性。利用大数据进行应急决策的研究,有利于大数据与应急决策融合应用方面的理论发展。通过对大数据下应急决策情报信息作用发挥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丰富大数据应急决策的理论内容。在实践层面,突发事件对我国的政治和经济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对大数据背景下应急决策情报信息的研究,有利于应急管理部门及时获得突发事件相关信息,不断提高应急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法等方法研究大数据背景下应急决策情报信息的作用发挥与管理对策。通过查阅近年文献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大数据在应急决策事前、事中、事后中的应用状况发放问卷312份,收回有效问卷312份。问卷的内容主要结合当前应急管理部门的应用情况制定,通过问卷的反馈来初步判定大数据对应急决策积极影响,同时找出大数据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原因,以便更好地完善大数据在应急决策中的应用状况。通过对现有的应急管理系统进行分析,结合大数据在应急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发现当前应急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

1 大数据在应急决策中的效用

1.1 提升应急决策信息的时效性

云存储是结合网络技术、分布式技术、集群应用技术,应用特殊技术让与各种不同地区连接着的大量的、类别各异的存储设备协同工作。应急信息管理部门可对应急数据进行统一管理最终形成云存储,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数据染毒和数据丢失的可能性,极大地提高了应急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其次,应急决策者在决策时运用大数据将与危机事件有关的过去和现在的数据整合起来,运用严密的分析方法准确地预测危机事件。数据的开放使用打破了过去各部门拥有信息而形成的信息壁垒,应对突发的事件可以更快的获取有关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做出有效的应急决策。最后,从信息分析理念来看,大数据强调全体数据而非抽样数据,在分析方法上更注重相关分析而不是因果分析,在分析效果上更追求效率而不是绝对精确[13]。切实保证了事件发生时决策信息的真实有效,提高了应急决策的效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做好疫情防控的大数据支撑,大数据助力“互联网+防疫”模式逐渐形成。让数据多跑腿,并服务于精准防疫和决策支持。例如浙江省政府利用手机App“浙里办”很快建立了新型病毒公共服务管理平台、江苏省无锡市民服务微信公众号开通了无锡“疫情防控一点通”服务平台做到了“疫情有数,防控有术”。微信公众号“丁香医生”开发了中国疫情动态地图——“蔚蓝地图”,将信息精细化到地级市层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易智瑞公司推出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系统,为查询疫情信息提供了权威来源。从患者旅行史到既往病史,再到舆情、各医院门诊流量、物资储备,甚至隔离返乡者实时位置等海量数据从不同服务器中迅速汇总到每一个指挥部。应急管理部门以数据为基础,结合疫情的发展情况及时作出应急决策,应急措施及时执行,对疫情防控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2 提高应急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大数据将数据收集汇总并建立一个智能化数据分析平台,基于该平台,应急管理部门可快速收集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数据流通于应急管理各个部门之间,将不同管理主体、不同环境、不同领域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多元管理理念的影响之下,整合有价值的应急信息,使应急决策的主体增多,信息来源渠道拓宽,从而不断提高应急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通过扩大突发事件的数据来源可以弥补由于信息缺乏造成的应急决策失误的现象。大数据对关键数据的分析能力可以将抓取的有效信息提供给相关领域的应急管理决策者,以做出对社区、公众更准确的应急措施或方案,甚至可以预测某一具体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14]。大数据分析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价值,能有效控制很多负面因素的影响,通过对综合能力的判断和全局性的分析,大数据能够完成最终的可持续发展指导,这是大数据的优势之一[15]。以数据挖掘、数据关联等为基本功能的大数据,具有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和区域之间的穿透性,正在颠覆传统的、线性的、自上而下的经验性决策模型,逐步形成非线性的、面向不确定性的、自上而下的决策基础[16]。2008年后,我国先后发射的环境减灾星座六颗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所聚集成的灾害应急遥感大数据,为火灾、地震、洪涝、干旱、台风等应急决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空间数据支撑。在2010年江西省抚州决堤事件、2013年黑龙江省发生的流域性洪水等严重洪涝灾害的预警决策、灾情评估中遥感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4年新疆于田县发生了7.3级地震,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利用大数据的处理模式制作并及时发布了震中附近地区卫星遥感图像。2013年芦山地震中所使用的天地图,通过云计算技术将地震灾区的地形、影像、电子地图等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提供给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为政府应急决策部门提供了直观、便捷、持续、立体化的服务。大数据对应急决策中的不断渗透,大幅度提高了应急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应急管理部门根据精准且及时的数据信息成功解决了多次突发事件。大数据的本质属性之一就是数据的快速产生,至于数据处理的快速则是体现在储存、导入、分析这些数据的过程中,这种数据处理的高效性,确保决策部门可以在实时数据变化分析的基础上,为其数据预测、决策的科学性提供保障[17]。

1.3 增强应急决策体制的民主性

大数据不仅指大数据技术,还包括大数据思维。大数据思维是指把目标全体作为研究样本、侧重相关性的思考方式,力求应急管理涉及各层次人群的智慧,尽力满足不同地域的要求[18]。利用全样本思维对数据进行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的分析,通过引进外部资源和提升内部资源向外输出的便利程度,对大范围的资源进行汇总和分析,不仅提升了资源的利用效率,还打破了传统应急决策对少数精英人士的重视。全样本思维是应急决策者潜移默化地听取不同人群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应急决策民主性的思维方式。网信办以及应急研究中心利用大数据平台整合来自网民、主流媒体、自媒体、专家建议等对突发事件的看法和建议,利用大数据算法准确的探查突发事件的起因、传播途径和特点和事件涉及的主要人物,随时掌握突发事件的舆情反应状况,通过舆情词云图更深层次的探求民意,从而根据整合的资料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网信办逐渐成为政府应急指挥部必不可少的智囊团。政府应急指挥部门通过数据舆情可以把握公众关注焦点,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心声。遵循群众的普遍意愿颁布相关的政策,让政府应急决策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增加了民主的因素。应急决策者在决策时进行整体化考虑,不仅考虑危机事件本身,并将事件所处环境、事件发生原因、居民的不同性质以及人民对事件的反应状况都考虑在内。此外。问卷的反馈中群众认为自身的建议与应急决策的融合程度较高的选项占比56.6%,群众对于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表建议意愿程度较高选项占比69.9%,同时群众对于应急决策中舆情收集过程中的参与度占比72.4%。民意成为大数据应急决策中的重要角色,重视人的性质对应急决策的影响,在应急管理中坚持求同存异,应急决策坚持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2 应急决策中大数据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

2.1 应急管理人员缺乏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思维是新的思维观,从“流程”核心转变为“数据”核心,由功能是价值转变为数据是价值,大数据思维开启了重大的时代转型。在这个“数据创造效果”的时代,需要融合多样化数据并依据数据进行决策[19]。人们在思考事物间的联系时,习惯于依直觉迅速确定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有一些因果关系是臆想的,并非真实存在,但由于误解、习惯、信仰、以讹传讹而常常被设想为因果联系[20]。大数据应急决策的基础是树立大数据思维,先进的大数据思维有利于促进我国应急决策体制的不断创新,缺乏大数据思维将会造成决策失误。应急管理机构人员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大数据运用能力有待提高,有时难以对危机事件做出准确及时的预判和分析。其次,相关决策人员有时流于形式或存在应付上级检查的心理,平时缺少运用大数据进行应急演练,面对突发事件时往往手忙脚乱,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最后,决策者缺乏将应急工作与大数据结合的意识,应急管理思维仍然停留在“大政府,小社会”阶段,突发事件发生时只注重政府单一主体获取相关信息,忽视了其他的信息来源渠道,大数据与应急决策融合效果较差,进一步弱化了应急管理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2 应急管理机构信息统筹能力弱

建立面向大数据和开源信息的开放型应急信息管理机构,是实现大数据应急决策的基础。目前我国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还不够完善,应急管理信息化需要的高速通信网络、物联感知、信息安全防护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尚不完善,难以满足城市风险全域感知、全面监测、及时预警、安全可靠等业务的需要[21]。传统的应急信息系统以封闭、单一、多层次为主要特点,不能满足海量、多元、异构的大数据时代的要求,难以发挥其本身应有的职能。2020年爆发的疫情中,造成损失的不仅有医疗资源的紧张,诸多乱象背后恰恰是数据的缺失与不流通,如疫区各级医疗防护耗材的供需数据。在每一条信息与规则都确定的情况下,湖北红十字会作为接收中心,在行动中显示出对这些信息和规则的无知,将产品进行了失败的分配。更关键的是,“指挥部”对这样违规的自主行为未能做出任何干预,直至信息被公示引起舆论。多处信息的缺失使红十字会做出了失败的决策,而本应掌握所有信息的“指挥部”,对物资去向信息的延迟掌握或权利让渡,使红十字会决策难以被执行,物资匮乏的医院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表明我国在应急信息管理方面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这使得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不能完全具备根据情形分类、明确各决策环节和迅速制定数据获取预案的能力。

2.3 应急信息传输渠道有待疏通

科学有效的应急决策需要连续可靠的数据支持,应急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地抓取对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突发事件爆发时往往需要决策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有效的应对办法,这就需要各部门在传递信息时协调进行,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我国有待建立统一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应急平台,现有应急信息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形成了“信息孤岛”,使得地方政府危机判断与决策应变能力大打折扣[22]。目前大数据数据整合和分析能力的发挥效用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目前应急决策系统大部分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等级式传达与交流,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历经环节较多,影响信息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第二,各个应急部门应急系统自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应急信息收集不够全面,这直接影响了应急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三,传统应急决策系统是按职能进行部门管理拥有大量数据,但信息常常分散在不同的部门,这也就导致了数据信息整合方面的困难。通过调查问卷方法,面向应急管理部门、大数据运营平台和社区居民等共发放调查问卷312份,收回有效问卷312份。问卷主要围绕大数据在应急决策中的作用发挥状况,根据不同群体反映的情况进一步发现了大数据在应急决策中的作用发挥中存在的问题。问卷中关于大数据在应急管理部门中的信息传达,协调行动方面作用发挥的问题中, 53.21%的人认为应急工作中存在信息不连续现象, 46.03%的人认为应急工作中存在信息传达不及时现象,这进一步表明应急部门在运用大数据中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

2.4 应急信息的质与量需有效平衡

大数据的发展为基于大数据的应急决策提供了可能,然而大数据为应急决策提供的应急信息质量常常存在一些问题。没有高质量的大数据将对决策产生误导,甚至产生有害结果。据估算,数据错误每年造成美国工业界经济损失约占GDP的6%, 98000名患者丧生, 50%的数据仓库因数据质量而取消或延迟[23]。应急管理部门在运用大数据进行应急决策时,信息传达的过程复杂且冗长,信息再次管理的过程中容易堆积。有用的消息有时不能及时被利用,无用的信息造成了对决策过程的干扰。突发事件中,海量的数据信息让应急管理部门无法短时间内快速甄别信息的价值和真伪,甚至可能在传播的过程中造成信息扭曲甚至失真。2020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各地有关新冠疫情的数据消息铺天盖地,网络似乎成为抗击新冠疫情的另外一个主战场。自媒体、社交媒体等一度成为了疫情信息发布和传播的重要角色,各个网络平台传播的内容大部分未经过事先核验,常常夹杂着大量的虚假信息。例如有人冒用官方名义传播“封城”“超市关门”“禁止机动车出行”“进行大面积消毒”等不实消息; 有人对事实信息进行歪曲加工,一段“婴儿伸手向医生求抱抱”的视频被解读为“婴儿因感染病毒而被隔离”; 有人还会利用疫情借势造势,某“港独”记者发布“武汉每天拒诊上千人”“上海将在一周之内失控”等危言耸听的信息等等。新冠疫情的突然曝光必然会引起社会成员的广泛关注,从而形成应激性恐慌心理,会引发社会对事件本身和事件相关信息的过度解读,导致相关信息在扩散和传播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和扭曲。这些信息严重干扰了应急管理部门根据疫情作出的准确判断,甚至可能造成应急决策失误。

3 大数据在应急决策中作用发挥存在局限性的原因分析

3.1 应急管理人员管理理念落后

大数据在我国应急管理中的作用目前仍主要停留在对大量数据的抓取、统计、比较等相对表层的数据分析上,而美日等发达国家更多地深入到数据间的关联性分析,并利用这些关联开发新型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建模生成新领域的数据结论,不但发挥了数据的现时价值,更开发了数据的未来价值[24]。目前我国应急管理部门大数据应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尚未完备,应急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应急管理意识。应急决策过程中常因受到时间限制,导致决策时获取的信息不够全面。应急管理部门平时缺少应急工作与大数据结合应用的演练,日常对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大数据在应急决策中的应用还处于起始阶段,各项技术的应用于应急决策的途径还在不断探索。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大数据在应急决策中的应用方式往往是不同的,应急决策中更需要应急思维方式的改变。

3.2 统一的应急信息管理系统的缺失

传统应急决策体制强调等级制的命令指挥链,过分强调权力手段,忽视了数据工具的作用,致使决策过程僵化、反应迟缓、专业化不足、应急决策质量低下[2]。2018年,我国建立应急管理部,应急管理开始进入综合应急管理阶段。我国应急管理部门发展较晚,信息化发展还不够完善。我国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对于未来突发事件发生前应急预案的准备、应急信息整理,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救援效率、应急物资调配、应急决策、应急信息管理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25]。政府虽然在各方面都逐步加强数据情报信息在应急决策中的应用,但尚未建立专门的信息采集部门,缺少情报分析的专业人才。针对应急决策所需信息不全面,导致对应急事件的预测范围过大,精确度较低。因此,对突发事件的预测和防控的作用的发挥十分有限。各级应急管理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职能不清是造成目前应急信息建设系统出现混乱的原因之一,因此系统建设要以“实”为主,要直观、方便和简单。

3.3 重专业轻综合传统应急管理模式的限制

我国城市应急管理不同行业管理部门虽然通过长期的管理实践积累丰富的数据,但是这些行业数据之间基本上处于割据状态[26]。各部门在数据的收集和整合方面存在能力不等的现象,影响了应急数据的收集与决策效果。我国应急管理工作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一般性灾害由地方各级政府部门负责,应急管理部代表中央统一指挥并响应支援。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各地信息共享,从而存在信息壁垒。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具有不同的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各部门只注重管理内部信息的行为将对信息流通、传播和共享造成直接影响,从而造成信息孤岛现象。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现象的存在对应急决策中信息的收集和流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不利于应急决策科学性和准确性的提高。

3.4 大数据应急管理法制化建设滞后

我国应急管理系统发展较晚,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我国应急管理的相关法律大部分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大数据与应急管理结合运用的相关法律较少。大数据挖掘对各级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时的科学认知和正确决策上具有重大意义,但由此也衍生出收集和使用数据合法性、公民隐私权保护、网络安全及犯罪等前沿法律规制问题[27]。应急管理部门在运用大数据对突发事件进行管理时,没有明确的权责规定。第一,缺乏明确的责任制,决策的环节较多且复杂,决策过程中的责任也往往是模糊不清,相关岗位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常常无法落实,处理突发事件时会出现各部门相互推诿、不承担自身责任的现象。第二,应急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相关的法律规定,应急决策过程中会因为忽视某些应该加以考虑的因素而加剧损失程度,法律对于应急决策过程中所要关注的各个因素规定的范围还不够全面,信息在传达过程中也缺乏规范性。第三,应急管理系统目前还缺乏监督机制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定的过程中缺乏相关机制的约束和监督,不利于监督工作的进行。

4 应急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挥大数据情报信息效能的对策建议

4.1 意识前提:引导应急管理机构树立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时代中,应急管理部门需要培养大数据意识和应用习惯,形成自下而上的科学、民主、透明的信息传导模式。充分运用大数据应急管理模式的创新成果,已成为应急管理改革不可逆转的趋势。应急管理部门以大数据为支撑,合理、合法、及时地收集目标对象的相关信息,以数据为基础做出准确决策。日常工作事件中注重对大数据的运用,不断提高运用大数据的熟练程度。运用大数据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种普适的应急模式,更加注重大数据思维的灵活转变。加强应急管理模式的创新,坚持以数据核心思维方式思考应急决策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断挖掘数据在应急决策过程中的实用价值,为应急管理的各个环节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大数据应用中将大数据技术与大数据思维融合起来发挥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大数据的应用价值。

4.2 系统化:加强应急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我国应急管理系统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不断加强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发达国家在应急管理和应急管理权限上的一般做法是:因事设岗,专业应对,设置专门的大数据应急管理部门,并且在人员构成和安排上保证专业技术人员在部门中占主体; 网络治理结构,与发达的互联网、物联网、云平台等联结起来,无论在数据收集上还是数据筛选和分析上都使大数据应用更加简洁高效; 法制和体制建设并驾齐驱,把法律法规和应急管理体制的完善作为大数据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后盾。我国当前的应急信息管理技术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各级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建设各种类型的信息化项目,这就意味着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应该注重整合资源,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整合已建的视频会议系统,整合各单位、各部门的视频监控信号、语音调度系统、业务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建立数据共享平台,通过数据共享,来提高应急管理的效率。通过大数据跨越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的边界从而不断促进扁平化、开放化、高效协同的应急管理体制的建设与发展[28]。我国应急管理紧随时代发展构建无缝对接的应急信息平台,这样既实现了资源共享,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建立以数据为基础的应急信息管理系统,解决权力和数据之间的不对称性,避免形成所谓的“灰色地带”。

4.3 模式化: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应急决策模式

大数据背景下的应急管理决策具有综合性、专业性、实操性强的特点,所以,我们不仅应该重视数据在应急管理中的基础作用,还应转变决策和数据在应急管理中的错位和越位状况,理顺二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应急决策组织的科学建构或重构。可以从两个方面推动大数据的应用创新。第一,使技术发展服务于决策能力提升,比如更新搜索引擎、完善搜索界面,建立专门的数据库等,通过提高数据分析效率促进决策科学性和效率的提升。第二,在区块链的思维模式中,不断地去中心化,推进数据共享,按照区块链的架构或原理,一条信息的真实性不是由数据发布主体决定的而是经过人际交互,它的真实性逐步推广开来,从而确立了它的真实性。第三,基于物联网的应急救援指挥、抢险系统,采用轮式越野类底盘能快速展开、布设,将信息贯穿应急指挥中心到现场的每一个角落,为各级指挥作战人员提供现场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角落的信息资料,为现场人员提供准确、实时的信息服务支撑,为决策层的指挥调度、资源调配提供通畅的通信通道[29]。

4.4 法治化:健全与大数据应急相关的法律体系

应急决策体系需要切实可行的大数据管理制度和相关的法律制度,通过立法制定相关制度和标准,从信息的收集和整合入手,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政府应急决策能力的提升夯实数据基础。针对大数据在应急决策中的不断应用和发展,必须修订《突发事件应对法》从而规范大数据应用中的相关程序。同时也应该修订厘定权责的法律,落实各部门在应急决策时的责任,明确决策时应考虑的相关因素; 加强应急管理监督方面的立法,推进应急管理决策向科学化、民主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健全应急信息公开制度,扩大数据的开放和共享,为公开应急数据向公众的开放提供法律保障; 加强数据的安全性维护,不断加强对隐私信息的保护; 建立健全大数据应急决策法律体系是当前重点工作之一,这样才能使我国大数据应急决策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5 结论

我国的大数据应急决策在数据收集、整合、分析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大数据技术在应急决策中的广泛应用,为应急决策的变革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本文只是针对大数据作为应急情报信息在应急决策中的应用状况做了简要的分析,仍有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的空间。社会计算的理论方法为突发事件应急情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应急情报计算理论因在新形势下如何保障国家总体安全问题而提出,具有很强的研究及实际应用价值[30]。未来的研究中,可以通过应急情报计算,加强对信息技术、心理与行为、社会计算等与应急决策理论的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利用计算机、自动化、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更加精准的将事件全要素信息融入到应急管理的全过程之中,从而为应急决策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方案。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决策应急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决策大数据
决策大数据
决策大数据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诸葛亮隆中决策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应急预案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