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蠡口第二中学 吴沁芸
为解决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需要充分发挥教学的智慧,采取多样的提问方式,组织好提问过程,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为了避免“满堂灌”的讲授模式,在教学中难免要向学生提出很多问题。这时尤其要注意勿向全体学生提简单的是非问题,诸如一起回答“这种行为对不对”“要不要孝亲敬长”类似不需思索就能答出的提问,这些是表面性的无效问题。学生看似都积极地参与课堂,实际上对他们的思维发展毫无意义,对教学内容的探究也不起作用,所以教师要警惕这类提问方式成为教学习惯。
在一节互动多、活动多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学氛围相对轻松,教师可能会随口提出问题。随意性的提问没有经过精心设计,因而提问时思路缺乏逻辑性,提问用语也不严密,往往和课程主题无关联,甚至还会脱离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
如学到八年级上册《网络生活新空间》,老师若即兴提问“如何看待网络暴力”,个别留意过网络暴力现象的学生或许能分享点见解,但是绝大部分学生尚未切身经历过网络暴力,最重要的是该问题和本课主题“网络改变我们生活”没有大的联系,学生摸不着头绪,无从答起。偶尔的“题外话”或许能在教师的教育机智下经过一番有意识的语言润色,转变为“课外拓展”,但处理不好便会陷入尴尬的境地,风险较大,收效甚微。
为了整治课堂纪律,教师可能会“抓”出个别在走神的学生回答问题。面对突然的发问,学生往往是惊愕迷茫地站起,没有听清楚问题,更是难以做出理想的回答。这样的提问虽然暂时性地起到了惩罚、警醒学生的作用,但是贸然的提问显然弊大于利:一是让整个课堂的焦点集中在了该生身上,会引起一阵骚动,让更多学生走神;二是营造了紧张的课堂氛围,学生听讲时有一种被老师“盯”着的压力,不利于师生之间和谐相处;三是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平时提醒某生集中注意力,或许用一句话、一个眼神更有力量。
首先,要熟练运用温故知新式的提问。道德与法治课相较于其他课程内容偏枯燥,学生平时课业繁重,就很少有兴趣和时间去复习本学科。这就需要老师在下一次课上对重要或易混淆的知识点做精简的提问,通过反复识记,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复习提问要选准时机,温故而知新。学完某课第一框,导入第二框前有必要夯实前面的知识。如新授七年级上册第8 课《探问生命》第二框《敬畏生命》前,应该回顾下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如提问“生命具有怎样的特点”,让学生回答出生命来之不易、短暂、不可逆,理解“生命有时尽”,从而过渡到第二框我们应该“敬畏生命”的主题。
如果是同一单元内的课,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巩固提问。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9 课《珍视生命》前,就可以对前文提到的第8 课做简要回顾,但要注意复习时间,提问过多会在一定程度上消减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
当然,温故知新式的提问并不局限于每堂课的前几分钟,也可以出现在其他时间点。这需要教师提前系统地架构好知识框架及脉络,在课堂中灵活思考,由某一个学生暂时还不太能理解的“点”触发以往某一方面的知识,及时提问,让学生从“已知”到“现知”,产生知识迁移,使教学内容串联。
其次,要充分利用案例或情境引发的提问。道德与法治课少不了情境、案例的设置,若一个案例或情境只是走马观花式地让学生浏览一遍,没有让其开动脑筋,那么这个案例或情境的插入便是失败的,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参与课堂,因此,一个教师能否由案例或情境抛出有质量的问题非常关键。
如七年级上册《做更好的自己》中,在介绍某位名人事迹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这位名人身上有哪些优缺点?他是如何面对自身不足从而获得成功的?”再结合学生实际提出诸如“你自身有哪些优缺点,你该如何面对这样的自己”的问题,令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优缺点,学会悦纳和欣赏自己,坦然地扬长避短、改正缺点、激发潜能,从而做更好的自己。
最后,教师也要会巧妙设计递进式的趣味性提问。这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发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使课堂重要内容环环相扣又完整呈现。如七年级下册《悄悄变化的我》中“悦纳生理变化”讲完后,如何切入本课的第二部分“直面矛盾心理”?这时需要过渡,让学生认识到是青春期的变化既有“生理变化”又有“心理变化”。可以提问“同学们进入青春期发生的生理变化属于哪方面的变化”,引导其答出“外在变化”,再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生一些内在的变化”。然后,将课堂交给学生,可以设置趣味性的抢答环节,让学生列举出青春期的叛逆、矛盾、冲动等心理,最后回归主题,告诉学生本课还将要着重学习如何“直面矛盾心理”。
递进式的提问常适用于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并非所有问题都要刨根问底。如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虽然有必要解读词意,但对其出处不必展开过多,因为该课重难点是如何做。可以通过一些案例、活动抛出一个个递进的问题,同时注意提问的频率和密度,由易到难,使学生知道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一要设计问什么。首先,问题要结合课堂主题和教学重难点,在利用教材的同时,也可以结合社会热点,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度。其次,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了解,并适当地设置点难度,起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
二要设计问哪位学生。教师的提问需要找准提问对象,基础性的问题可以留给学习薄弱的学生,稍有难度的则提问中间水平的学生,有些困难的就可以抛给学有余力、思维活跃而发散的学生。当然,提问也要注意面向全体,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参与思考。
三要设计如何问。课堂中需要创设好的问题情境,让生活走进课堂,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让他们直观地感受,而不是空洞地猜想。
课堂准备提问时,教师先要有引导性的提示以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如“接下来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此处尽量避免提前宣布提问对象。教师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时,务必注意用语具体,语言组织简洁明了,不能含糊其辞,更不能随意。
指定学生问答时,教师的眼神要落在该学生身上,示意其起立。当学生没有听清问题或回答问题很迟疑时,可适当提高音量重复提问,必要时作出问题的解释和提醒,帮助学生听清问题、明确角度、整理思路。
若学生的答问思路和语言很顺畅,教师切不可突然打断,要耐心听完解答;若其回答“卡壳”,显得断断续续,则可以适当停顿,给学生思考和组织语言的时间;若其回答不够完善,则可以提示一番,发散学生的思维,将回答补充完整;若学生答非所问,完全偏离了预期范围,那么教师要及时核查学生是否明白问题的意思,接着鼓励学生切换角度,引导他大胆重新作答……在引导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应用平和的语气和眼神,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
不管学生答对还是答错,教师都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多用鼓励的话语,少苛责,更是不宜直接否定和打击。为了强化学生的学习,教师要针对学生答问的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再面向全体学生作总结,给出明确完整的答案。提问不能片面追求数量和频次,须经过筛选方能保证质量。所以从开始备课到课堂中的整个讲授过程,涉及提问的环节,教师都要仔细斟酌提问的内容、对象、方式及时机。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起于问。”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每位教师都要认真学习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策略,这对于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