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杨 任媛媛 李高峰
(1.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陕西西安 710119)
(2.陕西省西安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陕西西安 710032)
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了我国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一位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学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教育部于2020年5月份出版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2020年修订版课标》),是对2018年出版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标》)的再次修订,更改了部分内容,进一步引领了生物学课程的发展之路。对修改之处进行探析,能够为生物学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明晰生物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导向和教育教学的未来征程。
《2020年修订版课标》的前言部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为开篇,代替了《2017年版课标》中的党的十九大对教育的要求与建议。这体现了课程标准紧跟政策引领的潮流,彰显党与国家的教育意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我国应该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即“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另外,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阐明了“我国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即由原来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彰显了“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一国家教育意志。
《2020年修订版课标》进一步丰富了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表述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用“价值观”代替了《2017年版课标》中的“价值观念”,强调了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价值观念和价值观在内涵上是不完全一致的,价值观是关于价值、价值关系的整体的根本的看法、观点和态度,是人的一种自觉意识,是在价值观念的基础上生成的。价值观是人们经过对于各种价值观念的积淀、筛选、浓缩和经验的反复证明,产生的一种基本的立场和态度;反过来又可以对个体的价值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和走向有指导和统摄作用。综上而言,价值观与价值观念实质是一般与具体的关系,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例如,学生学习了“植物的生存条件”“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相关概念后,会树立“认同植被的重要性,人类要爱护植物”的价值观念;学习了“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多样性”等相关概念后,会树立“人类要珍惜动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观念;学习了“人体各个系统”“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等相关概念后,会树立“认知自我、珍爱生命,认同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的影响”的价值观念。这三种相互关联的价值观念支撑学生形成“珍爱生命”价值观;同时,“珍爱生命”的价值观又会对学生与生命相关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的进一步发展有指导作用。
《2020年修订版课标》的第33页“‘传染病与防控’模块开设建议”以及第34页“‘社会热点中的生物学问题’模块开设建议”中均增加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主题。这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与时俱进性,密切联系社会民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产生活,将所学科学知识与社会发展密切关联起来。2019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民生活、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学生在这场全民抗疫的过程中留下深刻的现实生活经验。《2020年修订版课标》增添这一主题,能够发挥生物学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一方面,可以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此情境中科学地构建病毒、传染病、传播过程、预防机理、预防措施等生物学知识,认识到生物学知识的重要应用价值;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将所学知识迁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做出理性解释和判断。例如,可以向社区居民宣传病毒及其防控的措施、解释国家防疫政策的科学性、揭示一些伪科学行为和谣言,为国家防疫工作付出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