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劳动教育研究初探
——以“发酵工程师的私人食谱”项目为例

2021-12-02 10:00阮秋玲李秋石
中学生物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成果劳动食品

阮秋玲 李秋石

(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24)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中指出针对近年来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出现被淡化、弱化的趋势这一情况,全党、全社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劳动教育,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2020年7月7日,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纲要中指出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以培养劳动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等,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以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项目化学习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引导,学习与生活相融合,在动手实践和解决真实有挑战性的问题中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新时代劳动教育基本内涵之一强调“学生要在系统学习文化知识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劳动实践,出力流汗,实现知行合一”,这与项目化学习强调让学生经历真实有意义的学习实践如出一辙。劳动教育发生在现实环境中,项目化学习基于社会、生活、科学前沿等真实情境问题的解决,两者有共通之处。因此,项目化学习和劳动教育的内涵具有内在一致性,下面以“发酵工程师的私人食谱”项目为例,进行基于项目化学习开展劳动教育在高中生物学科领域的探索和实践。

1 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融合劳动教育,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学科项目化学习尽管在国内比较少见,但在国外的许多学科领域中运用项目化学习进行学科教学的情况却非常普遍。学科项目化学习是以学科中的关键概念和能力为基础的项目化学习,将项目化学习的设计要素融入学科教学,将低阶认知螺旋上升为高阶认知,旨在强化学科教学和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创造性与批判性思维、沟通与合作等能力,最终指向产品意识和设计思维。劳动教育注重主题任务的设计,需要成效评估引领,具有树德、益智、强体、育美等特点。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精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目前,德国的劳动课程以制作为中心,课程成果与产品密切相关,借此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培养习惯。德国的这种劳动教育教学法强调和实践的联系,和现在提倡的项目化学习有异曲同工之处。美国的劳动教育大致分为基于成为家庭有效成员的劳动教育、基于就业的劳动教育、基于公民培养的劳动教育三种类型。各种劳动教育注重与实践相结合,提倡从“做中学”,其教育内容与形式特别重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这些都为我国在中小学阶段的学科教学中将项目化学习与“劳动”的思想相互融合,明确了科学又可行的方向。

2 基于“发酵工程师的私人食谱”项目融合劳动教育的课例设计

2.1 以项目化学习的驱动性问题指明学生劳动的方向和任务

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项目为背景,给特定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一些没有现成答案的、需要他们运用聪明才智才能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又要与项目主题密切相关,成为驱动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的问题,即驱动性问题。驱动性问题与项目情境直接相关,能够激发和维持学生探究的兴趣,给学生指明劳动的方向和任务。

在“发酵工程师的私人食谱”项目的“入项活动”这一环节中,教师首先提供视频——《回味老字号(湖北)系列纪录片:孝感米酒》供学生欣赏,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常见的发酵食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驱动性问题:如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丰富多样的食品?这样可以使“发酵工程是如何将传统发酵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结合起来的?”这一本质问题变得更加有趣味性。最后,教师组织各小组选择最喜爱的一种发酵食品为研究目标,引导学生对驱动性问题进行分解,进而形成思考路径和问题链。学生需要思考以下问题:

①制作该发酵食品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②如何选材?

③所选微生物的生物类型、代谢特点、最适生长温度、繁殖方式是什么?分布情况如何?

④在该发酵工程中,利用了微生物的哪些特性?

⑤该发酵食品的制作流程是什么?

⑥制作过程中,如何控制温度和氧气量?如何保证无菌环境?

⑦如何检测该发酵食品的制作是否成功?

⑧如何保证发酵食品的品质?

⑨能否相互改装不同的发酵食品制作装置?

2.2 以项目化学习的过程性评价诊断学生劳动的成果和效果

项目化学习的评价目标指向学习目标,具有目标—实践—成果评价的一致性。教师要以项目化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来考查学生在整个劳动过程中的学习成果和效果。在入项活动环节,教师要明确各小组的个人成果和团队成果以及成果的公布方式等。教师评价要聚焦在以下问题:学习实践的质量如何?在过程性的成果中是否证明了相应的学习实践的产生?在最终的成果中是否产生了对概念的深度理解?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与技能?

在“发酵工程师的私人食谱”项目中,教师首先借助PPT展示在本项目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知识:说明米酒、果酒、果醋制作的科学原理;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因素;说明泡菜制作的科学原理,阐述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

技能:设计制作米酒、果酒和果醋的装置,并完成米酒、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设计并完成泡菜的制作;设计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接着,教师明确本项目的成果目标和评价方式。成果目标分为个人成果和团队成果。最后,以一场发酵食品品鉴会作为成果的公开方式。

个人成果:作为发酵工程师,根据团队选择的发酵食品类型,简要说明制作该发酵食品的科学原理、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团队成果:①和团队成员一起制作一种发酵食品。②根据本组所选择制作的发酵食品,制作一份私人食谱,可以选用演示文稿+配乐+讲解的形式,也可以制作视频,其中演示文稿制作不少于10张,视频5 min左右为宜。

评价方式:①以关于发酵工程相关知识点的测验的方式进行个人成果评价。②在发酵食品品鉴会中,根据相应的评价量规对每组所制作的发酵食品及其食谱介绍进行团队成果的评价。

2.3 在项目化学习的合作、反思和改进中体会劳动的曲折性、艰难性

项目化学习和劳动教育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合作性,实践是需要带有思考、假设、验证概念性质的,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不只是动手就可以了,而是一种结合了动手动脑,整合了技能和态度的行动,合作带来的价值在项目化学习中不容忽视。在每个项目中,各组成员都是小小项目工程师,而每个人的任务分工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学生有情境依赖和身份带入感,各成员分工合作,达到“1+1>2”的效果。在真实世界中问题的解决办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实践组合,各成员需要在项目化学习中不断反思与改进,在不断体会劳动过程的曲折性和艰难性中,逐渐提升劳动素养。

在“发酵工程师的私人食谱”项目中,项目化学习的合作、反思和改进在入项活动、知识与能力建构、探索与形成成果、评论与修订、公开成果、反思与迁移六个环节的设计上都有所体现。

入项活动:①学生观看完视频后进行头脑风暴,举例说出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的5种食品。②合作讨论,确定本组最喜爱的一种发酵食品作为研究对象。③对教师所提出的驱动性问题进行分解,以形成更易理解的子问题。④教师明确学习活动的进程和时间节点,以及成果提交的形式和要求,促进学生按时完成项目任务。

知识与能力建构:①教师发放KWL表(K代表我已知什么,W代表我想知道什么,L代表我学到了什么)后,学生填写关于发酵工程自己已知的内容和想要知道的内容,在小组内分享,形成小组共同的问题清单。②教师提供分析框架,各小组学生根据问题清单和分析框架设计制作一种发酵食品,并形成一份电子私人食谱。

探索与形成成果:①每个项目小组明确自己的私人食谱主题,列出任务清单、私人食谱初步提纲,进一步细化完成私人食谱的日程表。②项目小组成员根据主题分别上网搜集资料或者向父母咨询发酵食品的制作工艺,选择材料和用具,设计制作发酵食品的装置,并完成发酵食品的制作,同时进行观察、照片和视频拍摄,文字初稿撰写、背景音乐寻找等工作。③利用有效方法检测发酵食品的制作是否成功。④汇总所有素材,根据主题再次筛选、调整素材。⑤分工合作,完成私人食谱的第一稿。

评论与修订:根据评价量规,项目小组内和项目小组间对发酵食品的质量和私人食谱的呈现形式进行评论与修订。

公开成果:在这个主题学习结束之后,全班举行一场发酵食品品鉴会。参与人员包含本班任课教师、家长和其他年级感兴趣的同学、老师。届时,各组成员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一部分组员进行口头汇报(配演示文稿)或视频播放,最终通过评价量规形成各具特色的私人食谱奖,另一部分组员在公开成果展中记录他人对本组成果的建议和观点。

反思与迁移: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KWL表中的L(我学到了什么)部分,并记录本次项目学习的学习感受。②完成社会性实践:在整个项目学习过程中和组员之间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是什么?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如何处理?③完成审美性实践反思:本次私人食谱中的构图如何?图、文、音乐之间的匹配性如何?如何更好地改进?

猜你喜欢
成果劳动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工大成果
食品造假必严惩
热爱劳动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