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昭仪
在预防或筛查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时少不了血压监测,除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水银血压计或电子血压计以外,临床上还有一种常用的血压测量方法——四肢血压测量。近些年来,四肢血压测量在血管性疾病诊疗方面作用越来越大,并已经从科研工具逐步发展成为临床上的一类检查手段。
同时测量四肢血压,除了可以分别得到患者的上臂和踝部血压数值外,还可通过计算,得到臂间血压差异值、踝间收缩压差异值和踝臂指数。这3个重要的数值可用于筛查和诊断周围动脉血管疾病,还能预测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
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求,首次测血压时就应当测量双上肢血压。这不仅可以防止由于两侧上肢血压差异而漏诊高血压,还能筛查头臂和上肢动脉狭窄。
有患者在测量血压时发现左侧上臂血压常常低于右侧上臂血压,但数值相差并不大,这属于正常情况。当出现异常情况时,比如上肢动脉有狭窄,就会影响进入肱动脉的血流量,从而导致狭窄侧血压降低。
临床上,上肢动脉狭窄好发于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当臂间血压差异增大时,就提示可能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等动脉的狭窄。通常将臂间血压差异≥10 毫米汞柱作为异常的诊断标准。研究发现,臂间血压差异增大,特别是收缩压臂间血压差异增大,与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并与卒中、慢性肾功能不全等靶器官损害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较于臂间血压差异,有关踝间收缩压差异与心血管疾病关联的研究较少。不过,收缩压踝间收缩压差异常常作为间歇性跛行的辅助诊断指标。另外,有研究指出踝间收缩压差异可预测慢性肾病进展及心血管病预后,透析患者收缩压踝间收缩压差异≥15 毫米汞柱是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踝臂指数的计算方法是踝部收缩压与上臂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若踝臂指数增大(≥1.4),一种可能是主动脉和大血管存在钙化和硬化,另一种可能是头臂和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若踝臂指数降低(<0.9),提示可能存在动脉疾病,如主动脉狭窄(或闭塞)、主动脉夹层(双侧踝臂指数对称性降低)、下肢动脉狭窄(单侧踝臂指数降低)。
臂间血压差异增大的患者、青少年高血压患者、急性胸痛患者、间歇性跛行或肢体无力怕冷的患者、血压升高程度与靶器官损害不相称的患者、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疑似大动脉炎或既往患过大动脉炎的患者、糖尿病患者要加强测量四肢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