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虹,廖 博,樊江峰
(甘肃农业大学 动物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天祝白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牦牛品种,因全身被毛为白色而得名,其原产地为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获得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天祝白牦牛有其自身的繁殖特点,通常情况下,母牦牛12月龄便可进入初情期,2.5~3岁、体重160 kg左右初配,一般4岁达体成熟[1];发情季节为6—11月,发情持续期多为12~48 h,发情周期为22.19±5.49 d,妊娠期为255 d,因气温、营养等因素的不同,其繁殖力有较大差异,繁殖率为56.4%~75.6%,繁殖力低是制约白牦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影响白牦牛繁殖力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对推动牦牛产业发展、促进牧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白牦牛分布在海拔2 500~5 000 m的高原地区,长期的高海拔低氧环境,使得牦牛与普通牛相比表现出繁殖能力低的遗传特点。
任何畜禽的生长与生产都离不开环境条件,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动物生长,而非适宜的环境则会对动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生产实践表明,光照、气温、海拔等环境因素均会影响白牦牛的繁殖力。
1.2.1 光照 光照对白牦牛的繁殖性能有一定影响。白牦牛的繁殖有明显的季节性。有研究表明,日照长度的季节性变化是牦牛季节性发情的因素之一,光照信号通过松果体调节丘脑下部和垂体进而影响其内分泌系统并控制发情。6—10月随着光照时间的缩短,白牦牛开始进入发情季节,7—9月便会进入发情旺季,随着光周期的进一步变化,白牦牛又会进入乏情期。
1.2.2 温度 除受光照影响外,温度是影响白牦牛繁殖的另一个因素。高寒地区通常5月份进入暖季,此时牧草萌发,为牦牛的体况恢复提供了良好的营养条件,6月份开始,气温明显升高,母牦牛生殖器官发生变化,母畜开始发情,7—9月进入发情旺季,10月份起,气温开始下降,牧草由青变黄,营养条件由此逐渐变差,牦牛逐步进入乏情期。
1.2.3 海拔 海拔是影响白牦牛繁殖力的又一个环境因素。牦牛初情期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推迟。海拔1 400 m左右,牦牛在5月下旬发情配种;海拔2 700 m左右,牦牛发情时间推迟近1个月;海拔4 500m 以上,牦牛发情时间会更晚。
高原气候寒冷,冬季草地可食草量少且质劣,枯草长达7~8个月,易导致白牦牛营养匮乏,影响生殖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进而影响白牦牛繁殖力。
牦牛的繁殖会受人类活动的控制,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白牦牛的繁殖能力,科学的饲养管理能给牦牛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和营养,有利于促进牦牛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延长牦牛的繁殖年限,提高单位母畜的繁殖力。有研究表明,采用舍饲配合料,并自由采食青干草的牦牛,其初配年龄比未补饲牦牛提前1年以上,而管理不善则会使牦牛的繁殖力下降。
天祝白牦牛以放牧饲养为主,传统的生产方式对草原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草原载畜能力下降,进而影响了白牦牛的营养供给条件。立足天祝县气候特点,充分利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通过引入优质牧草资源,开展草原植被修复,科学规划,优化和调整种群及畜群结构,加强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建设,为白牦牛提供良好的营养条件和生存环境,将有利于提高白牦牛的繁殖力。
随着现代饲料工业的发展和草食动物全价饲料的加工能力不断提升,为通过人工补饲,特别是枯草期强化补饲,改善营养条件,克服因季节变化而对白牦牛繁殖力的影响,提供了可靠条件。因此,用现代畜牧生产技术,加强对白牦牛群体的饲养管理,在改善营养条件的同时,通过划区轮牧和调整放牧季节,可最大限度地克服繁殖季节海拔、温度、光照等因素对白牦牛生殖生理带来的不良影响,确保种公牛有优质精液,保持较好的配种能力,为白牦牛的繁殖力提供营养保障。
母畜繁殖期的发情表现与排卵受雌激素的控制。处在泌乳期的母牦牛,在大量催乳素的作用下,母畜保持较高的泌乳量;因催乳素对雌激素的分泌有抑制作用,只有在母畜断奶后进入干乳期,催乳素的分泌量才会大幅度下降,从而解除其对雌激素的抑制作用,母畜开始分泌雌激素,在雌激素作用下产生发情表现并正常排卵。因此,犊牛断奶时间的早晚会影响母牦牛的繁殖周期[2]。生产实践证明,断奶越早,对犊牛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越大,哺乳时间越短,对母牦牛繁殖性能的影响越小。有研究表明,3月龄犊牛断奶并适时补饲,可有效度过枯草期,不会影响其生长发育[3]。因此,犊牛可在3月龄进行断奶,之后补饲适量的精料或是代乳料,从而有效满足其断奶后的营养补给,挖掘母牛繁殖潜力,提高其繁殖能力[4]。但值得注意的是,生产中不能因一味追求缩短母牦牛繁殖泌乳期而影响犊牛生长,早期断奶的可行性应建立在犊牛安全生产的基础上。白牦牛日产奶量一般为1.5~2.0 kg,正常情况下,该产量能满足犊牛生长发育的需要,但如果通过挤奶生产奶产品或者自食牛奶,就会使犊牛应该食用的奶量减少,过量挤奶必然会影响犊牛生长发育。因此,目前常采用犊牛全哺乳的方式,为实现犊牛早期断奶创造条件,即母牛3—5月份分娩,哺乳期不人为挤奶,全部乳汁用来供给犊牛食用。采用该技术不仅可以确保犊牛健康生长,而且可为犊牛后期实施早期断奶创造营养条件。此外,要实现犊牛早期安全断奶,除推行犊牛全哺乳饲养外,还有必要对断奶犊牛进行精料补饲,同时可建设牧草丰盛的犊牛专用牧场,对犊牛单独进行放牧,还可通过开展早期采食训练,以确保犊牛能摄入足够的营养,保证犊牛在断奶前有较大的体重和采食量。
为提高母牦牛繁殖力,可采用生殖激素对母牦牛生理状态进行调控。为促使母牦牛产后发情与排卵,首先要保证产后母牦牛在发情季节能将卵巢生理功能恢复到正常繁育后代的理想状态,使用生殖激素调控可有效提高母牦牛发情配种率和受胎率,进而提高其繁殖力。生殖激素调控的方式较多,目前主要采用前列腺素进行溶解卵巢黄体和调节垂体—下丘脑—性腺轴的功能这2条途径。常用的生殖激素有黄体酮注射液、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D-氯前列醇注射液等。除使用生殖激素外,用中药提升母牛发情率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虽然牦牛繁殖率的遗传力低,但从长远来看,该性状的选育提高应该得到足够重视。有研究者建议将母牦牛5岁前所产的犊牛数作为一个选育性状进行选育,对提高母牦牛繁殖力会产生积极影响。需要注意的是,近交对母畜初情期、繁殖率及犊牛成活率均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生产中尽可能防止近交,一方面要注意本群内的选种与留种工作,保持牛群有较宽的血统;另一方面可考虑在保持白牦牛毛色不变的前提下,开展不同牦牛群体间的种公牛交换,有计划地组织选种与选配,从而降低牦牛近交程度,有效提高牦牛繁殖力。
综上所述,白牦牛因受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繁殖力较低,可通过加强草原生态系统建设、改善营养条件、诱导发情及遗传改良等综合技术措施,有效提高牦牛的繁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