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金玉,侯云雷,刘 丹,刘 洋,赵燕芳*
(1.沈阳药科大学 期刊编辑部,辽宁 沈阳 110016;2. 沈阳药科大学 制药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016)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全面发展,智能手机已然成为我们生活的必备品。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学生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感,在校园内随处可见“低头族”,无论在食堂、宿舍、路上,甚至课堂上随处可见低头使用智能手机的大学生,手机已经成为学生随身携带的必需品,一旦手机停机或是不在身边,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应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反应。严重时伴随着焦虑、不安的情绪,甚至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晕的生理反应[1]。这种行为和情绪被研究者称为“手机依赖”(mobile phone dependence)或者称为“手机成瘾”。徐成芳等[2-3]认为手机依赖是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从而进入痴迷的状态,已经成为一种行为成瘾。大学生的这种“手机依赖”已经严重影响到正常的课堂教学。许国成等[4]对学生的研究发现课堂上使用手机与课堂教学效率之间为明显的负相关,课堂“手机依赖”越强,课堂学习效率越低。
应对这种“手机依赖”行为,我们是否可以采用“大禹治水,堵不如疏”的手段,让劣势成为优势,让学习绊脚石成为学习动力?目前我校校园网的完全覆盖、学生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均为移动学习提供了支持;对于成长在信息化时代的新生代大学生,传统单调的灌输式教学手段并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就要求教师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化手段,通过多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过去枯燥的平面学习进入到具有互动性和趣味性的立体化教学中来。针对目前学生的手机依赖问题,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智能手机作为终端,提供学生课堂上利用手机学习的机会,从而将手机的使用从负面影响转移到正面利用中,提高教学效课。
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与学堂在线共同研发的“雨课堂”是在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主要面向高等教育领域的新型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手机端、桌面电脑端和远程服务器。手机端和桌面电脑端直接服务于教学,远程服务器用于支撑系统的运行和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及决策。“雨课堂”界面的使用完全是基于PPT和微信的使用。与传统教学相比,“雨课堂”具有以下优势:
引导学生提前做好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前通过手机微信推送视频、语音、课件到学生手机微信,学生提前预习。如有疑问,可以在相应的对话框中提出疑问,教师便能得到反馈信息,对学生疑问较多的内容可以在课堂重点介绍。
课堂教学实时监控。学生现场扫描二维码或输入课堂暗号进入课堂,课件会由手机微信发送至教室内的每一名学生。借助“弹幕互动”“不懂”按键和实时答题功能,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有助于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懂”按键能帮助教师掌握学生集中不理解的内容。当教师讲授完某个知识点后,可以设置限时答题和随机点名,学生现场用手机作答,答案马上通过后台数据分析反馈给教师,方便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学生课上必须认真听讲才能应对教师实时答题以及随机点名答题,提高了课堂听课效率,同时实现了考勤。
课后数据采集与分析。“雨课堂”的课内“弹幕互动”“不懂”按键和实时答题,课前推送课件等功能,都可以通过后台数据采集与整合分析,帮助教师量化学生学习效果,评估教学过程。
药物化学课是药学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在课程内容方面,专业性强,与社会实际结合不多;在课堂互动方面,由于受到学校客观条件影响,多为120人合班授课,师生在课堂上互动较少,课堂80%以上以教师为主,学生主动参与度较低。参与本研究的教师团队,根据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雨课堂”特点首先建立“雨课堂”课件,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3.1.1 建立短小、模块化的课件
药物化学课程中的每一章节知识点模块化分解,以核心知识模块为中心,围绕中心向外辐射,层级扩散,每个层级之间各成体系。便于学生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零散的知识。
3.1.2 学习资料视频化
根据手机学习的特征,学生更希望通过观看精短视频的方式来获取知识。所以,碎片知识内容尽量使用视频方式体现,在新课件中尽量多的视频和音频资料。
3.1.3 设计参与式的学习内容
以问题引导作为课前预习内容,以问题测试和提问增加课上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2.1 课前发布学习任务
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分解知识点,将需要预习的内容通过“雨课堂”推送给学生。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提前查阅资料,打开手机微信随时随地思考问题,预习知识点。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预习情况,针对疑点较多的知识点课上重点讲解。
3.2.2 课上互动学习
学生现场手机扫描教师提供二维码或输入课堂暗号进入课堂,教师通过学生进入班级人数,实现课前签到。学生借助“雨课堂”弹幕互动、“不懂”按键和实时答题功能,与教师之间实现互动,踊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2.3 课后布置作业
教师课后用手机推送习题,学生点开手机微信,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在线答题。
“雨课堂”的课前推送课件、课内弹幕互动、“不懂”按键和实时答题、课后及时复习等功能,都可以通过后台数据采集与整合分析,从而利于教师量化学生学习效果,进而评估教学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雨课堂的引入,实现了互动教学、实时监控、实时答题、实时反馈,拉近了师生距离,增强了教学授课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兴趣。2018年临床药学专业期末考试中,成绩优秀率为48%,显著高于2017年的29%。学生评教结果表明,学生对“雨课堂”参与的教学模式有更高的满意度。
在教学过程中,基于“雨课堂”参与药物化学课程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即通过药物化学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在全体参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药物化学课程于2019年入选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点,2020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点。
在取得以上成果和获得以上荣誉的同时,本研究的全体教师不断思考这种新的互联网教学模式带来的改革。这种教学效果的提高归结为三个方面。
一是三位一体的教学活动数据的全程采集,使得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二是课堂教学活动环节覆盖率高,能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可视、可控的教学活动,能有效提升学习质量。总之,“雨课堂”教学模式的努力方向主要应该是树立“精准教学”的理念,达成虚拟性与现实感的结合,推进智能性与可控性的融通,使传统的单向单主体教学模式转变为新时代的双向双主体乃至多向多主体教学模式,把这种教学模式完善好、利用好,将是高等药学教育提质增效的宝贵尝试。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兼容性的辅助教学只是一个教学工具,是通过外部的刺激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是一种外显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因此在教学改革的路上,如何寻找到内驱动力,促进教学相长,还需要经过长期不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