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及防控措施

2021-12-02 05:01赵于华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法氏囊雏鸡传染性

赵于华

(江苏省射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2430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of bursal disease,IBD) 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 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具有传播广、传染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该病毒主要通过造成机体免疫抑制而感染。感染该病的鸡抵抗力下降,在环境较差的养殖场内,病鸡往往还会伴随多种继发性感染,如大肠杆菌感染,对我国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发生于14~105 日龄的鸡群,其中21~42 日龄的幼鸡最易发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从国外传入我国,不仅对我国养鸡业造成巨大的危害,更给全世界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已经普遍出现在全世界各地。本文主要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特点、防控措施等提出个人建议,期望对预防该病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病毒特性及发病机制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于RNA 病毒。该病毒具有大小不同的两种颗粒,大颗粒和小颗粒的直径分别为60nm 和20nm,且两种颗粒都具有20 面体立体对称结构。另外,该病毒的粒子无囊膜。该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环境抵抗力。环境中的病毒可长时间具有感染性。因此,该病一旦发生会快速传播流行至整个鸡群。

胚胎和雏鸡时期的淋巴细胞会进入法式囊内,通过分化产生大量能分泌抗体的细胞。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破坏了雏鸡的法氏囊,从而导致法氏囊不能提供足量的淋巴细胞,导致雏鸡免疫力下降,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法氏囊受损时间越早产生抗体的淋巴细胞数量越少。因此,在预防传染性法氏囊病时,应以保护法氏囊为主要目的。雏鸡出生前3 周若能很好地预防法氏囊出现病变,则可保证其产生足够数量的淋巴细胞,在应对传染性法氏囊病时也能有效降低免疫抑制作用。

2 发病原因

造成该病发生的原因众多,该病的病原是传染性法氏囊病毒。(1)由于忽视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接种,小规模养殖场未进行有效的预防接种,从而导致该病的发生。(2)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检疫意识不足,也可造成该病的发生。种鸡可通过直接或垂直传播,将病毒传染给雏鸡,从而导致雏鸡发病。(3)病毒毒株变异或出现超强毒株,造成疫苗保护力降低,病情出现变化,治疗难度增加,进而提高感染概率。(4)饲养管理不当也可造成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如鸡舍内温湿度差异大、饲养密度高、通风不良、日粮配比不合理等均可造成应激反应,从而导致鸡群抵抗力下降,对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或其他病毒抵抗力较小,进而出现疾病[1]。(5)为节省成本,购买不正规厂家生产的劣质疫苗,造成免疫接种失败,诱发鸡传染性法氏囊病。(6)忽视抗体检测。由于注射疫苗后未及时检测抗体浓度,导致不能准确了解鸡群免疫情况。当抗体效价低于70%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概率将大大提高。(7)鸡群体质较弱,饲养环境差,也可增加患病概率。

3 流行特点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春、夏、秋季节的发病率最高。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主要感染2~15 周龄的雏鸡。10 日龄以内的雏鸡由于具有较强的母源抗体,对该病毒具有较好的抵抗力,因此,在感染病毒后,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另外,成年鸡在感染该病毒后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为隐性感染。该类型的鸡是养殖场内的主要传染源。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在进行有效的治疗后,死亡率可下降到15%以下,若无其他疾病的继发感染,死亡率会进一步降低[2]。目前,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症状逐渐减少,隐性或慢性感染数量增多。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主要通过患病鸡的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感染正常鸡群。由于该病毒具有较强的环境抵抗力,因此,养殖场内的各种器具、人员、设备、车辆及昆虫等都可携带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结膜进行感染。另外,该病毒对酸、碱、高温、乙醚、氯仿不敏感,但对福尔马林敏感。日常可通过使用一定温度的福尔马林进行杀菌消毒。

4 临床症状

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鸡临床症状各不相同,主要取决于年龄品种及机体抵抗力,该病的临床症状分为临床型和亚临床型两类。小于3 周龄的雏鸡感染该病毒后通常表现为亚临床型。3~15 周龄的雏鸡感染该病毒后通常表现为临床型。亚临床型具体临床症状为法式囊、胸腺、脾脏受到破坏,免疫出现严重抑制,其中以体液免疫影响最为严重,造成病毒和细菌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具有3d 左右的潜伏期,潜伏期过后表现为突然发病,病鸡出现身体衰弱、水样腹泻、羽毛蓬乱、啄肛、昏睡、走路不稳、体重下降等症状。发病前3d 为死亡高峰期,一周后死亡率开始逐渐下降。

5 诊断治疗

5.1 诊断

剖检变化:对病死鸡进行解剖可以发现,肌肉呈脱水状并有明显的出血点,肾脏发白、肿大,输尿管扩张,尿酸盐滞留,脾脏肿大有坏死灶。法氏囊病变严重,黏液分泌过多,并伴随严重的水肿和出血,重量增加,颜色变为暗红色[3]。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患病鸡的法氏囊出现坏死、充血和炎性细胞浸润。感染该病一周以上的病鸡法氏囊明显缩小,淋巴滤泡呈囊状,上皮组织排列不规则,有褶皱。对于患病严重的鸡可发现卵泡出现病变。

病原诊断:分离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并将该病毒接种到鸡和鸡胚中。通过对临床症状和中和试验进行鉴定确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但该方法分离病毒较困难,使用频率较低。

免疫学诊断:通过琼脂免疫扩散试验、病毒血清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原捕获ELISA 试验、免疫荧光技术、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进行诊断。

毒株鉴别诊断: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可分为疫苗株、标准株、抗原变异株及超强毒株。可通过致病力试验、抗原性测试、反转录PCR 产物测序等方法进行毒株的鉴别诊断。

5.2 治疗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治疗通常以西医疗法为主。在感染初期,通过肌肉注射高免血清注射液或高免卵黄抗体制剂进行治疗。对于病情较重的鸡,可通过多次肌肉注射高免卵黄抗体进行治疗。日常可通过服用补液盐、抗菌药、抗虫药,防止出现继发感染。另外,还可通过口服蜜黄合剂进行治疗,根据病情选用不同剂量。中药治疗可选用黄连解毒汤进行治疗。选用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双花、黄芩、甘草等中药进行煎煮、灌服。每天灌服一次,连续灌服3~4d,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治愈概率较高,且有效降低死亡率。

6 预防

(1)加强卫生管理。日常加强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及时清扫鸡舍,保持干净清洁,减少粪便在舍内的留存时间。对养殖场内各处进行杀菌消毒,制定完善的消毒措施,可有效减少感染。目前甲酚和甲醛已被证明能有效杀灭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因此,对于未发病的养殖场可采取每两天消毒一次。对于已出现病情的养殖场可每天消毒两次。通过一段时间的严格消毒后,可表现出明显的控制效果。(2)制定完善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重要部分。母鸡体内产生的抗体会通过种蛋传递给雏鸡,母源抗体充足也可保证雏鸡免受法氏囊病的侵害。15 日龄和30 日龄的种鸡可注射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进行免疫预防。在种鸡85 日龄左右时,可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在种鸡4 月龄时可接种灭活疫苗。雏鸡获得较高的母源抗体浓度,可大大减少3 周龄以内的感染风险。另外,需定期对鸡群进行抗体浓度检测,一旦抗体水平较低,则应在40 周龄时重新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病灭活疫苗。肉鸡接种的疫苗分为3 类,分别为弱毒疫苗、中毒疫苗及强毒疫苗,最常用的是中毒疫苗。该疫苗能更好地刺激机体产生大量抗体,且不会破坏法氏囊,安全性较高。目前市面上的疫苗主要有活苗和灭活苗。活苗可通过滴鼻、点眼、肌肉注射、饮水等方式进行接种,灭活苗可通过肌肉或皮下注射进行接种[4]。接种疫苗10d 后才可在机体内产生较低水平的抗体,因此,在该阶段要加强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控工作。(3)可在日粮中添加板蓝根,柴胡等中草药添加剂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风险。应加强病鸡、病死鸡管理工作,减少疾病大规模爆发。病鸡需要进行及时隔离,病死鸡需进行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4)增强日常防疫培训。定期举办疫病防治培训,增强饲养人员的防范意识及饲养管理水平,保证一旦出现疫病,养殖人员可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疫情大规模爆发。另外,一旦出现疫情需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做好疫情记录工作。

7 结语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对养鸡业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需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工作,及时接种疫苗,补充营养。定期杀菌消毒,减少环境应激,提高防范意识,减少该病的发生及传播,降低养鸡业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法氏囊雏鸡传染性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研究进展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研究
Ghrelin 对IBDV感染雏鸡法氏囊T 淋巴细胞浸润的影响
禽法氏囊发育与免疫功能研究新进展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3)
食醋可防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