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铭生
内卷是网络流行词,通俗点来讲,内卷指不能从外部获取更多资源,只有通过竞争,减少别人的利益,不断地内耗,最后大家得到的还是和之前一样的恶性循环。
联系到当前,激流勇进中被裹挟着的人,他们拼时间,拼精力,拼体力,拼耐力,拼智力,拼命地想不被人碾压。
拼到最后的结果就是,有的人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还是和之前一样没进展,拼不动了,干脆找个安静的地方躺着不动。有些年轻人提倡拒绝内卷,从容躺平,试图在高歌猛进的时代洪流中为自己找到一个“躲进小楼成一统”的精神家园。
倘若略微深入地了解一下些躺平主义,你就会发现,它与摸鱼、佛系、丧文化等往年的流行词一脉相承,是当代都市青年纾解疲惫情绪的一种途径,也与邻国日本的“低欲望社会”颇为相似。
“低欲望社会”不仅是经济学家分析的一种经济现象,也可以说是体现在日本方方面面的一种社会现象。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如果年轻一代逐渐失去了奋进和进取的动力,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不断下降,那么整个社会就出现了“低欲望”症状。
如今,日本的年轻人对社会生活的看法与他们的父辈完全不同。他们并不想促进物质生活的发展,甚至不想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也不再像父母那样努力工作赚钱养家,步入了失去物质欲望、成功欲望和极简生活的时代。
日本并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但正经历着人口老龄化和负增长的危机。自1991年经济泡沫破裂以来,日本经济一直没有起色。这段经济低迷时期被称为“失落的20年”。如今日本年轻一代的父母随着经济衰退一起成长,他们的父母被高压房贷压得喘不过气,且疲惫不堪。
这一代年轻人目睹了父母的辛苦,因此大多数不愿意抵押贷款,也不愿意结婚或抚养小孩。从而导致了人口减少,消费降低,年轻人的消费欲望也降低,无法有效刺激社会消费。尽管银行信贷利率一再下调,但30岁之前买房的人数仍然在逐年下降。
日本目前“宅”文化盛行,年轻人心安理得地呆在自己的小小舒适区,生活简单,容易满足。让我们来看看导致“低欲望”社会的几个原因。
日本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日本已经经历了两次生育高峰。第一次是1947~1949年。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军队撤回本国,社会中青年人数的增加直接导致新生儿的增加。当时,每年出生的新生儿数量约260万,这一时期被称为“团块时代”。
1970~1975是日本的“小团块时代”,此时,日本又迎来了一个人口增长高峰。出生在这个时代的人在进入社会找工作时,碰巧日本经济低迷。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人在生活中被迫妥协工作,分散在社会的各个领域。
“小团块时代”之后,日本再也没有出现新的生育高峰。业内人士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抚养小孩的成本高,责任大。新一代年轻人普遍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有意识地选择科学抚养孩子,从各个方面分析抚养孩子的成本,因此他们会因为社会压力而选择不生或少生孩子。另一方面,年轻人对婚姻的消极态度也影响了日本人口的增长。
实际情况就是,需要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来抚养和照顾孩子。日本年轻人知道父母的生活有多辛苦,因此从心底里抵制像父母一样的婚姻生活。各种原因导致日本年轻人的晚婚年龄一推再推。
男性认为结婚后他们必须承担整个家庭,需要努力赚钱养家。女性认为婚姻会约束自己,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
在这种消极的结婚观念之下,日本的年轻男女逃避婚姻,这导致平均每7个年轻人中就有1个不结婚。
日本年轻人对都买汽车和奢侈品嗤之以鼻。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时代的到来,购物更加方便快捷,各种物品令人眼花缭乱,但是除了手机,其他产品对调动年轻人的购物欲作用不大。
日本年轻人不再用房子和车子来作为衡量生活水平的工具。在东京这样的大城市里,85%的年轻人婚后会租房,只有5%的年轻人买车。
面对这样一个缺乏活力的“低欲望”社会,我们能做什么呢?这不仅是日本社会面临的问题,也是整个国际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日本发展过程中的“低欲望”现象确实给整个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比如人口危机、消费降低、经济发展缓慢等社会问题加剧。
针对“低欲望”现象,日本政府增加了对人口生育、抚养和教育的补贴。社会各领域也在研究如何刺激消费,企业在研究如何吸引更多客户。“低欲望”现象并非对社会有害无利。
“低欲望”并不意味着没有欲望。作为一个相对发达的国家,国民对物质的追求是一种经济欠发达的体现。物质欲望并非是年轻人的主流欲望,他们减少了传统的物质需求,而增加了更多精神需求。
“低欲望”是日本年轻人为了逃避压力而选择的生活方式,但我们要注意到日本社会这样“低欲望”给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必须正确对待“低欲望”“丧文化”和“宅文化”。
所谓的正确方式就是,我们不必抗拒或美化这种“低欲望”现象。